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策·第十六卷·楚三·十篇

 廿氏春秋 2018-08-13


战国策·楚三·第一篇·苏子谓楚王 

战国策·楚三·第二篇·苏秦之楚三日

战国策·楚三·第三篇·楚王逐张仪于魏

战国策·楚三·第四篇·张仪之楚贫

战国策·楚三·第五篇·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战国策·楚三·第六篇·张仪逐惠施于魏

战国策·楚三·第七篇·五国伐秦

战国策·楚三·第八篇·陈轸告楚之魏

战国策·楚三·第九篇·秦伐宜阳 

战国策·楚三·第十篇·唐且见春申君



01

·

楚三·苏子谓楚王

  苏子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臣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节身之嗜欲,以百姓。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译文

  苏秦对楚王说:“仁爱的人,对于人民,用真心实意去爱他们,用好话去抚慰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服务;孝子对自己的双亲,用真心实意去爱他们,用钱财去奉养他们;忠臣对自己的国君,一定要推荐贤能的人去辅助他。

  现在大王的宗室、贵戚喜欢毁谤贤能的人,以此作为进身的资本,对臣民加重赋税,使国君被人民怨恨,他们不是忠臣;大臣在人民中宣扬国君的错误,用您的土地肆意赠送给诸侯。因此和大王的所爱相违背,这也不是忠臣。这样下去,国家就会危险。我希望您不要去听信大臣们互相攻讦之辞,要审慎地任用大臣和贵戚,要根据人民的喜好作为施政方针,节制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并将所得用于人民所需。

  做人臣,最难做到的是,没有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为国君献身倒很容易,像垂沙战役,死的人数以千计。屈居国君之下,也很容易,像从令尹以下,为大王服役的人数以千计。至于无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的,却不见一人。所以,英明的国君考察他的臣子,必须了解他们是否有忌妒之心,是否能推荐贤才。贤能的人侍奉国君,也必须无忌妒之心,又能推荐贤才。推荐贤才之所以很难,是因为贤能的人被任用,自己就会被废弃,贤能的人地位尊贵,自己就会卑贱。所以,人们难以做到。”


02

·

楚三·苏秦之楚三日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译文

  苏秦来到楚国,过了3个月,才见到楚王。交谈完毕,就要向楚王辞行。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象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宝玉还贵,楚国柴禾比桂树还贵,禀报人员像小鬼一样难得见面,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拿桂当柴禾烧,通过小鬼见高高在上的天帝……。”楚王打断苏秦的话,说:“请先生到客馆住下吧,我遵命了。”


03

·

楚三·楚王逐张仪于魏

  楚王逐张仪于魏。陈轸曰:“王何逐张子?”曰:“为臣不忠不信。”曰:“不忠,王无以为臣;不信,王勿与为约。且魏臣不忠不信,于王何伤?忠且信,于王何益?逐而听则可,若不听,是王令困也。且使万乘之国免其相,是城下之事也。”

译文

  楚怀王让魏国驱逐张仪。陈轸说:“大王为什么要驱逐张仪?”楚王说:“他作为臣下不忠诚不讲信用。”陈轸说:“不忠诚,大王不要把他作为臣子;不讲信用,大王不要跟他订立盟约。况且魏国的臣子不忠不信,对于大王有什么损害?尽忠并且守信,对于大王又有什么益处呢?您想驱逐张仪,魏王听从,那是可以的,如果不听,这是大王的命令不能在诸侯中实行,而使自己处于困境。况且让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罢免相国,这是让魏国蒙受城下之盟的耻辱。”


04

·

楚三·张仪之楚贫

  张仪之楚,贫。舍人怒而归。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子待我为子见楚王。”当是之时,南后、郑袖贵于楚。

  张子见楚王,楚王不说。张子曰:“王无所用臣。臣请北见晋君。”楚王曰:“诺。”张子曰:“王无求于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张子曰:“王徒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张子曰;“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楚王曰:“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之女如此其美也。寡人之独何为不好色也?” 乃资之以珠玉。

  南后、郑袖闻之大恐,令人谓张子曰:“妾闻将军之晋国,偶有金千斤,进之左右,以供刍秣。”郑袖亦以金五百斤。

  张子辞楚王曰:“天下关闭不通,未知见日也,愿王赐之觞。”王曰:“诺。”乃觞之。张子中饮,再拜而请曰:“非有他人于此也,愿王召所便习而觞之。”王曰:“诺。”乃召南后、郑袖而觞之。张子再拜而请曰:“仪有死罪于大王。”王国:“何也?”曰:“仪行天下遍矣,未尝见人如此其美也。而仪言得美人,是欺王也。”王曰:“子释之。吾固以为天下莫若是两人也。”

译文

  张仪来到楚国,处境贫困,他的随从很不高兴,想要回去。张仪说:“你一定是因为衣冠破烂,才要回去吧。你等着,让我替你去拜见楚王。”在这时,南后和郑袖很受楚王宠爱,在楚国地位尊贵。

