分享

骗子脂砚斋是如何成为红学“权威”的?

 金贝壳bf6un0sx 2018-08-12

工人作家

我有一个观点:脂砚斋炮制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在1786年以后出炉的,脂砚斋声称他在1754年(甲戌年)就重评了《红楼梦》是百分之百的谎言。因为在1754年,曹雪芹还没有开始写作《红楼梦》。

可能有网友会问——你凭什么说脂砚斋是在1786年以后才炮制《重评石头记》呢?

我的解释如下:

《红楼梦》的手抄本流传到社会上之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但是,读者们也感到好奇,大家纷纷猜测,曹雪芹是什么人?竟然能写出这样惊世骇俗的小说。后来,人们逐渐了解到,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人,雍正皇帝抄了曹家,曹雪芹也就失去了穿金戴银、吃香喝辣的小少爷身份,沦落到了社会底层。于是,人们就纷纷猜想,正是因为曹雪芹承受过抄家之痛,他才能写出如此刻骨铭心的《红楼梦》。

然而,人们马上又想到了,皇帝查抄大臣的家,属于高度敏感的题材。曹雪芹写这样的小说,实在是太危险。问题在于,乾隆皇帝对《红楼梦》是什么态度?如果乾隆皇帝讨厌《红楼梦》,《红楼梦》就有可能被朝廷封禁。要知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在大搞文字狱。文人一旦被牵扯进文字狱,后果非常可怕,轻的会被关进监狱,重的会人头落地,甚至可能祸及九族。

我强调一下,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敦敏兄弟就有这种担心。他们敬重曹雪芹,喜欢《红楼梦》。他们想把《红楼梦》推向世界,但又怕引发朝廷不满,招来灾祸,于是,他们把《红楼梦》交给了叔叔墨香。墨香看了《红楼梦》,大为赞赏,建议敦诚敦敏兄弟把《红楼梦》推向社会。敦诚敦敏兄弟坦言,他们胆子小,怕招来灾祸。他们请墨香推广《红楼梦》。墨香虽然辈分比敦诚敦诚高,年纪却不大,他比敦诚小一岁,比敦敏小得就更多。大概是年轻气盛胆量大,墨香毅然承担了推广《红楼梦》的工作,他让手下人抄写了几份《红楼梦》的书稿,开始向满清贵族推荐《红楼梦》。结果,墨香成功了。凡是看到《红楼梦》的满清贵族,纷纷赞扬这部小说写得精彩!

至于敦诚敦敏兄弟,他们却再也不理会《红楼梦》了。即便后来《红楼梦》出了大名,曹雪芹出了大名,他们仍旧不理会《红楼梦》。有意思的是,1791年,敦诚去世。就在前一年,《红楼梦》正式出版印刷了。按理说,敦诚应该表明态度,他却一言不发。敦诚还做了一件显得刻薄寡恩的事情。敦诚是很有才华的诗人。他把朋友们的诗篇收集到一起,编辑了一本《闻笛集》。要说起来,曹雪芹既然是敦诚最好的朋友,敦诚应该把曹雪芹写的诗篇收进《闻笛集》。但是,敦诚却没有把曹雪芹的任何诗篇收进《闻笛集》,他好像根本不认识曹雪芹。敦诚为什么这么做?很明显,他害怕朝廷一旦封禁《红楼梦》,又知道他跟曹雪芹关系密切,他会受到惩罚。

乾隆皇帝的堂兄宏旰也同样有这种担心。他认为《红楼梦》是好小说,但他却觉得书中有政治错误,不敢阅读。我请网友们注意,宏旰是乾隆皇帝的堂兄,身份之高贵可想而知。他对《红楼梦》都如此小心翼翼,一般人对《红楼梦》是什么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在1786年之前,人们虽然喜欢《红楼梦》,却不敢多谈这部小说。理所当然,更不会有谁评论《红楼梦》。大家都怕说多了会招来灾难。

至于脂砚斋,他确实喜欢《红楼梦》。而他喜欢《红楼梦》有独特的原因,这就是,他也遭受过抄家之痛,他对曹雪芹的身世跌落感同身受。然而,正是由于他也遭受过抄家的灾难,他在1786年之前,就更不敢评论《红楼梦》。他担心,他如果评论了《红楼梦》,乾隆皇帝一旦对《红楼梦》翻脸,他会受连累。由于他的家族也被朝廷抄没,朝廷惩罚他会更加严厉!

