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四大,关于第一份工作

 蔡晓铃 2018-08-12

昨天的文提到了自己最早工作是在四大,没想到冒出了不少曾经和现在的四大人,人生何处不相逢。

我对四大,还有审计行业很有感情。当初我完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才心满意足的离开,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职业起点,完全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甚至更多。

我当年进四大时,印象最深的身边有好几位曾经AA(安达信)的人带过我。估计现在即使是四大人也未必知道安达信了,那是当“四大”还是“五大”时代的遗留产物。

其实我进去的时候,AA已经没有了,但还有不少前AA人活跃在行业里。那些曾经的AA人,应该是见证过这个行业最精英的黄金时代,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尊重甚至信仰。

把以前关于四大关于审计的文字整理了一些,其实真的写过不少,在博客上,在豆瓣上,还有曾经的“雁渡寒潭”上,选了一点。

多年过去,回望自己曾经的起点,还是挺欣慰的。

据说现在四大招人的门槛降低,行业更加没有了精英气质——真是九斤老太无所不在,当年的前AA人也是这样说我们的,说行业沦落了,现在进这行的人良莠不齐,草包居多......

我当年的一位经理曾用一句政治很不正确的语言,私下夸我,他笑眯眯的看看我说,还不错,即使是放在AA,你做的东西也是很拿得出手的。

那时候年轻的我,听了不是滋味(其实他们也很耐人寻味,活在一个已经过去了的时代里),但又忍不住就此陷入沉思,一个人的价值感如何界定,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尊严怎样体现,所谓的精英不精英,决定权究竟在谁手里.....我真的从我的第一份工作里学到过很多。

我第一个项目好像是做一个大型零售企业,至少我记得的第一个项目是它,它世界知名,可其实就是开大卖场的。我在夜里出发去郊区,参加它的一家门店的盘点——因为开门的时候存货在流动是没法盘的,这么大超市又不可能牺牲营业额关门盘点,所以我们就夜里 12 点开始盘点。

我被头分派去数洗衣粉,进了库房,一堆堆的洗衣粉,我一踩上去,灰尘就扬起来让我咳嗽不止。他们还不止一个库房,后来对方的人带我去几里路外的另外一个库房数冰箱彩电。到了却发现他们没协调好,开门的人没来,又打电话把人家从睡梦里叫起来,等开门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了。当时已是深秋,昼夜温差很大,凌晨两三点特别冷,我穿得不多,站在基本可以说是野地的仓库外冻得发抖。

后一晚上下来,不过是用数字填了几张表格,签上我的名字,交给头儿。回到市区都中午了,我们赶紧回家睡觉,而我们的头儿——也不过是个年轻娇小的小姑娘,居然矍铄地回公司去工作了。

别人问我的时候,我说,我们公司的基础工作没什么难的,甚至是个人就能做。可我仔细读了去年的 file,发现设计整个流程和整套表格的人非常非常牛,他把 audit 的精神吃得很透彻,这是真正的高屋建瓴,就像站在群山之巅俯瞰大地一样。

我现在做的事就像在地面上的小蚂蚁,微不足道,但却不可忽略。工作本身是没什么难的,谁都可以做,可不一定谁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我知道。所以我站在洗衣粉堆上的时候就想,有一天我也会用高屋建瓴的眼光俯瞰大地的......

虽然,我进这行时就知道待不几年我会离开,但是我对自己的工作是非常负责和用心,我一直不后悔自己走的路,我现在还深深怀念和感激这个行业,教会我很多。我的努力和好学,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写于2008年)

US CPA 是我参加的第四个国家的 CPA 资格考试了,就难度来说,自然还是中国的最难。英国、加拿大和这次美国的,和中国的 CPA 考试比起来,可能有点象会考和高考的区别,前者更侧重考察知识的掌握度、熟练度和一定的难度,后者会更侧重难度。

对这次考试来说,我本来就是有基础,平时对这些内容也很熟悉,所以只是自己看了两个月书就去考了,没有参加任何培训,就去考试了。不过我考试也从来没有参加培训的习惯。

就是这国外的考试真贵,考试费就每门一百多两百美元的,我还是借书来考的,其中重要的章节是自己总结了一下复印来看的,要买书的话,就更贵了,好像得再花起码 2000 多美元吧。中国 CPA 考试一门报名费才几十块人民币,教材也不过几十块钱一本,性价比多高!

如果有志于在国内做财务、金融等等相关的工作,我建议还是去考个中国 CPA 吧,如果有机会,小朋友刚毕业的时候去四大历练一下是很好的。CPA 考试的体系比较完整,能够让人把财务、审计和相关法规很清晰的理一把。

没有在四大做过的人,因为没有审计经验,可能会对审计觉得陌生一点,但是如果你学过做过了审计,再回头去看报表,会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其中的清楚优美的勾稽关系和完整的逻辑世界,跟爬上高山俯瞰大地的美感一样,叫人久久迷恋。

如果说我的专业功底真的还不错,那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很熟悉这些东西,觉得它们太美了,叫人感到不是只有数学和哲学才体现了人类的思维之美。

而会计基础、财务分析的能力,并不仅仅只是做会计的人才有用(其实就我以前做 auditor 的经验,很多企业里的会计人员并不懂财务,反正现在都电算化,傻瓜也能做,他们在做,却并不怎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个大家都知道。

专业是有划分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但是行走江湖,遇到的种种状况可不管你是学什么的,做过什么的,总归是手里的法宝越多越好,而且级别越高自然也越好,海阔天空,不怕浪费,就怕不够。 (写于2008年)

读财报,我是练过的,从学生时代到工作之后。

还在读书的时候,就意识到这门功夫的重要,可下过工夫后还是如同隔岸看花。后来工作了,自己成为审核这些财报的人,做过了虚度客户,见识过了许多财报,才一步步在工作中算得上驾轻就熟。

而且你现在去看那个CPA教材,一共才数十笔业务,数十个会计分录,来概括一年的业务,编制出几大财报。

这也就是教材和现实的差距,现实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区区一般教材怎么概括,何况写得如此枯燥的教材。

当年我最开始工作的时候,用公司既定格式的excel表格来做各种working paper。记得编制现金流量表是很难的,即使你读通了CPA考试的教材。我的CPA考试,会计上了80分,通过的时候,我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当然我其实也不会编制现金流量表,考试和现实确实是两回事。

但是工作之后,只要按照流程,编制现金流量表似乎不那么难,用公司的成套表格,数字准确的填进去,最后,通过excel的公式和表格之间的勾稽关系,我也可以编一张像模像样的现金流量表!

其实我还是很懵懂,而最初设计审计流程,设计这些表格的人,真的很牛!他是凌驾于众山之颠,以高屋建瓴的眼光来设计这些事的,你只要按照他的箭头走,尽管你不懂你在做什么,但你也可以完成这些事。

我渐渐的,从不懂自己在做什么,到知道自己在做这个,到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做这个,到知道自己如何更好的做好这个......基本上,我知道自己可以离开四大了。

如果,真的有像故事书一样的,教你读财报的书,我真的很想读一读。也许,现在的小朋友比我们幸运,真的有那种像给我们设计excel的表格人一样牛的人,来写出了这样的书。

但,我还是相信,就像你对着表格仅仅能知道怎么填数字了一样,你要知道更多,光读故事书是不够的。

我们都知道,专业人士是有含金量的。那么,我想这所谓的含金量最初就是你在别人都觉得枯燥难懂的时候,啃下来了,坚持了。

点此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