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近期,“北京8岁双胞胎姐妹青岛溺亡”的悲剧,再次引起家长们对儿童溺水的关注。 溺水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件,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导致死亡的第3位死因,是0~14岁年龄组死亡的第1位死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有十多万人因溺水而死,每年的暑期都是儿童溺水事件的高发期,一方面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和判断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来源于父母的疏忽和侥幸。最让人遗憾的是,很多孩子溺水时,家长甚至就在身边,甚至亲眼看着孩子死去,却毫无察觉…… 悲剧---瞬间发生,转瞬即逝。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很是惊心!周末下午几个妈妈带着孩子去游泳池游泳,孩子们在水中嬉戏,我们在岸边愉快地聊天,时不时瞟一眼水里的孩子。突然……Z妈妈眼光异样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小Z(她的孩子),你怎么了?”小Z站在游泳池里,确定是直立站在水中的,头在外面,眼睛是睁开的,只不过眼神有点儿涣散。正在Z妈妈焦急大喊时,旁边的A妈妈已经跳进水中,一把捞起小Z,带到了岸上。小Z猛地吐了一大口水,就像打嗝一样响亮,然后哇的一声哭出来。这时周围的人才知道原来刚才那么惊险。 这时一个爸爸走过来,说“对不起,刚才我是离孩子最近的,但是因为背对着孩子,没有听到任何挣扎和呼救的声音,所以没有赶在第一时间察觉孩子的溺水。”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溺水时不应该是手脚一直动来动去,很多水溅出来,然后溺水者会边哭边大叫「救命!救命!」然后被水呛到吗?溺水不应该是平躺着浮在水面上或者趴在水面上吗?为什么会如此安静? 这让我想起来一篇文章,原本出现在美国的网站上,看到的时候已经被转贴130万次了,这篇文章的原文标题就是Drowning Doesn’t Look Like Drowning《溺水看起来不像溺水》。 首先声明,很多溺水者不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戏剧性,没有挣扎、没有呼救、也没有平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 1.除了极少数情况外,溺水者在生理上是无法呼救。 呼吸系统,是为呼吸而设计的,语音为次要的功能。呼吸,必须在言语发生之前完成,所以在本能上,人在忙着呼吸的时候,是无法呼叫的。再加上,正在溺水的人的嘴巴,一下在水下,一下在水面上。嘴巴在水面上的时间,他们只能迅速换气,根本没气来叫救命。 2.溺水的人,无法挥手寻求帮助 溺水时本能迫使他们横向伸展手臂并压在水面上。他们的手只会不断的往下压,他们根本无法挥手求助,甚至无法向救助者移动或伸手去抓救援设备。在这种本能溺水反应下,人们的身体在水中是直立的,他们甚至不太会踢腿。除非经过训练有素的救生员救出,当人呈现这种溺水状态时,大约只能够维持20至60秒在水面上挣扎的体力。当有人溺水时,只有很少的水会飞溅,他们不会挥手,喊叫或做任何呼唤形式的动作。 这会让溺水,看起来完全不像是溺水。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无声溺水”。 这一结论一出来,立刻让很多父母陷入恐慌,更不敢让孩子玩水了。 孩子溺水时真的只是“无声溺水”,不会挣扎和呼喊吗? 当然不是啦!对此专家表示:孩子在溺水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所谓的“无声溺水”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只是溺水时的表现之一,往往会出现在溺水后意识模糊或者无法进行呼喊、挣扎的状态。孩子溺水时,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呛水,第二个过程是溺水。呛水过程中,一般来说孩子会扑腾、挣扎和喊叫,或者向上伸出手臂。不过,这个过程往往很短暂,但并非没有。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可能会溺水并慢慢下沉。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因进水导致脑神经受损或出现意识模糊等情况,因而无法挣扎和发出呼喊,就出现了所谓的“无声溺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戏水时一般都比较兴奋、欢快,会发出兴奋的声音,如果孩子突然安静了下来,就有可能是出现了问题,可能发生了危险状况,家长和周围人群应当立刻下水救人,查看孩子情况。 除了“无声溺水”,我们还需警惕“干性溺水”! 一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10岁小男孩,与妈妈在游泳池玩了一天,结束后回到家洗了个澡,洗完澡,小男孩儿说困,就睡觉去了。结果1个小时后,妈妈发现小男孩儿有点不对劲,叫他也没反应,最后男孩的脸上好似被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覆盖着,就这样在床上溺死了。医生诊断为“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是因喉部痉挛造成急性窒息,因为气道的开口被封闭,因此干性溺水者的肺部往往没有进水或者少量进水,最后喉头痉挛,呼吸道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干性溺水”一般发生在小孩子、体质差的人、游泳初学者以及过敏性体质者,医学确实有“干性溺水”这一说法,但是实发病例却很少。所以家长不必过分担心,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注意: 如果孩子在游泳中发生呛水,咳嗽几下后就恢复正常了,这时也要让孩子休息一会再下水。回家后如果发现孩子有频繁咳嗽、气促、发烧、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并在就医时记得告知医生曾呛水。 好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预防悲剧的发生,只希望下次孩子出现类似症状时妈妈能够及时发现,为孩子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
来自: 黑夜之光gxa6ml > 《科技/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