让人叹息的是,天下之事难以预料。到了1786年,情况突然有了变化。那个时候,乾隆皇帝已经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他要大贪官和珅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辑。于是,和珅就有了收集天下书籍的权力。结果,和珅看到了《红楼梦》。我在前面的博文中说过,著名演员王刚先生表演的和珅距离真实的和珅是很远很远的。真实的和珅是个博学多才的大才子,他非常喜欢读书。正因为是大才子,正因为喜欢读书,和珅也就格外喜欢《红楼梦》。于是,他把《红楼梦》献给了乾隆皇帝。他想看看乾隆皇帝对《红楼梦》什么态度。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乾隆皇帝并不讨厌《红楼梦》,而是喜欢《红楼梦》。当然,乾隆皇帝是聪明人,他了解人们在顾忌什么,担心什么。于是,乾隆皇帝避开了曹家被抄的地雷,硬说《红楼梦》写的是康熙朝权臣明珠的故事。这一下,乾隆皇帝等于给《红楼梦》开了绿灯。

我可以断言,和珅马上就把乾隆皇帝对《红楼梦》的态度传播了出去。人们这才放了心,认定朝廷不会为难《红楼梦》,自然也不会为难评论《红楼梦》的人。

我的看法是,脂砚斋是在得知乾隆皇帝喜欢《红楼梦》之后,才有勇气给《红楼梦》写评语,才开始炮制《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让人气愤的是,脂砚斋居心不良,他不是敬重曹雪芹,而是打压贬低曹雪芹,歪曲丑化曹雪芹。

有一点不容置疑,天下人都认为,《红楼梦》应该跟曹家被抄有关联,乾隆皇帝硬说《红楼梦》写的是明珠的故事,太离谱了。脂砚斋自然也是这样想。于是,他就一口咬定,《红楼梦》写的是曹家的故事,贾宝玉是曹雪芹的自传。他当然也知道,他的观点跟乾隆皇帝的观点不一致,他就更不敢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只能用脂砚斋的名号招摇撞骗。

我的推测是,脂砚斋炮制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在1787年春节送到庙会上出售的,结果是顺利售出。由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提到了“甲戌”的年号。后人就把这部书稿称为甲戌本。(我请网友们记住甲戌本这个词汇,这个词汇在红学中非常重要。)

甲戌本顺利售出,脂砚斋大为开心。他继续大卖力气,又搞了一本《脂砚斋四阅评本石头记》,到了1788年的春节,他又把书稿送到庙会上。这一次,他又成功出售。由于书稿中有“己卯冬月定本”的文字。后人又把这部书稿称为己卯本。

到了1789年,脂砚斋又把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送到庙会上出售。由于书中有“庚辰秋月定本”,后人又把这部书稿称为庚辰本。

我们可以推断,脂砚斋是下决心吃定《红楼梦》了。他的计划是每年出售一本《石头记》,每年捞上几十两银子。

但是,到了1790年,一个让脂砚斋目瞪口呆的事件发生了:京城的翠文书屋竟然出版印刷了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摆放在书店里发售。这部《红楼梦》不但是全本的,而且是用活字排版印刷的,看上去精致漂亮。更让人叹息的是,抄本《红楼梦》只能一本一本的卖。印刷本的《红楼梦》却是上百本摆放在书店里,人们可以随意购买。尤其绝妙的是,印刷本的《红楼梦》价格低廉,一二两银子就能买一套。后人把这版《红楼梦》叫做程甲版。

