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说说读书节里的有趣事(下)

 上海阿华头 2018-08-12

(原创)说说读书节里的有趣事(下) - 阿华头 - 阿华头的博客

  说说读书节里的有趣事(下)

   ---书痴自述白领生涯之二十二
​               作者:阿华头

南京路上为期十天的全国首届期刊杂志博览会很是红火,参观人数达到十五万人次。而张海迪读书报告会,却还是迟迟没有落实下来,为此,我们已经落实了全国劳动模范包起帆来顶替她。谁知道在报告会的当天早晨6点多钟,电视台的朋友急匆匆地打电话给我,说张海迪马上要到达上海虹桥机场,下榻在青松城大酒店,她将出席下午的读书报告会,并当夜返回济南。电视台的朋友要求我马上去包起帆家里说明情况并致歉意。我不敢迟疑,在早晨七点就去了包起帆家,好在包起帆家就在我家浦东潍坊路朱家滩小区后面的高层建筑里,五分钟时间不到就到了。包起帆为人宽厚,他没有计较这次突然的变故,临别还送了我一本《抓斗大王包起帆》的精装图书,说以后只要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张海迪的读书报告会终于如期在上海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大厅举行了,报告会前,我代表主办方,在上海图书馆贵宾室与张海迪见了面。我向张海迪赠送了我们上海读书活动十周年的纪念文集《树人工程》,并且翻开书,找到了书中收录的张海迪1982年在北京会见上海读书报告团成员的老照片,张海迪笑了,笑得很灿烂。题图照片上,站在张海迪后面的,那位带眼镜留着长胡子的男士,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张海迪的先生,据说也是上海人。张海迪这次来上海,她声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当夜就回去。但是,在报告会开始的时候,文汇报与一些江浙两省的媒体记者还是出现了。当我与张海迪、贝塔斯曼图书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一起上报告会主席台时候,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居然已经坐在主席台上了。我好生纳闷,怎么会有人自说自话坐到主席台上去的呢?再仔细一看,好像曾经看到过的一位残疾人朋友,她是以为贫困地区孩子缝制了几十只书包而在上海出了名,她也坐着轮椅,一只脚上还包着白色的绷带。原来我是想让工作人员把她请到台下去了,后来,我的恻隐之心上来了,不就是坐在主席台上吗?坐就坐吧。张海迪的读书报告很是生动,我坐在她旁边,见她讲了一个小时光景,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而她仅仅用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端起茶杯也只是稍微润了润嘴唇。报告会的下半场是张海迪现场答复读者的提问。这时候,张海迪的先生在我耳边用上海话悄悄地告诉我,他与海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去上海家里看望双亲呢,而晚上就要赶回济南去,他恳请我能不能适当缩短报告会的时间,再说海迪的身体状况也不是最好,能够早些结束为好。我对他点了点头,表示答应了。于是,在一大叠读者提问的条子中,我挑选了若干条让张海迪回答,然后提前30分钟结束了读书报告会。

我们的读书节有一个《上海市民最喜欢的十本书评选》活动项目,刚刚开始的那年可是洋相出足哦。我们在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上刊登出活动消息,规定在近两年国内的公开出版物范围以内,只要是上海市民都可以参加推选十本自己最喜欢的十本书。市民的响应倒是非常热烈,三个月里有上万个市民参加了这个活动。我们用了大量的人力来统计上万个市民的推选,结果让我们大跌眼镜。原来,市民读书的喜好千差万别,大概有1000多种图书入选,然而,选票极为分散,得票前十位的书选票都不高,得到选票最多的书,也仅仅只有100多票。怎么办?后来,我们只能调出得票前一百位的图书,请来由著名的专家学者、资深的编辑出版人组成的评审组,根据他们的投票结果,终于评出了“上海市民最喜欢的十本书”。经过这次教训,我们以后变得聪明起来了,逐步改进了评选方法,先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采样分析,然后再推选出侯选书目刊登在报刊上,让市民评选。

