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树和小路: 凯莱英电话会议纪要(2018.8.12)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18-08-13

本电话会议纪要来自平安证券

公司港股上市事项决策情况

做出发行H股决策主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香港市场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而公司国际化业务很多,需要通过港股打开国际资本市场窗口,推进全球化布局。尤其是近几年公司在巩固大型制药公司的基础上,更多向biotech公司渗透,提供一站式服务,而对biotech公司而言,他们的在研创新药对CDMO有更大的依赖度,因此借助港交所更好的展现凯莱英对公司发展是积极的。

(2)公司上市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保持了原有的技术驱动模式,在新进入业务领域、新工艺、新方法方面需要保持较高的投入力度

(3)公司也希望藉此为海外并购打下基础。考虑到当前国际情况,手中持有一定美元对公司中长期发展会有比较积极的帮助。

总的来说,发行H股的主要目的不是融资。从公司财报也可以看到,公司现金流状况很好。港股的IPO一方面可以解决下一阶段融资需求,一方面获得对海外市场展现的窗口。因此公司并没有选择在估值相对高的A股进行再融资。

如果港股事项进行顺利,公司近期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融资。募资规模方面,公司基本会按联交所发行股份占总股本15%的最低要求做发行。募资用途方面,会围绕公司未来3-5年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1)新业务的拓展,包括多糖、多肽、核酸等合成类大分子业务的承接,以及生物药的拓展布局;(2)日常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经营现金流;(3)海外资产、技术的并购。公司海外有很多临床项目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甚至即将商业化。公司对明后年的收入、项目承接依然具有非常强的信心和把握。

Q&A:

Q1:公司在小分子基础上介入多糖、多肽、生物药CMO,后续固定资产投资的节奏与规模如何?

A:小分子领域,公司目前在吉林的敦化、天津的总部、天津3厂区后续还会有小分子的固定资产投入。接下来联交所募集资金之后,将加快新业务布局。比如合成类的多肽、多糖、核酸现在也已经成为较为重要的新药类型。凯莱英在合成类大分子新药项目中有比较成熟的业务,还有几个biotech公司的创新药项目也集中在这一领域。

公司做项目是早期承接,之后伴随整个研发周期。所以需要提前为它们的放大生产进行产能安排布局。在生物药领域,公司未来5年战略中提出了布局和介入生物药技术领域。从研发团队到技术储备都有计划,包括研发中心、平台的构建,建立逐渐满足生物药CDMO的产能。未来香港市场募集资金的需求有一部分会投入到这些领域。时间节点上,今年明年以小分子产能投入为主,明年后年大分子生物药投入会有明显提升。

Q2:大分子业务是在现有工厂进行还是另外投新厂?

A:生物药方面,早期介入会在现有场地上。未来需要进行放大生产和工艺研发优化、制备,会在现有工厂的基础上另外新增投入。目前正处于考察选址阶段。

Q3:外资股东对公司发港股有无支持或帮助?

A:公司上半年成为了MSCI成分股,也受到一些境外投资者的关注。海外投资者对CRO/CDMO的业务发展趋势是有一定关注和了解的。发行H股之前并未和外资股东有过交流,但根据过往交流情况,公司有信心在H股的发行中得到投资者的关注。公司之后会与海外,例如美国、欧洲、香港等地的投资者进行交流推介。

Q4:大分子生物药领域的客户定位是国内还是国外?生物药CMO全球外包比例低,为什么在当前时点做这个选择?境外并购没有海外人力成本优势,如何考虑?

A:大分子领域是需要提前布局的新领域,介入节奏也是要时时关注整个市场发展趋势的。小分子业务仍然会是公司未来3年业绩主要来源。公司清楚的认识到生物药领域国内劳动力成本有显著优势,但在技术前瞻性和技术优势上与海外相比是处于劣势的。海外并购一方面是人才引进和技术的整合,一方面也要据此获取业务渠道。

公司未来发展路径不会改变,生物药的布局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目标成为3-5年后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借助资本市场快速切入生物药领域并不意味着过于乐观地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生物药领域。

Q5:公司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表明公司都不需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对股东更有利,为什么选择港股股权融资?

A:计划在香港发行H股并不是单纯从融资角度考虑更多是站在中长期发展战略角度。公司就这点也与自己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做过交流。海外客户对公司业务模式的理解度也比较好,比较容易看到中长期行业发展趋势。A股的体系下,公司会受到一些单季度业绩的制约

Q6:从客户角度,排名前15药企中11家是公司客户,公司有海外知名度。从投资者角度,外资也可以通过沪港通买。从现金角度,公司本身就有美元和欧元进账。为何选择在港股上市?

A:近几年涌现了大批的biotech公司,他们的投资人也对医药产业链和格局了解,能够希望新药研发公司和品种快速上市。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与市场做过沟通,很多biotech公司及其背后的投资人希望通过有效的全球平台看到代表企业,并形成良好业务合作关系。

Q7:过去四个月汇率变化很快,公司定价是否有变化?

A:比较平稳。目前已经签署合同中没有针对汇率变化的商业条款的调整。基于公司和客户的良好粘性,是存在灵活性的。

Q8:公司研发投入比较多,主要研发方向聚集在哪些领域?

A: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合成类大分子业务,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技术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公司有专门团队负责多肽多糖类大分子研发,也有数个成熟稳定的biotech公司合作。生物药方面,新业务布局正在积极推进。目前打造技术开发平台,下一步向M端(生产端)延伸

根据未来5年的规划,生物药在未来2-3年里能够看到积极发展。例如年初时候公司和上海交大的抗体药物细胞工程研发中心建立战略合作,目前一共有10多个员工在和研发中心开展合作。双方合作的中试生产平台(坐落于天津)也已经有广泛合作。近两年更多还是在研发阶段

Q9:今年产能增加多少?明年有没有新产能预期?

A:去年四季度在天津开发区西区新启用的天津3厂区,以及吉林敦化1也有新建厂房启用,为今年增长提供保障。敦化2厂区正在建设中,首期工程的建设计划预计在明年1季度达产,为产能释放和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Q10:生物药方面在人员和技术上跟小分子差距较大,公司的人员计划是怎么样的?

A:公司在生物药领域有一个小型团队,主要承接ADC(抗体偶联药物)业务。还有一部分员工和上海交大研发中心一起开展早期项目的技术开发。公司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物色了数位有一定经验和竞争力的高端人才,不久就会正式加入公司。在生产端,公司会有更多人才引进。

公司运营多年形成了良好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文化体系。因此当公司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拓时,新引进的人才能够快速实现体系的融入和文化的传承,大家在一起要干事情、干成事情、干好事情对引进新的人才赋予职能,建立切实可行的业务流程,从而快速取得相应成果。现在已经有团队在做具体工作。由于目前承接的生物药项目都处于早期,没有办法披露具体信息,希望大家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