最让脂砚斋心慌意乱的是,市面上还有传说,这全本的《红楼梦》乃是乾隆皇帝授意印刷出版的。

这里还有几个小故事。

第一、乾隆皇帝对未完成的《红楼梦》感到不满意,要求和珅找人补写《红楼梦》。于是和珅找到了高鹗,要他补写《红楼梦》。高鹗迷恋《红楼梦》,他奋力写作,补写了后四十回章节。需要强调的是,按照曹雪芹的构思,贾家被抄之后,贾宝玉是彻底沦落到了社会底层,他先是坐牢,出狱之后靠乞讨要饭为生,处境非常悲惨。然而,乾隆皇帝不喜欢这个结局,他要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于是,高鹗就让《红楼梦》中的皇帝赦免了贾家的罪孽,又让贾宝玉参加了科举考试。贾宝玉居然还考中了进士,可以当官了。最后,贾宝玉又成佛了,穿着大红袈裟升天而去。

应该说,高鹗如此安排贾宝玉的结局,完全背离了曹雪芹的设想。但是,乾隆皇帝喜欢这样的结局。

第二、《红楼梦》于1790年出版第一版。要按照一般的出版规则,书商总是要把这第一版卖上几年,把制版的成本捞回来,赚上一些钱财,再出第二版。但是,和珅把《红楼梦》献给乾隆皇帝赏阅。乾隆皇帝看过之后,又不满意了。这里有两个理由。一个是书中错字漏字太多,看上去非常混乱。一个是书中虽然以北京话为主,却掺杂了大量的南方话,乾隆皇帝看着很不舒服,他要求把南方话全部删除,都改换成北京话。(我请网友注意,我认为曹雪芹是在南京两江总督衙门写的《红楼梦》。书中掺杂大量南方话正好印证了我的推测。曹雪芹是在北京长大的,他如果在北京写《红楼梦》,书中就不应该有那么多南方话。)

第三,对乾隆皇帝的旨意,和珅全部接受。他找人修改了《红楼梦》的文字,要求程伟远再次出版。结果,第一版出版后仅仅七个月,第二版《红楼梦》就出版了。平心而论,这两版《红楼梦》出版的日期太接近了,完全违反了商业规则。这只能解释为,皇帝的意志起了作用。后人把这版《红楼梦》叫做程乙版。

事情到了这一步,脂砚斋意识到,他的生财之路彻底断绝了。事情明摆着,既然书店里有物美价廉的全本《红楼梦》,也就不会有人花几十两银子去买八十回的手抄本《红楼梦》了。

脂砚斋虽然痛恨全本的《红楼梦》印刷售卖,却无可奈何。他只好放弃了他歪曲《红楼梦》,贬低曹雪芹的恶劣行径,自认时运不济。

我再多说一句——脂砚斋总共炮制过三个版本的脂砚斋评论石头记。第一个版本叫甲戌本,第二个版本叫己卯本,第三个版本叫庚辰本。

也就从1790年开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风行全国。不但老百姓爱看,连满清统治集团也爱看。据史料记载,西太后就非常喜欢《红楼梦》。她还想在书稿上写一写阅读感想。但印刷出版的《红楼梦》空白太小,难以写评论。西太后就命令大臣们抄写了一部《红楼梦》,并且留出空白。随后,西太后就反复阅读大臣们抄写的《红楼梦》,而且在空白处写了评语。至于西太后为什么喜欢看《红楼梦》,原因也很简单。在西太后当政时期,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灾难。西太后被搞得焦头烂额,寝食难安,浑身承受。《红楼梦》的内容是描写大家族的衰败,引发了西太后的心理共鸣。

至于知识分子阶层,对《红楼梦》更是异常热情。大家开始探讨《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是谁?这一下可热闹了,众多饱学之士尽情自由想象。有人说,《红楼梦》人物的原型是顺治皇帝和董贵妃;有人说,《红楼梦》影射了康熙王朝的政治斗争;有人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影射了雍正王朝的一大群著名学士。甚至有人说,曹雪芹同情明朝,憎恶清朝,《红楼梦》中包含着反清复明的思想内容。在这一片热热闹闹的讨论中,研究《红楼梦》居然成了一门大学问,被叫做红学。自然,一般读者也发现,所有这些评论都像是猜谜语。于是,人们把这样的红学叫做索引派。

至于脂砚斋呢?让人欣慰的是,他炮制的《重评石头记》被读者忘却了、抛弃了。一句话,脂砚斋在读书界销声匿迹了。他什么时候死的,无人知晓。他到底是谁,无人知晓。总之,有关脂砚斋的一切成了无解的谜团。

