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族谱数字化、网络化是谱牒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涵敬斋 2018-08-13

族谱数字化、网络化是谱牒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就是将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的过程。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它正在引发广泛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各种数字技术、数字通信、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数字机械和数字经济等等日新月异,迅猛发展。

族谱数字化、网络化是谱牒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族谱实质也是一种传媒手段和谱牒文化的外在载体,族谱文化的发展是和人类文明进步是同步的,在没有建立文字以前有口述家谱、结绳家谱,殷商时期有甲骨文家谱,商代后期有青铜家谱(金文家谱),汉代有石碑家谱,明代有塔式家谱,商代以后纸质家谱和棉布家谱比较普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数字电子时代,家谱也应与时俱进,实现数字化,采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平面纸质谱牒文字、图像、语音、符号转化为计算机识别系统的数字信号,把大数据、云计算通过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等等使得版面文字处理更规范、图像更清晰,从而为建立族谱数据库、族谱书目数据库,并为建立族谱网络化奠定基础。

谱牒数字化是自计算机广泛应用以来,家族编修家谱常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来编排,形成电子版谱牒。这些软件对电脑技能要求不高,只要掌握初级技术水平即可排版,适合编修族谱的操作者多为中老年人这个群体,它的特点是

族谱数字化、网络化是谱牒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简单易学、普及方便地把谱牒的文字、图形、线条等录入、存储,形成电子版,方便携带、阅读、制版和印刷,它的缺点是有一定局限性,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不能满足复杂的谱牒编排技术要求,录入速度低,用户端使用不便。

网络化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种电子终端设备互相联结起来的网格,把多个姓氏家族网的族谱互联起来,整合成一台超级计算机网络,实现用户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实现传递信息互联互通。当今,计算机网络在政务、交通、金融、企业、教育、信息、传媒、商业等各行各业中,乃至个人生活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将计算机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的开发与建设,通过网络更好地传送包括谱牒信息在内的数据、文本资料、声音、图形和图像,用户可随时随地的在全世界范围搜索、查阅、补充、修订族谱,也可与族人拨打可视电话或收看族氏录像、电视和电影。

有了电子版谱牒,首先就可以制作网页,设立网页版面、栏目,上传到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互联互通。主办单位可以进行后台操作,及时修订、录入、补充和修改页面,最终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族氏谱牒界面,获得授权的用户可以进行登录、浏览、检索、链接、阅读、下载,共享资源信息,也可以按用户要求和权限建立电子家谱树,添加、修正家族新资料,更新信息。第二是整合众多各个族氏谱牒资源,在个别、分散、平面、局部网站基础上建立团队、共用、多维、全部的大数据、云平台,收集和交换元数据(姓名、性别、生卒、生平事迹、语音、图像等)的国际标准和管理系统,免费提供建立数字家谱,通过家族树实现建立家谱、管理家谱等多种操作,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快捷便利的网络服务。网络也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交友平台,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在家族树中找到许多交会点,实现认祖归根、宗亲睦族的夙愿,还可以通过家族、群组、活动建立联系,使亲朋好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当前各种专用谱牒软件不断涌现和开发利用,建立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引领技术发展,让众多谱牒服务机构脱颖而出(注一),这些软件开发商和网站都能满足编谱要求。专用软件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存储项目多和扩展能力强,缺点是操作过程繁琐,不能被大众广泛利用,特别是中老年修谱者。因此,家谱软件开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能够逐步提供有针对性地编修家谱的特殊需求,实现排版智能化,操作简单化,数据网络化。

族谱网络化通常有两种,一是家族规模不大,繁衍年代不久,入谱人数量不多,自始祖起至现在,每一代都有完整链接,形成单一宗谱或家族网站,外人进入没有登录或授权会受阻;二是家族规模庞大,繁衍年代久远,入谱人数巨大,这样可以按始祖——始迁祖——家族分支(子分支、孙分支),形成一个干支、主支、分支体系,使本支系的族谱数据信息资料相对独立,方便本支使用,又能通过各支始迁祖与主支的祖源对接,让所有支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族谱世系数据库,达到'千支一统'的目的,直观族氏全体后裔在血缘上的联系。利用族谱网络化数据库这一平台,必须对使用者设定严格的分级授权,分别设置访问者、编纂者的权限,以确保数据的安全与信息的权威性,依据权限族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查阅、编修,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出版纸质族谱。

族谱数据化相对于出版纸质谱等方面很多的优势(见表一),民间传统修谱一旦成谱修改不易,修谱时间跨度大,入谱人员信息变动难、更新难、保管难,同时每次续修家谱都要将旧谱翻录一次,工作量大,每翻录一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抄写错误,也增加了编辑人员的工作量和费用成本,而建立族谱数据库可以减少修谱的繁琐过程,老谱资料无需翻录,一次录入,永久使用;人员信息变更可实时入谱,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即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编修工作;节省大量花费老谱翻录上的重复支出,节省了人力和财力。续谱时只须将这些数据调出,按照自己需求的族谱体例输出清样,进行校对即可出版纸质谱,同时生成网络谱、电子谱阿书等。

数字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它是以传播迅速、技术规范、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逐步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谱牒文化也将步入数字化行列,无可阻挡、无法绕行,只有顺应形势才能更广泛的参与度,才能能使谱牒体例规范化、才能使检索入口便捷化、才能使谱牒更新快捷化。目前虽然有不少大型图书馆搞谱牒数字化工程,但大多数停留在对现有馆藏纸质的谱牒的复制处理层面,并非真正的数字化。要是想真正数字化,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每个家族新谱编修开始使用数字化技术,同时对原始谱牒的每一个字都采用数据库存储信息,使谱牒的文字、图像真正数字化。

推广使用谱牒数字化、网络化,首先要提高族谱编撰机构人员的认识,目前各族编撰编纂者多数是年龄普遍偏大,对数字技术及时知之较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因而墨守常规,抱残守缺,止步不前;其次是建立技术标准和开发修谱软件推广使用,逐步完善谱牒数字化技术,用'傻瓜'数字技术软件让中老年谱牒志愿者掌握录入、上传、下载、链接等操作;第三是把馆藏、编纂、家族网站各自独立现状融合一体,建立大数据网,改变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现状;第四建立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各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应强化服务意识,开发大众软件,降低成本,让众多谱牒采用现代技术,光大中华谱牒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