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病与热肠丨一个叩门而诊的案例

 为什么73 2018-08-14

奇病与热肠丨一个叩门而诊的案例

王昆文 大象医友会 今天

奇病与热肠 —— 一个叩门而诊的案例

王孟英治张养之真热假寒一案(《王孟英医案》卷一,热门),案情曲折,治之不易。它反映了王孟英与张养之之间的一段生死交情。

因为张所患的是一种奇病,属疑难病且危重;在众楚交咻、举家惶惑的情况下,王孟英不避嫌疑,急诣其病榻前,用一席推心置腹的劝说,使张养之大为感悟而坚定了服王孟英之药的决心。斯时也,乃生死关头,王孟英不忍坐观成败,而力排众议,敢于担当。他力辨张之病属于积热深锢,气机郁而不达之真热假寒证,非大苦寒泻之不可。

患者虽然“恶寒,卧曲房密帐之中,炉火重裘,尚觉不足以御寒”,但王孟英却不为外显之假象所惑,而毫不犹豫地重用硝黄犀角等药,以通泄其顽邪蕴毒。果然,张服药后,大便下如胶漆,秽恶之气达于户外,而畏寒即以递减,糜粥日以加增。

此为邪去而正复之象,正孟英所谓“周身之气机,自然流布矣”。调养百日后,即康复如常,且连从前十余年深藏久伏之疴(如阳痿等)也一并扫除。

综合全篇医案,张某乃久病之人,贫病交加,病情复杂,所谓“遘无妄之疾”,又曾“经百十三医之手”。目前见症为头痛恶寒、咳嗽频频(无暂缀之时)、吐涎沫、口气极重、毫不作渴、面青、体怯、鼻坏、易招外感、夏日亦著复衣、大便坚燥、小溲不多、阳痿,脉极沉,重按至骨则弦滑隐然。患者曾自学中医,自己治好过以往的一些疾病,但此次他用温散法却未见效,显然是治法有误。

王孟英对此证直断为实热内蕴,即非虚证,故断不能用补法;也不能因循养患、用一些轻描淡写、无关痛痒之方以塞责。面对这样一个重病患者,又是至交好友,王孟英没有退避三舍,且不避嫌疑地叩门而诊,用热情和热肠感动了患者,争取其配合治疗,而最终得以挽回。真所谓患难之交、再生之德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患者服初诊方二、三剂后病不略减,引起病家诸友戚之怀疑,认为是药不对证而欲改弦另张之时,王孟英仍坚持自己的判断,即认为“实由热伏深锢,药未及病”,故坚持原方法以治。试想:如果他没有对知己病情的深刻认识与同情和悲悯,没有“辩证犹如燃犀烛怪,用药尤贵以芥投针”之高明医术,怎能挽回此沉疴?

难怪他在朋友病榻面前能详细且耐心地讲明其病因,以及初诊“连服苦寒,病无增减”之故,还有若误诊误治将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此即:

一、医生虽识病,但用药不专且力轻;

二、不能明确诊断,而用敷衍之药方;

三、误认为是虚证而用补法,这三种情况对于患者而言都是灾难。

由此可见王孟英为了朋友的病是何等的着急而焦虑,苦口婆心,一片热诚,真不愧为一代良医。

附:王孟英医案原文(关键词:实热内蕴、通泄、药未及病、气机、心地)

张养之弱冠失怙后,即遘无妄之疾,缠绵七载,罄其资财,经百十三医之手,而病莫能愈。因广购岐黄家言,静心参考,居然自疗而痊。然鼻已坏矣。抱此不白之冤,自慙形秽,乃闭户学书,专工作楷,其志良可悼也。孟英因与之交。见其体怯面青,易招外感,夏月亦著复衣,频吐白沫;询之阳萎多年,常服温辛之药。孟英常谏之。

而己亥九月间,患恶寒头痛,自饵温散不效,逆孟英诊之。脉极沉,重按至骨则弦滑隐然,卧曲房密帐之中,炉火重裘,尚觉不足以御寒。且涎沫仍吐,毫不作渴,胸腹无账闷之苦,咳嗽无暂缀之时。惟大解坚燥,小溲不多,口气极重耳。乃谓曰:“此积热深锢,气机郁而不达,非大苦寒以泻之不可也!”

养之初尤疑焉,及见方案,辩论滔滔,乃大呼曰:“弟之死生,系乎一家之命,唯君怜而救之!”孟英谓之曰:“我不惑外显之假象,而直断为实热之内蕴者,非揣度之见,而确有脉证可凭。但请放心静养,不必稍存疑畏。”及二、三帖后,病不略减。

诸友戚皆诋药偏于峻,究宜慎重服之。有于某者,扬言于其族党曰:“养之之命,必送于孟英之手矣!”众楚交咻,举家惶惑。次日另延陈启东暨俞某并诊。孟英闻之,急诣病榻前谓曰:“兄非我之知己也,则任兄服谁之药,我不敢与闻也。兄苟裕如也,则任兄广征明哲,我不敢阻扰也。今兄,贫士也;与我至交也。拮据资囊,延来妙手,果能洞识病情,投剂必效,则我亦当怂恿也。第恐虽识是病,而用药断不能如我之力专而剂大也。苟未能确识是证,而以无毁无誉之方,应酬塞责,则因循养患,谁任其咎也?

或竟不识是病,而开口言虚,动手即补,甘言悦耳,兄必信之。我不能坐观成败,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也。今俞某之方如是,陈医殊可却之。速著人赶去辞绝,留此一款,以作药资,不无小补。况连服苦寒,病无增减,是药已对证,不比平淡之剂,误投数帖,尚不见害也。实由热伏深锢,药未及病。

今日再重用硝黄犀角,冀顽邪蕴毒得以通泄下行,则周身之气机自然流布矣。”养之伏枕恭听,大为感悟,如法服之。越二日,大便下如胶漆,秽恶之气,达于户外,而畏寒即以递减,糜粥日以加增。旬日后,粪色始正。百日后,康健胜常。嗣后虽严冬亦不甚畏冷,偶有小恙,辄服清润之方。阳道复兴,近添一女。

养之尝颂于人曰:“孟英之手眼,或可得而学也;孟英之心地,不可得而及也。我之病,奇病也;孟英虽具明眼,而无此种热情,势必筑室道旁,乱尝药饵,不能有今日矣!况不但有今日,而十余年深藏久伏之疴,一旦扫除。自觉精神胜昔,可为后日之根基。再生之德,不亦大哉!”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百草居,作者:王昆文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