转眼之间,一百三十年过去了。历史在前进。满清王朝崩溃,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然而,人们对《红楼梦》的热情有增无减,研究《红楼梦》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提出,红学、敦煌学、甲骨文研究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三大显学。不过,人们也越来越觉得,索引派的红学虽然说得天花乱坠,很吸引人的眼球,却过于信口开河,已经近乎于高烧四十度、脑袋发昏、满口雌黄、胡言乱语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人们开始期待更为实在,更为可信的红学研究。

似乎是为了顺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一位特殊的学者上场了。他就是胡适。

胡适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到了1921年,胡适写了一篇文章《》。胡适提出,索引派的各种高谈高见完全是不着边际的胡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曹家的后人,《红楼梦》中贾府的原型就是曹家,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红楼梦》等于是曹雪芹的自传。

应该说,胡适的见解完全摆脱了索引派的胡说八道,显得实实在在。但是,人们又认为,胡适的见解过于平凡普通。因此,人们并不接受胡适的观点。

然而,到了1927年,有几个神秘人物把一份奇特的书稿卖给了胡适,这就是甲戌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不过,这份书稿并非全稿,而是一份残缺的书稿,只有十六回。绝妙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一回是完整的。在第一回上,有那段著名的“作者自云”,有脂砚斋对曹雪芹去世的痛惜。在后面的章回里,还有脂砚斋对于秦可卿的那段欲盖弥彰的评语。

胡适仔细研究了这份残缺的甲戌本,顿时兴奋起来。因为,他的观点和脂砚斋的观点合拍了。换言之,脂砚斋的评语验证了他对《红楼梦》的见解,这就是——贾府的原型就是曹家,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

于是,胡适向社会公开了他得到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详细情况。他宣布,《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最原始的《红楼梦》书稿,是一份文学至宝,无比珍贵。最要紧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证实,他对《红楼梦》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一回,情况大变了。人们面对胡适手里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再也难以反对他的观点。于是,有些人开始接受胡适的观点。

其后,人们又发现了己卯本的《脂砚斋四阅评本石头记》。这也是一份残搞,只有四十回。再往后,人们又发现了庚辰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份书稿有七十八回,可以算是完整的。

到此为止,已经被历史抛弃,被人们遗忘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全部登场了。人们仔细研究了脂砚斋的评语,有人还做了统计,脂砚斋的评语总共有三千多条,数量非常庞大。而且,这些评语确实证实了胡适对《红楼梦》的看法——贾府原型说、曹雪芹自传说。于是,人们接受了胡适的观点。

也正因为人们接受了胡适的观点,旧的索引派红学彻底寿终正寝了,民国时期新的红学诞生了。新红学的核心观点就是贾府原型说和曹雪芹自传说。而脂砚斋也就成了民国时期新红学的最高权威!

事情可真是吊轨啊!假如脂砚斋地下有知,他一定会高兴得大喊起来:老天爷,我脂砚斋抖起来啦!

然而,胡适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他的观点跟脂砚斋的观点合拍,他的观点还是错误的!

新中国建立后,红学研究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人们深入地考察了曹雪芹的生平,仔细研究了脂砚斋的评语。人们逐渐认识到,胡适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脂砚斋也是在满嘴胡扯。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否定了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否定了《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

但是,此后,一个颇为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虽然脂砚斋的核心观点被否定了,但是,很多人仍旧崇拜脂砚斋,仍旧把脂砚斋当成评论《红楼梦》的最高权威。有人甚至想建立一门“脂学”。

即便到了今天,还有很多人对脂砚斋供奉有加。而且,有人还根据脂砚斋的评语大做文章。上演了索引派还阳的闹剧!

老实说,对这样的状况,我深深感到疑惑。我的看法是,人们只要了解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再仔细阅读脂砚斋的评语,就能够发现,脂砚斋根本不认识曹雪芹,他更不是曹雪芹的亲人,他是硬跟曹雪芹套近乎,他也不懂什么是文学创作,他对曹雪芹的评语完全是胡说八道。总而言之,脂砚斋是地地道道的骗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