  张仪前去拜见楚王,楚王不高兴。张仪说:“大王不用我,我就到北方去见韩王。”楚王说:“好吧!”张仪说:“难道大王对韩国没有什么要求吗?”楚王说:“黄金、珍珠、玑珠、犀革、象牙都出自楚国,我对韩国没有什么要求。”张仪说:“大王不好女色吗?”楚王说:“什么意思?”张仪说:“那郑国和周国(韩国属国)的女子,打扮的十分漂亮,站在大街巷口,如果不知道,初次见她的还以为是仙女下凡。”楚王说:“楚国是一个偏僻的国家,从来没有见过中原的女子这样美丽的,我怎么就不好色呢?”于是赠送给张仪珍珠、玉器。

  南后和郑袖知道此事,大为吃惊,就派人对张仪说:“我们听说将军要到韩国去,我这里有金千斤,送给您作为养马的草料钱。”郑袖也给了张仪金石500斤。

  张仪辞别楚王时,说:“诸侯相互阻隔,道路不通,不知何时再能见到大王,希望能与大王饮酒作别。”楚王说:“很好。”于是设宴与张仪对饮。酒至半酣,张仪一拜再拜,请求说:“这里没有外人,希望大王邀集左右亲近一块畅饮。”楚王说:“好。”于是找来南后和郑袖,一起饮酒。张仪又再拜请罪,说:“我对大王犯有死罪。”楚王说:“这是为什么?”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来没有见过像南后、郑袖二位这样的美人,我却说要为您找美人,这简直是欺骗大王啊!”楚王说:“您就不必挂心了。我本来就认为天下的美女谁也比不上她们两人。”



05

·

楚三·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未至,惠王死,武王逐张仪。楚王因收昭雎以取齐。桓臧为雎谓楚王曰:“横亲之不合也,仪贵惠王而善雎也。今惠王死,武王立。仪走,公孙郝、甘茂贵。甘茂善魏,公孙郝善韩。二人固不善雎也,必以秦合韩、魏。韩、魏之重仪,仪有秦而雎以楚重之。今仪困秦而雎收楚。韩、魏欲得秦,必善二人者。将收韩、魏轻仪而伐楚,方城必危。王不如复雎,而重仪于韩、魏。仪据楚势,挟魏重,以与秦争。魏不合秦,韩亦不从,则方城无患。”

译文

  楚怀王派昭雎到泰国去游说。使秦国重用张仪。昭雎还没有到秦国,秦惠王就死了,秦武王驱逐了张仪,楚怀王也因此拘捕了昭雎以讨好齐国。

  桓藏替昭雎对楚怀王说:“秦、韩、魏三国的联合没有成功,这是出于张仪得势予秦惠王并且和昭雎关系密切。如今惠王死了,武王即位,张仪被驱逐,公孙郝、甘茂显贵起来。甘茂和魏国关系密切,公孙郝和韩国关系密切。这两个人原本就和昭雎关系不好,所以一定主张秦国联合韩国、魏国。当年,韩国、魏国重视张仪,是因为张仪掌握秦国的实权,并且昭雎又依靠楚国的力量推崇他。如今张仪在秦国遭难而昭雎在楚国被拘捕,如果韩国、魏国想要得到泰国的支持,它们一定要亲近甘茂和公孙郝。这两个人也将拉拢韩国、魏国轻视张仪进攻楚国,那么方城一定危险了。大王不如恢复昭雎的地位,而使张仪在韩国、魏国得到重用:张仪依靠楚国的势力,倚仗魏国的重用,而跟秦国争斗。如果魏国不与秦国联合,韩国也不会顺从泰国,那么方城就没有祸患了。”



06

·

楚三·张仪逐惠施于魏

  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

  冯郝谓楚王曰:“逐惠子者,张仪也。而王亲与约,是欺仪也,臣为王弗取也。惠子为仪者来,而恶王之交于张仪,惠子心弗行也。且宋王②之贤惠子也,天下莫不闻也。今之不善张仪也,天下莫不知也。今为事之故,弃所贵于雠人,臣以为大王轻矣。且为事耶?王不如举惠子而纳之于宋,而谓张仪曰:'请为子勿纳也。’仪必德王。而惠子穷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为仪之实,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纳之宋。

译文

  张仪在魏国挤走惠施,惠施来到楚国,楚王接待了他。大臣冯郝对楚王说:“挤走惠施是张仪,大王与惠施结交,这是在欺骗张仪,我认为大王这样做不可取。惠施是因为张仪排挤他才来到楚国的,他也定会怨恨您与张仪结交,如果惠施知道这种情况,他一定不会来楚国,而且宋王偃对惠施不错,诸侯中无人不知。现在,惠施与张仪结仇,诸侯中也无人不晓。惠施与大王结交,您便抛弃了张仪。我不理解大王这样做,是有些轻率呢?还是为了国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帮助惠施,送他到宋国去。然后,对张仪说:'我是因为您才没有接待惠施的。’张仪必然感激大王。而惠施是个被排挤、遭困窘的人,大王却帮助他到宋国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这样您实际上不失为张仪着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楚王说:“好。”就把惠施送到宋国去了。