我一向比较得意的事情,是我们在上海读书节期间,曾经在号称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的光荣廊里,持续180多天展示了上海读书活动的先进集体与读书明星的事迹。南京路本来就是钻石地段,那光荣廊大小不一有108个橱窗,平时也是人流最多的地方。管理这些光荣廊橱窗的是文化宫的宣传科。他们提出要收取管理费,我没有答应,因为这些展出的单位,已经支出了橱窗展出内容的制作费用,再说,这些上海读书活动的先进集体与读书明星的事迹,是很难用金钱来估量的。他们很是不满,官司最后打到我们系统的最高领导这里,我赢了。当然,我们读书活动的先进集体与读书明星的光荣廊,也是做了好事的,一位姑娘,看了我们的一位还是小伙子的读书明星的事迹以后,非常感动,主动与小伙子联系,最后喜结良缘。

虽然说读书节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而上面的投入却是远远不够的,在初创的时期尤其如此。为了赶读书节一些项目的进度,我们办公室的同仁常常在晚上加班,也为了节省时间,晚饭我就一直请办公室的同仁与前来帮忙的朋友吃肯德基,几个月下来,直吃得同仁与朋友们一听到肯德基三个字就反胃,呵呵。当然,偶尔为了工作,吃上了饭店的事情,也是有的。一次,我们的经费拮据,读书节在报刊上刊登的广告要五六万呢,我正在为这事情犯愁的时候,报社的朋友给我出主意,请他们的总编辑吃顿饭,顶多化1000多元(上世纪的行情),广告费用起码可以减去一大半。为了减免广告费用的,这样的事情,我也硬着头皮做了。报社的朋友替我在云南路上小绍兴酒店预定了1000元一桌的饭局,晚上,我请了我们的领导作陪,自己带了3000元备用,心想这些钱已经足够了。没有想到,酒足饭饱以后,账单上来了,我一看傻眼了,呵呵,4800元,还是打了八折的价钱。原来,这位报社的领导说小绍兴的白斩鸡好吃,吩咐每人再拎一个回去。眼看这次出洋相了,最后,我还是悄悄地向在座的一位朋友借了2000元,才算避免了付不了账的尴尬。后来这位报社领导来视察我们读书节的知识竞赛赛场,朋友悄悄告诉我,他那一身名牌西服起码要十多万呢,光那领带就要一万多一条。我暗暗告诫自己,阿拉是个穷书生,这样的款爷咱惹不起,以后就尽量远着点。

   关于图书与读书的故事在延续。据报载,在今年初举行的第2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奇观迭起,为吸引读者眼球,营销手段可谓变幻莫测,花样翻新。最具诱惑力的一幕发生在开幕当天,在书展二层最显眼的发布大厅,小说《蛙》的新书发布会正在举行,舞台上除了用于访谈的桌椅,还有一条延伸到观众席的红地毯。灯光渐暗,时尚新潮的音乐响起,只见两位身着低胸白色纱裙的模特徐徐走上舞台。两人迈着专业的时装猫步,手里捧着莫言的新书《蛙》。伴随着撩人的音乐声,一个颇为低沉的男声正声情并茂地介绍着《蛙》的故事梗概。我真怀疑美女书模能产生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历来劝人读书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威逼,譬如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另一种是利诱,甚至色诱,譬如红袖添香、举案齐眉之类。北宋皇帝劝士子读书,其中就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的许诺。我们从《聊斋》和《儒林外史》中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但这种效果怕也只能多出几个范进或王生。其实,以美女来劝人读书,更像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事实上,美女治不了当下文学的病。精英文学离美女越近,离社会现实,离我们这个时代,离挣扎于这个时代的社会大众也就越远了。它的病可也就越发严重了。

上海读书节还在延续,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一届了,新的有趣的故事也在继续着。在这个信息化、快餐化的年代,经典受冷落俨然成为一种潮流,成了全世界不得不面对的尴尬难题。浅阅读乃至不读书,其实是整个社会的痼疾。先有并无阅读习惯的成人社会,才有成人言传身教下的不读书的青少年。前几天,世界读书日期间,有学者指出:我们民族的未来,能否有文化血脉的强健传承,有源源不绝的创新发展,恐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是否有足够的开放精神,能否容忍我们的孩子多读“无用书”、做一些未必会有事功、得近利的冗闲、快乐之事。2010-04-30 23:45

(题图的照片是我与张海迪在上海图书馆贵宾室,是贝塔斯曼图书公司的公关部主任全丽萍女士拍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