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随口作了半首诗无人能续,四百年后此人对出,成千古名句

 仙人洞主晨曦馆 2019-04-04

说起开国皇帝,人们总是会想到他们开疆拓土、逐鹿天下的形象,而除去南北朝及五代十国等混战时期,开国皇帝们彼此之间是很难有交集的,今天子渊就为大家介绍两位著名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明太祖朱元璋之间的趣事,宋太祖赵匡胤为人们所知,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给宋朝的巅峰奠定了基础,宋朝更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朝代,被后人成为“文人的天堂”,由此可看出宋朝更重视文官。

赵匡胤出生在官僚世家,从小就参军,而且他自己经历了很多战役,在南唐及契丹的战役中获得非常多的战功,最后还当上了禁军首领,话说有一次,刚打完胜仗,就有人看到这个赵匡胤赶着几辆马车, 车上装着木箱子,而马车则是要前往他的府中,于是就有人认为他是中饱私囊,便向皇帝上奏说了这件事,柴荣亲自去查看,结果打开箱子后发现全是书,原来赵匡胤虽然是武将,但是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像吕蒙一样开始学习提升自己。

公元960年,赵匡胤不满七岁的周恭帝执政,发动陈桥之变,建立宋朝,并且定都城在河南开封,他的出身是个武将,本来就喜欢读书,在当上皇帝后深感自己的才学方面的不足,也意识到知识对于已经是九五之尊的自己的重要性,便变得更加勤奋起来,有一次在中秋佳节设宴时,赵匡胤兴致一到就作出了“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一半的诗句,这句诗也说明了他之前读的书还是十分有用的,这句诗对仗工整并且也渲染出了当时优美的意境。

由于是,即兴创作,后面两句怎么也做不出来了,大臣们也都不敢附和了,装作苦思对策的样子,群臣比赵匡胤有文采的多,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做的太烂了,这不是侮辱皇上吗,没人敢对下半句,之后赵匡胤也试图继续写下去,可是苦思冥想都没有想到该怎么接,诗的事情也就就此作罢,专心治理朝政去了,直到四百年后,朱元璋才将全诗补齐:未离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万国明。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此诗又被朱元璋赋名《咏月诗》,而这首诗也成为千古名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