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教育第一人-----胡瑗

 连云港海之阔 2018-08-14
    南通教育第一人——胡瑗 南通教育的发达令世人瞩目,是南通文化具有深厚底蕴的重要因素。但当黄河文化和荆楚文化竞放光彩的时候,南通的大部分还是江口海域,只有今海安、如皋的一小部分有人群的活动。直到南唐保大十年(952)再设如皋县,如皋县学也在同年诞生,南通的教育从此才有记载,这在南通教育发展史上是个起始的年份,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后周显德五年(958)通州建州,同时静海、海门建县,为通州属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通州知州曾环设州学,静海、海门两县也先后设立了县学。州、县设官学后始有专门机构管理一方教育,培训一方人才,通过选举和科举两条途径向朝廷输送人才,是南通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但与全国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当时南通的教育还只是后起之辈。宋朝,通州有进士13人,静海县有进士六人,海门县有进士四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通教育开始起步,江海初生教育潮。 宋淳化四年(993)如皋西南乡诞生了一位胡瑗,他率先为南通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争得一席领先的地位。他从家乡接受教育开始,而后办私学,任教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到讲学于太学、国子监,前后近30年,弟子多达1700余人。欧阳修《居士集》中载胡瑗教学的成就: 礼部贡举,每岁所得士,以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 高第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 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 为先生弟子;其学称语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 胡瑗创立了“苏湖教法”,仁宗后来决定以之为太学法,凝聚着胡瑗的教育思想。他重视人材培养,提倡“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创立了“分斋教学”的教学制度,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还对新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无愧于中国杰出教育家的称号。胡瑗晚年离职养病,告别京师,学生成群结队前往送别,道路相续百里不绝,实为难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