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500门红夷大炮缘何神秘失踪?崇祯自毁 清军盗取 都不是

 萧萧雨123 2018-08-14

红夷炮是十七世纪早期世界上最先进的加农炮,是明末对欧洲所用长管加农炮的通称。打破了冷兵器时代的攻守平衡,成为攻城、守城作战的利器。明朝的火药产量很大,铸炮的技术也是相当先进,基本上外国的火器都可以仿造,比如佛朗机、火绳枪、红夷炮等等,当时西方比较流行的火器,都在明朝战场上广泛使用。崇祯时从葡萄牙人手中引进了先进技术,请了洋人顾问,开办炮厂,崇祯五年到七年(1630至1633年)仅在三年时间内就造了500门红夷大炮。那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去哪了?为何最终没能阻挡住李自成的进攻呢?

红夷大炮

(一)佛郎机炮车4000多辆装备大明边防军

1522年8月5艘葡萄牙舰船公然驶入珠江口挑衅当地驻军,明军成功击败了这支葡萄牙舰队并俘获2艘舰船以及船上的20多门佛郎机。尽管这时在佛郎机这一具体武器上葡萄牙人已发展到了明朝火器的前面,但论整体战斗力仍是明军更强,但明军并没被自己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认真研究了佛郎机的构造特点并成功进行了仿制。到嘉靖中期甘肃的边防明军已拥有佛郎机炮车1158辆,宁夏有1000辆,固原128辆,大同1000辆,由此开启了明朝仿制西洋火器并将其列装军队的先河。在万历援朝抗倭战争中明军综合运用国产火器和仿制的佛郎机完全压制了日军铁炮的火力。然而细究起来:佛郎机其实是一种介于火铳和火炮之间的中型武器,还算不上真正的重型火炮,它和后来明军使用的红衣大炮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红夷大炮

(二)崇祯朝成立了铸炮厂。由传教士汤若望负责监制。崇祯朝共铸造了500多门红夷大炮

万历二十九年,即1601年,荷兰人“挟二巨舰”突袭澳门的时候,他们的炮舰规模震撼了当时的明朝军队。由于当时的荷兰人被称为“红(毛)夷”,红衣大炮又称作“红夷大炮”,实际上就是前装滑膛炮,口径大多在100毫米以上;多系铁炮,也有铜制,重量从70斤至万斤不等。弹药前装,重量较大,可达数斤至十数斤不等。弹丸由石、铁、铅等材料制成的球形实心弹,以直接撞击目标而起破坏作用。红夷炮由车运载,可以任意奔驰,射程可达四五里至七八里不等,杀伤力较大。

崇祯朝的仿制西洋火炮是在传教士阳玛诺、毕方济、龙华民和汤若望等的协助下的协助下进行的,当时关外明军正与清军进行激烈争夺,亟需大炮,所以只得聘请精通炮术的德意志传教士汤若望,“强其为之”。后来,崇祯在皇宫旁设立铸炮厂,并命一批太监跟班学习铸炮技术,外由锦衣卫全权负责安全,内由传教士汤若望负责监制。不久即铸成二十门西洋火炮,经试射,性能良好。接着又造了五百门各型西洋火炮,炮重自一百斤至一千二百斤。由于造炮成绩优异,崇祯特赐金匾两块,以示嘉奖。 大明朝产生了真正性能良好的红衣大炮。炮重从100斤到1200斤不等,成果蔚为可观。

红夷大炮

(三)大清眼红,组织汉人仿制火炮。八旗军组建新兵种——乌真超哈

1631年正月皇太极命佟养性组织了一批汉人工匠仿制火炮,此后以骑射起家的八旗军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兵种——乌真超哈,翻译成汉语就是重兵部队的意思,其实指的就是炮兵部队。在当年八月的大凌河之战中后金首次使用红衣大炮“击坏台垛,中炮死者五十七人,台内明兵惶扰不能支,乃出降”。此战后金缴获了3500门各种火器。两年后明军中火炮最多、炮术最精的孔有德、耿仲明部叛变,至此后金与明之间在火器力量上的对比被极大的改变了。

红夷大炮

(四)崇祯的500门红夷大炮最终去哪了?成也汤若望,败也汤若望

汤若望在铸炮的同时,又对西洋火炮的整个铸造工艺诸如冶铸、铸造、保管、运输、演放、火YAO的配制与炮弹的铸造等加以总结,由他口述,焦勖整理,撰写成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火攻挈要》一书,刊印于崇祯十六年(1643)。

汤若望负责监制的500多门红夷大炮配备给了那些军队,史书上没有记载。有一种说法是,这批大炮由崇祯帝直接掌管。李自成的大军围攻北京城后,具体管理这批大炮的锦衣卫太监暗中投降了李自成。崇祯帝花了巨资铸造的大炮最终落入敌手。

1644年明朝覆亡后,残存的几个南明政权继续寻求来自澳门的火器援助。1645年,福王政权和唐王政权都曾派传教士毕方济为使去澳门寻求支援,由于福王和唐王两个政权旋即灭亡,所以葡萄牙人所提供的一批大炮与三百名士兵又转投桂王政权。1648年,澳门葡人再次向桂王政权赠送了火枪百支,以助抗清。尽管葡萄牙人的军事援助对永历政权不无裨益,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败亡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