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角花园为什么没有花园?

 微湖渔夫 2018-08-13

枣庄三角花园在枣庄人的脑海里,是枣庄的城市窗口,是枣庄市民出行、购物、逛街的首选地之一。可现在的人们到了“三角花园”却找不到花园的影子。那么,三角花园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到底有没有一个三角形的花园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是如何变迁的呢?


三角花园

    

枣庄早在1958年前是原峄县北部的一个镇,人口13000人,面积1.4平方公里。枣庄煤矿坐落于镇区北部,南部为商业居民区。镇区有街道21条,总长5.5公里,土质路面,街道狭窄,房屋破旧,市政工程设施简陋。民间有“一个岗楼一个兵,一把花生吃全城”的戏言。

    

1960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峄县建制,建立县级枣庄市隶属济宁行政专署管辖。1961年9月12日,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枣庄市升为省辖市。

   

1961年4月至6月,山东省建设厅城市规划设计组、济宁专署建工局和枣庄市建设局共同编出枣庄镇旧城改造规划和十里泉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市中心迁址垎塔埠。

    

1963年3月,山东省建设厅城市规划设计组来枣庄协助编制枣庄市十年发展规划。十年规划确定枣庄镇为城市中心定点。

    

枣庄市城市中心定点枣庄镇后,编出枣庄市20世纪60年代建设规划方案,并付诸实施。城市规模按人口年自然增长2.5%。推算到1970年城市人口为4.8万人,1980年为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平方公里。有计划地拆建旧街坊,充分利用内部空地。


三角花园旧址  李延金/摄

    

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枣庄市市中心的城市建设,在旧的基础上增建公共建筑9953平方米,建设住宅32534平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3500立方米,公园苗圃绿地5.8公顷,人均占有绿地1.2平方米,沥青道路1.5公里,火车站广场20855平方米。城市建设面积由1.4平方公里,扩大到当时的3平方公里。

    

1963年,制定了枣庄旧区城市规划,先后整修了火车站广场,开通了胜利路,拓宽了北马路、解放路、煤城路、青檀北路,构成了环形道路框架。

    

1964年,随着城市规划的实施,市区第一块街头绿地建成,绿地呈三角形,称“三角花园”。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北面和东面是直线,西南面是斜线。面积仅有几十平方米。花园三面有红砖砌的呈十字形的花棂墙,高度约为1.2米左右;园内周边先是栽有侧柏后改栽为有冬青,中间栽有圆柏等植物。一直延续至1977年市区道路拓宽,将其拆除。三角花园在物理形态上从此不复存在。但它在枣庄的历史上和市民的心目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昔日三角花园夜景

    

三角花园不仅仅是一块绿地,它还是东、西、南进出枣庄的咽喉要地。它位于君山路(文革时期该路段称之为大寨路)与解放路交叉路口的西南侧,但又位于一个偏中心位 置;是一个五叉路口。是当时的郯城至微山的必经之地(时称郯微公路),东去郭里集、安城、税郭、苍山、郯城;西去薛城,进微山界;南去峄城、台儿庄、徐州。   

    

1985年春,市驻地恢复重建了“三角花园”绿地,但它是近似于三角形的,位置已由君山路与解放路交叉路口的西南侧,挪至交叉路口的西南隅;同时还修建了街心环岛,植有长青花木。但它在人民的心目中仍然称之为“三角花园”。2009年,城市道路改造彻底将街心花坛和西南隅的街头绿地拆除,绿地改作停车场;街心环岛设置了交通指示灯,花园、花坛的影子再也没有了。


《今日三角花园》 宋兆耀/摄于2016年


由于三角花园的建设与变迁,它在枣庄的历史上承担了地标的责任。成为公交车的站点和周边店铺以及相关单位的所在地标;成为了枣庄市民出行、购物等的首选地之一,也成为了外地人来枣庄的地标性域名: “三角花园”实质上的存在与否都磨灭不了它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枣庄这座城市的灵魂。让“三角花园”这个地标名称永远留存在枣庄人民的心中,让它永存于枣庄的标志性域名记载之中。


三角花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