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繁华的池州老池口定格在记忆中

 清溪懒人 2018-08-13

池州因池口而命名,可见当年池口之地位。池口系指池口河入江之口。据记载,池口河其源有五,汇于秋浦河,绕城西过镇山,入池口河,注入大江。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池州,由来于此。

池口早在古代就是停靠船舶的古渡口,几百年来一直是长江渔民集聚地、南来北往物质集散地和人员聚集地、信息交流地。明清时期,池口'船只往来如蚁'、'船楫如梭'(《江南通志》),主要承担官府的漕粮和食盐等国计民生物质运输。 我记忆中的池口码头就是长江上著名的码头之一,上游可达安庆、九江、武汉、重庆,下游可达铜陵、芜湖、南京、上海,是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池口周边商铺客栈林立,各种小吃、饭店、旅馆簇拥在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老池口范围内,农副土特产品应有尽有,南来北往的人操作不同的口音,交流、买卖、讨价还价,特别是流动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如果你是久别归来的贵池人,下轮船后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会倍感亲切,心想终于到家啦。

第一次路过池州港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从江中的大轮上看过去,巨大的'池州港'三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周边一派灯火辉煌,客运站宏伟气派,上下的旅客很多,心想这是个繁华的地方。与朋友交流得知,池州不仅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还是重要的滨江港口州府,府治所在地贵池聚集了多家上海'小三线厂',上海籍从业人员就有3000多人,另外来在全国各地朝拜九华山的香客游客大多经过贵池,所以显得非常热闹。

第二次来到池口亲见了它的繁华:客流、货流川流不息,终日迎来送往,熙熙攘攘的人流把整个码头挤得水泄不通。排队买票的队伍,从候船室大厅的售票窗口一直排到大门外。 码头每天人声鼎沸,乘船的、等客的、送客的,还有穿梭在人群中的小摊小贩,等着为下船乘客拉行李的板车夫,你来我往,摩肩接踵。依依惜别的道别声、久别重逢的寒暄声、小贩叫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夜晚更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候船室里满满的,有抱着行李在椅子上呼呼大睡的,有挑着棉被、木箱出外谋生的,有登在候船室大厅角落和衣而睡的。卖小吃的摊子上灯火闪烁,水饺、馄饨、包子、馒头、油条大饼、贵池小巴等,热气腾腾。摊主在忙碌着,只等深夜到港的大轮,好让下船的客人能吃到热腾腾的夜宵。随着'呜——'的汽笛声响起,划破夜空的宁静,'东方红'号渐渐离去,四周归于沉寂,繁忙和喧闹的池口也渐渐消停时刻。

上个世纪末,随着陆运交通长足发展,特别是沿江高速、沿江铁路、沿江高铁、九华机场的陆续运营,昔日繁华的老池口瞬间衰落,渐行渐远,沉寂在拍岸的江涛声中,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真所谓:

忆往昔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商贾云集通吴楚

看今朝草盛苗稀舟楫自横僧客信步朝九华

为了拯救即将消失民风民俗风情,传承弘扬家族家规家训宗祠文化,欢迎联系。联系邮箱:minsuhui.c@foxmail.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