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随口作了两句诗,无人能续,400年后朱元璋接上成千古名句

 一叟888 2018-08-13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宋朝那是一个“右文抑武”的时代,甚至还被誉为了“文人的乐园”,有多少后世的文人墨客都想要活在那个朝代,想要一睹文化昌盛之气,而如此重视文化现象的出现自然离不开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可我们知道,赵匡胤乃是一介武将,为何他建国之后又如此倡导文化呢?

第一个原因是赵匡胤他自己就酷爱读书。虽然赵匡胤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家里就不重视读书,但是他自己却非常喜欢读书,有时甚至看书入了迷,连饭也忘记了吃。不仅如此在他外出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也常常会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赵匡胤用了几辆车来装载他的私人物品,可是没想到有小人向柴荣告密,说他车里所装的是他搜刮来的钱财。结果没承想柴荣打开箱子,里面却是满满当当的书,柴荣感到疑惑,一介武将的赵匡胤为何又看起书来,赵匡胤回答道,看书能让他增长知识,这样才能为柴荣提出好的计策。

第二个原因则是赵匡胤认为武能建国,而文则能治国。我们知道,宋朝是赵匡胤带领着一批武将所建立起来的,但是在宋朝建立之后就面临着一些经济、政治、文化方方面面的问题。当赵匡胤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求教于人的时候,往往能够回答的都是读书人,就连宰相赵普也回答不出,因为赵普也没怎么读过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赵匡胤倡导读书、推崇文人的决心。

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赵匡胤忌惮武将的权力,便推崇文官牵制武官。唐末以来武将就凭借着手中强大的兵力专权,这些人又会打仗,又拥有了实权,便会使得野心膨胀,最后甚至危及帝王的江山。而文臣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自己可依靠的军队,所以只能依靠皇帝,这样看来,文臣的危害比武将要小得多,所以赵匡胤更加重视文臣。于是就颁布了大量的政策来促进文化的发展,整个社会也逐渐形成了人人诵诗、人人读书、人人论事的浓厚的文化氛围。

自然在这个倡导文化的国度里,这位皇帝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常赋诗咏志。有一次,赵匡胤在庭院之中设宴款待群臣,忽见头顶的一轮月亮,突然灵光乍现,他立马起身,对月而咏“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群臣一听此诗,便被其中的豪迈开阔之气所折服,连连称好。而赵匡胤正要再次开口,却突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沉默了许久,大臣们看出了赵匡胤对不出下句的尴尬,于是便说,上句实在是太精妙了,根本无下句可对。

就这样赵匡胤这随口作的两句诗便流传了下来,并且一直无人敢去挑战,直到400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听闻了这半句诗后,终于接下了这下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同为开国皇帝,所以更能够理解彼此,于是这相差400年的上下句便组成了一首诗,并且成为了千古名句。可见,缘分真的是妙不可言,若是赵匡胤泉下有知,自己所作的上半句终于在等待了400年后找到了知音,他又会作何感想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