07

·

楚三·五国伐秦

  五国伐秦。魏欲和,使惠施之楚。楚将入之秦而使行和。杜赫谓昭阳曰:“凡为伐秦者楚也。今施以魏来,而公入之秦,是明楚之伐而信魏之和也。公不如无听惠施,而阴使人以请听秦。”昭子曰:“善。”因谓惠施曰:“凡为攻秦者魏也,今子从楚为和,楚得其利,魏受其怨。子归,吾将使人因魏而和。”

  惠子反,魏王不说。杜赫谓昭阳曰:“魏为子先战,折兵之半,谒病不听,请和不得,魏折而人齐、秦,子何以救之?东有越累,北无晋,而交未定于齐、秦,是楚孤也。不如速和。”昭子曰:“善。”因令人调和于魏。

译文

  楚、赵、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魏国想要讲和,派惠施到楚国去。楚国准备让惠施到秦国去,让他主持讲和。

  杜赫对昭阳说:“凡是参加讨伐秦国的国家是以楚国为首领的。如今惠施以魏国的名义来到楚国,可是您让他到秦国去讲和,这是向秦国表明楚国主战而使它相信魏国主和。您不如不听惠施的话,而暗中派人去请求讲和,并表示听从泰国的命令。”昭阳说,“好。”

  于是对惠施说:“凡是参加进攻秦国的国家是以魏国为首领的,如今您跟随我们去讲和,楚国就会得到秦国的好处,魏国就会受到秦国的怨恨。您先回去,我将派人通过魏国去讲和。”惠施返回魏国,魏襄王很不高兴。

  杜赫对昭阳说:“魏国为您首先投入战斗,损失了一半兵力,向您报告军队处于困境之中,我们不听,请求讲和又没能办到,如果魏国调头去投靠齐国、秦国,您用什么办法挽救?东面有越国造成的麻烦:北面没有魏国的援助,并且与齐国、秦国的邦交还没有确立,这样楚国就孤立了。不如迅速与秦国讲和。”昭子说:“好。”于是派人告诉魏国与秦国讲和。


08

·

楚三·陈轸告楚之魏

  陈轸告楚之魏,张仪恶之于魏王曰:“轸犹善楚,为求地甚力。”左爽谓陈轸曰:“仪善于魏王,魏王甚信之。公虽百说之。犹不听也。公不如以仪之言变资,而得复楚。”陈轸曰:“善。”因使人以仪之言闻于楚。楚王喜,欲复之。

译文

  陈轸向楚王告假到了魏国。张仪在魏惠王面前中伤陈轸说:“陈轸还是对楚国好,为楚国求得土地很卖力气。”左爽对陈轸说:“张仪跟魏王关系很密切,魏王非常信任他,您即使百般游说,魏王还是不能听您的话。您不如把张仪说您的话做为根据,还能重新回到楚国。”陈轸说:“好。”于是派人把张仪的话宣扬出去,让楚国人听到。楚王听了很高兴,想让陈轸再回到楚国。



09

·

楚三·秦伐宜阳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鲒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译文

  秦军攻打韩国的宜阳。楚怀王对陈轸说:“寡人听说韩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习诸侯间的事情,大约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因为他一定能避免宜阳的危亡,所以我想先替他据守宜阳,以此使他们更加感激我们。”陈轸回答说:“放弃这种想法,大王不要据守宜阳。凭韩侈的智慧,在宜阳都陷入了困境。如今山泽中的野兽,没有比糜鹿更狡猾的。糜鹿知道猎人张开大网,要前来把它赶到网里去,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麇鹿因此被捕获了。如今诸侯明知道这里有许多狡诈的伎俩,举着网伪装前进的人一定很多。放弃这种打算,大王不要据守宜阳。韩侈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陷入困境了。”楚怀王听了他的话,宜阳果然被秦军占领。陈轸预先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了。



10

·

楚三·唐且见春申君

  唐且见春申君曰:“齐人饰身修行得为益,然臣羞而不学也,不避绝江河,行千余里来,窃慕大君之义,而善君之业。臣闻之贲、诸怀锥刃而天下为勇,西施衣褐而天下称美。今君相万乘之楚,御中国之难,所欲者不成,所求者不得,臣等少也。夫枭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棋佐之也。夫一枭之不如不胜五散,亦明矣,今君何不为天下枭,而令臣等为散乎?”

译文

  唐且拜见春申君说:“齐国人装扮自己修练言行是为了获得禄位,然而臣下对他们的做法感到羞耻,不想学习。我不躲避横渡江河的危险,行程千余里来到这里,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情操,并诀为您的事业是可以成功的。臣下听说,孟贯、专诸即使怀里揣着锥子和短刀,而天下人都认为他们是勇土,西施即使穿着粗毛布衣,而天下人也称她为美女。如今您做了拥有万辆兵车的楚国相国,驾驭中原各国的战事,所要干的事情不能成功,所要追求求的目标不能达到,这是因为帮助您的大臣太少了。枭子所以能有所作所为,是因为有五个散子的辅助。一个枭子却不能战胜对方五个散子也是很明了的。如今您为什么不做天下的泉子,而让其它大臣做那五个散子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