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知与画壁,壁观与见道

 晚饭0405 2018-08-14

越修行觉知,你越会认识到:觉知是幻壁,诸念相是幻画。诸念相出没在觉知中,就像诸妖仙鬼怪出没在画壁中。事实上,我们内在的世界就是一个画壁的世界,觉知是那画壁,而诸念头所创造的画面、形象是那画壁中的画,是那画壁里的显现——那虚构的人物,那虚构的生活,那虚构的有情和无情的世界。我们的念头每日出入画壁,我们的觉知每天观看画壁中的万物世界及其生生不息的故事。

 

当我们看不出这是画壁、看不到这是画壁时,我们将自己认同为是画壁的某个人物,我们沉浸在那画壁人物的故事里,以为是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当我们因修行觉知而看出这是画壁,而由此明白过来,我们从画壁中出来,我们成为画壁之外的佛——佛的意思是,不在其中的人——我们了解到那只是画壁,那只是心在一面墙上的投射,那只是心在一面银幕上播放的电影。

 

觉知是一面无体墙,我们每天要死盯着这堵墙——这画壁,看它出入其中的人物,看那些人物所上演的故事而不认同它。紧紧盯着这画壁看,就是壁观或观壁。达摩久(九)年壁观,也只是做这件事。壁观也可称作闭关,因为闭关也只是为壁观或观壁而已。壁观是入道的基础,当我们能壁观,便能清楚地看到心所创造者和心所不能创造者,由是便可以入道,也可以更加了解世间。但有人能观壁或观壁很好,却就是没有入道。原因是他们没有在观壁的基础上向上一步。

 

我们的心创造了富饶、丰盛、广博、绮丽的世间,但它也有无能为力的地方。心的无能为力处便是见道的关键。我们要看到、看尽心的伎俩,心的边界,然后才可以看到道,同时也可以更加了解心。例如,观看一朵花,你看到自己的心创造了花的名称、花的形象,乃至花的香味等,但你看到心仿佛小狗啃热铁球无从下口的那了吗?你看到心对那无能为力的那了吗?看到才乃碰触到道。

 

持觉观照,或说久年壁观(闭关),训练我们一颗道眼。唯有我们具备了这了了觉知的觉知眼,向上一瞥,才有可能见道。如果具备了这样一颗了了觉知的觉知眼,但没有向上抬眸一望,仍然不能见道。训练出了觉知眼,我们可以看见和清除自心的痛苦,获得心解脱;但如果没有向上一瞥,看见道,则无法达成法解脱。

 

心解脱可以由仅仅训练这颗心达成,但要获得法解脱,唯有见道才能真正达成。因此,见道是必要的,而见道的前提是训练出自己一颗清净不染的觉知眼。而这颗觉知眼的训练,则由最初的、普通的觉知练习和壁观达成。有人训练自己觉知,达到见到了了灵知的觉性,以为就完事了。不,这还不够。得见了了灵知的觉性,也许可以保持心的平静与安宁,达成心解脱;但要获得法解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向上一瞥,看见道体,看见法身。

 

许多人修到了了灵知的觉性就完了,就停止不前了,或者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再向上,在哪里向上了。在哪里向上一瞥?在你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上,在花上,在草上,在石头上,在树木上,在小狗身上……在任何一种你眼之所及的事物上,以你训练出的、绝对清净的觉知眼,看向事物的体,如果机缘对了,于一刹那间,你便能看见道体。

 

向上一瞥或向上一步,是不可用语言述说的,语言无能为力,古来诸佛最多把人领到这儿,再往上一悟,必须靠你自己了。虽然由此向上诸佛也不能为你做什么,但他告诉你了两样最重要的事:一是以什么眼、以什么工具向上看去;二是所看见的道体大约具备什么特性或特征。以什么眼向上看去?绝对不染的清净眼,觉知眼;道体大约具备什么特征?

 

道体是无名的,道体是无相的,道体不属于知,也不属于无知。知是妄知,是妄知不是道;不知是无记,无记与道毫无交涉。道在知与不知间,明白人随处可感可觉。道体充斥宇宙间,无一处没有道体。道体无形又无象,但不是无。知者感知它,如闭起眼睛抚摸自己的身体,或隔着袋子抚摸袋子里的土豆,或者就像看手中的苹果,只是你知道道体在任何形象、任何状态里,但它不属于任何形象、任何状态。

 

有关觉知,修习久了的人会产生:觉知是真的,念头或诸相是假的。因为念头似乎生生灭灭,觉知好像如如不动,因此他们觉得念头是假的,觉知是真的。这是不如实的认知。觉知和念头,同根同源,同性同质,若说真,皆是真;若说假,俱是假。究其实质,不可议论真假。因为觉与念,皆无实体,如梦,如幻,不可语也。若强语,入戏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