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文物介绍——唐代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

 泊木沐 2018-08-13

镜子是古时女子的时髦用品,其上的雕刻也反映那个时代的艺术风格。新石器时代的七角星纹镜,透露着人类远古的气息。战国的错金银蟠螭纹镜,与著名的龙凤帛画如出一辙。唐的螺钿高士宴乐镜,让人想起韩熙载夜宴图。

铜镜最初发明是为了照颜,能在镜中看到自己。在古代,镜也叫鉴,《广雅》曰:“鉴谓之镜”。从四千年的齐家文化铜镜开始,中国铜镜经历代一直保持着圆形、镜背有纹饰、中心置纽的特征,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景象,形制多种多样,它那精巧的工艺、丰富的纹饰及纹饰的象征性,无不表现出古代艺人的聪明才智,在民族文化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唐铜镜纹饰的构成形式丰富多变。虽然必须适应各种镜身的外形,受一定的限制,但却包含着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不同类构成,可以说集。当时工艺图案之大成。常见的有多层式、相对式、独纹式、放射式等。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1955年河南洛阳涧西唐墓出土。直径23.9厘米,圆形,圆钮,纹饰华美,以螺钿(diàn)镶嵌而成,螺片光泽莹润。镜钮上方正中位置是一棵花树,右边树梢上悬一轮明月。钮两侧各有一位身着宽袍大袖的男子坐于树下,他们伴着清风明月、落英缤纷、禽鸟啾啾,一人弹阮,一人把酒欣赏。执杯人面前有一盆一壶,身后立有侍女。在钮的下方,山石、水池错落,并有禽鸟起舞。螺钿人物的衣饰、禽鸟的羽翼刻画细致清晰。钮上所嵌螺钿已失。

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

唐代螺钿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为唐代的特种工艺镜之一。此类铜镜的主题纹饰有人物、花鸟和宝相花、折枝花等等。螺钿镜的制作,用螺蚌贝壳雕制成各种图案,按设计要求粘贴于素镜背面,然后髹漆、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漆地为黑色,螺钿为白色,黑白分明,光彩莹润,精致细巧,华丽秀美。唐代螺钿工艺较为盛行,螺钿镜则流行于唐玄宗及其稍后一段时期,以后的其他时代较为罕见。

螺钿镜是唐代特种工艺镜,即在青铜镜的背面用漆粘贴螺蚌贝壳薄片,然后打磨刻画出各种纹样。《安禄山事迹》记载唐玄宗曾赏赐安禄山“宝钿镜一面”。肃、代两朝整饬奢侈之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曾“禁珠玉、宝钿、平脱、金泥、刺绣”,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又“诏诫薄葬,不得造假花果及金手脱、宝钿等物”。此物年代正与上述文献记载相吻合。“宝钿”包括螺钿,但这种工艺并非专指镶嵌贝壳饰片,在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一面螺钿八菱镜中,除了粘贴贝壳薄片外,其它地方还镶嵌有青金石、绿松石和孔雀石等,也有镶嵌琥珀、玳瑁和水晶等的。

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人物的衣饰、禽鸟的羽翼都刻画得极为清晰,加之螺片本身光泽莹润,艺术效果十分别致,是唐镜中难得的精品。

艺人们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动物、植物、文字、人物、传说、寄寓等融入作品丰富而又生动的含义,表达各个不同阶级、阶层人们不同的向往和欲望。表露出中国古代人民那种“善始善终”,“面面俱到”、“言必信,信必果”等的处事哲学,即追求图案的完整性。求全并不呆板,相反充满了浪漫主义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