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身受用

 名天 2018-08-13

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身受用

学习《易经》心得

吕维名

微信图片_20180808095518微信图片_20180806143307

有一本书,让我魂牵梦绕,久久不能释怀。借助著名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的三句话: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身受用。

说起《易经》,估计大部分炎黄子孙都知道是那么回事,但恐怕又不知道是这么回事。呵呵,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这话我似乎是《易经》大师呢!呵呵,其实不然也!    

我认为,很多人跟易经一打交道,就知道与预测有关,这的确也是一个事实!我从1992年开始接触这玩意,当时是我经管的一位患者在病房住院期间占卜,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之后就喜欢上了由阴爻(- -)和阳爻()组成的几个符号,继而着迷于太极、两仪、四相、八卦、六十四挂相、三百八十四爻,然后再进行不易、变易,交易,真是变化无穷。从此以后每到一个城市必逛书店,看到与易经有关的书籍都会忍不住淘钱买下来,到目前为止我的书房里,大大小小的易经书籍不少于三十本。现回想起来,那时候附庸传统文化,买了这些书,但是并没有仔细看,记得当时仅草草一翻,脑海里浮现两个字:“天书”,便抛进了书箱里,雪藏了。之后,“天书”两个字印在脑海里10余年,逢人提及《易经》时,便是“天书”两个字评价。

古人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在临床实践时间久了,常常遇到一些患者疗效不明显,症状改善不显著,我会常常试着一些其他方法,如中医中药、按摩推拿、针灸艾草等来解决一些患者痛苦,应用之后患者很满意,成就感不止提升一点点,从此就爱上祖国医学。决定要学习中医学的时候,我想,医易理相通,应该从易经入手。对于中医的向往,是我催生学习《易经》的源动力。

77937_7843809_277937_7843809_477937_7843809_138736438_1938736438_5

系统学习中医本科教材之后,看似懂得但很难提高,于是又想到了《易经》,也就是时隔10多年后,我才真正的开始读一读这本“天书”,在我的藏书里,开始一本一本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真正用心去读一读,发现书中的魅力无穷,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玄深。一学习以后,就发现太美了。一部《易经》,优美地无与伦比,包含了人文,音乐,经络,哲学,心理,天文等等,让人心醉神迷,从此完全沦陷,至今一发不可收拾。

易经在中国文化上具有特殊的源头地位,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所以在当前社会上知道易经的人很多,学习和研究易经的人也很多,但是真懂得的人就不太多了。最初学易,易海浩繁,无从入手,我自己的藏书就有30多本,通读了几本之后,发现我的藏书《名家批注周易》这本书对《易经》的解释应该是最圆融的,读完后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我们学习《易经》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其注解是我们值得信赖的版本,可谓当代人学习《易经》的“终南捷径”。

先说不学一定不会。翻开《易经》,映入眼帘的是六十四个卦象。每一卦都是由下往上的六条横线所构成。横线分两种,一为阳爻(),一为阴爻(- -)。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两者配合形成变化中的某种状态。《易经》即是“变化之书”。仔细再看,这些六爻卦是由两个三爻卦所构成的。三爻卦共有八个,称为八卦,这是基本单位。我们看到的先天八卦图有什么结构呢?上为乾卦、下为坤卦、左为离卦、右为坎卦、下左为震卦、下右为艮卦、上左为兑卦、上右为巽卦。中间是个太极图,以曲线分为黑白两部分。白色为阳气,黑色为阴气,称为阴阳鱼;白色中有黑点,黑色中有白点,代表阴阳会互相转化,形成恒动状态。

在学习《易经》时,首先要熟记八卦所象征的东西。譬如,在自然界: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震为雷、艮为山、兑为泽、巽为风。在家庭中:乾为父、坤为母、离为中女、坎为中男、震为长男、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巽为长女。在身体上:乾为头、坤为腹、离为眼、坎为耳、震为足、艮为手、兑为口、巽为股。在动物中:乾为马、坤为牛、离为雉、坎为猪、震为龙、艮为狗、兑为羊、巽为鸡。在性质上:乾为刚健、坤为顺从、离为依附、坎为猫腻、震为行动、艮为停止、兑为喜悦、巽为顺利。以上五类较为常用,如果继续引申,至少还可以再列出十组对照表。由此可知,学习《易经》需要高度的联想力,简直近於心电感应了。在不同的卦的组合中,其意义也随之调整。

1

所谓“意义”,是依据卦辞与爻辞而定的。六十四卦各有一句卦辞,如乾卦的“元亨利贞”;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也各有一句爻辞,如乾卦九五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些辞据说是周文王与周公所作的。所谓学习《易经》,就是要设法理解这些充满象征的奇妙语句。据我所知,能明白百分之八十,就是高手了。不仅如此,即使学会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易经》包含两个系统:一为义理,一为象数。

“义理”是指做人处事的道理。譬如,看到乾卦,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是儒家的典范人物,他看到每一卦都要提醒自己努力修养德行、提升智慧、增强能力。这种观点与儒家孔孟的思想互为表里,彼此呼应。这是“观天道以立人道”。一卦代表一个处境,在不同处境中各有明确的修练方法,其目的在於修己以安人。不仅如此,一卦六爻还代表不同的位置,每一个位置都有上下前後的相互关系,也都有合宜的因应之道。就此而论,《易经》还是可以学会的。所谓“学了不一定会”,其实另有所指,就是象数部分。

“象”是卦象,“数”是数字。数字从何而来?譬如,我们用一至八的八个数字代表八卦。乾为一,兑为二,离为三,震为四,巽为五,坎为六,艮为七,坤为八。然後,任何两个数字就可以组合为一卦,再由此卦找出其中某一爻来回答你所提的疑问,该爻爻辞即是答案。

学会终身受用。“易经就是算命是一种误解”——它确实有打卦算命的一种作用,但这只是它的其中一个作用之一。《易经》是观察天之道,以安排人之道:因为人活在大自然里面,他的生命的条件——幸福或是危险,都受到自然界各种现象的影响。因此怎么样去把各种现象的因素掌握住,让自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趋吉避凶,自然需要一些方法。

《易经》中的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掌握一些其中的基本原理并加以正确应用,无疑会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趋吉避凶,以及提高自身的德行、修养起到百利而无一害的作用。

《易经》学习的动机与目的是最重要的。由于《易经》是先天智慧,不是后天智慧,“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卦”能“告诉你当下时空你所应该知道或理解的东西”,这非常神奇,所以孔子说易经“感而遂通”。判断《易经》学习是否有效果的原则:

1)自己对《易经》有了欢喜心或喜悦感的生起。

2)《易经》文字是道的“载体”,学习《易经》就是道的能量输送到我们的心灵当中。

学习了《易经》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原来的理想、追求或工作目标在不经意间是按照最佳方式实现了,这就是受用。

每个人对于《易经》都有不同的见解,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就可以用到易经的哲理,按照自己所领悟的去做,才会真正发挥《易经》的作用。

在当下,《易经》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相比从前,知识是完全普及的。像《易经》这种学问,以前可能只有少数人在学,甚至像是不传之密。而今天,它是公开的,每一个人只要受过教育,能够阅读,能够思考,它都可以学。

学易要修德,德高易高。天有天德、地有地德、人有人德、卦有卦德、不修德难懂阴阳之理,难懂天理、地理、人理、也就是天性、地性、人性、做人要有德性,做人要有人性,一个没有人性的人怎能学易?

我向大家推荐《名家批注周易》这本书,学易的同时修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