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昌硕及其弟子李苦李、王个簃

 连云港海之阔 2018-08-14
    吴昌硕及其弟子李苦李、王个簃 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张謇推行地方自治,创办诸多实业事业,“凡自治先进国应有的事,南通地方应该有,他就应该办。”(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除创办纱厂,恳牧等实业外,他还创办了图书馆、博物苑,翰墨林书局等与文化密切相关的事业。南通与外界的距离正在不断缩小,画坛尤为如此。 当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的时候,寓居上海的画家们就在使自己的画风既适应商家、买家的口味,又不失中国画传统意蕴方面作过努力,如果说任伯年的艺术活动为“海派”画上一个园满句号的话,那么吴昌硕的出现则为“海派”的艺术活动落下一个重重的惊叹号。与上海相距不远的南通画家对吴昌硕一派的艺术情有独钟,这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吴昌硕曾让他的老师任伯年也为之吃惊,得到任伯年的帮助指教后,吴昌硕的天才与勤奋终获正果,形成了吴派以草书篆书笔法入画,构图饱满,笔力雄健,设色古艳的绘画风格,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吴昌硕在南通的弟子也身手不凡,这些弟子中,又以李苦李、王个簃为突出,而在光大吴派门庭,奖掖后学方面,则以李苦李的作用更为重要。 李祯,别号苦李,原为山阴(绍兴)人1877年生于江西南昌,应聘为南通翰墨林书局,初为会计后任经理,并定居南通。据王个簃回忆:“苦李先生与吴昌硕先生的交往,要比别人更深一层。昌硕先生80岁上丧妻,他把画给妻子施季仙的一幅画终日挂在墙上。后来,昌硕先生见苦李先生十分喜爱这幅画,就拿了下来赠予苦李先生。由此可见这师生之间的交往多么深,情谊多么长”。王个簃先生还深情地回忆第一次见到李苦李先生的情景,并认为是在苦李先王个簃艺术馆生的指教和熏陶下,才用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书画金石诗词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并在他那里结识了不少益友。王个簃先生初次拜谒吴昌硕先生,即是由李苦李先生引荐的。 李苦李善画松柏,笔意恣纵,自然而有自己的风格。可惜他只活了52岁,否则,他的成就是难以预料的。 王个簃在承传吴派艺术的道路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初学时甚至到了破釜沉舟,断了退路的境地。为了能跟吴昌硕先生学画,他辞去有稳定的收入的小学教师职务,在上海靠借债度日达五六年之久。皇天不负有心人,当吴昌硕想为孙子吴志源找家庭教师时,幸运的天平倾向了王个簃,王个簃因此进了吴家,得以每日陪伴在吴昌硕先生身边,从此画艺大进,深得吴昌硕先生器重,有时还让他代笔做诗、作画。与吴昌硕老辣、浑朴、古艳的画风相比,王个簃先生的画风更趋于绮秀、清润、明丽,晚年之作则随心所欲,颇具返朴归真之态。在王个簃先生的早期作品里有一幅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素材,上款题:“曙亭督画,”这里提到的曙亭就是被朝鲜学者金沧江称为才子的陈昀。陈昀早期受李苦李先生影响,在绘画上十分投入用功。他画中有一题款,大意为:“中午饭罢,欲睡昏昏,奋臂作画,睡魔退避三舍矣。”足见其功力。

昆曲——李渔和冒襄

昆山腔兴起

第一个画社“五山画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