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书墨 | 清代皇帝的书法集,看何为帝王书法?

 Z幸福X吉祥 2018-08-14


雍正帝 《建牙伟略》匾额

满清入关主政后,清朝历代帝王很注意吸收大汉文化,他们幼时即受到严格的教育,全面学习书法、作文、礼仪、治国、历史、科学等方面知识。


下面是整理出的清朝历代皇帝的书法,从他们的书法笔力看他们气魄,康熙、雍正、乾隆的书法笔力雄浑,潇洒劲健;嘉庆、道光则笔力较弱,中规中矩。

康熙帝《清慎勤》匾额


一定有很多藏家朋友会好奇,为什么清代帝王的书法看上去是如此的相近,并且普遍的水平不高?


清代帝王对前代帝王的家风普遍加以秉持和延续,书法风格的继承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大清的帝王对书法的庙堂之气极为执着,要具备敦朴、厚重、中正、雅洁等特征,不可能出现像徐渭、八大山人或郑板桥那样个性极强的面貌,这也是清代帝王书法内在风格上的限制。



1

顺治帝书法劲健而古朴 线条顿挫明显

顺治帝《行书王维诗》


顺治帝的书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习字帖,佛家录语,临写诸家诗文法帖。


这件作品书王维诗《竹里馆》,其创作的出发点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心境。书法用笔纵肆直率,相互间隔错落,线条顿挫明显,整篇书法劲健而古朴,显示了顺治皇帝书法的独特风格和笔势特点。



2

康熙帝书法精熟流畅 引领书风走向

康熙帝《仿董其昌书》


康熙皇帝书法精熟流畅,笔墨饱满。结字宽绰舒展,笔画圆劲秀逸,气质清新闲雅。


历代书家中,康熙对董其昌的书法最为崇尚,刻意模仿,功力渐深,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董派书家,并直接影响和引领了当时的书风走向,使清初书坛弥漫着董派的流风余韵。



3

雍正帝书法气韵贯通 笔墨饱满劲健

雍正帝《行书夏日泛舟诗》


雍正御制《夏日泛舟》七言诗一首,作品草、行相间,笔墨饱满劲健,气韵贯通,其圆熟之体势可与馆阁体高手相颉颃。


清世宗雍正皇帝深受其父影响,远师二王及晋唐诸家,近法董其昌及馆阁体,真、行二体颇入规矩,是清代皇帝中书法造诣较高者,他擅长楷书、行书、草书,晚年行书作品,中锋运笔,行笔稳健流畅,骨骼清秀,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4

乾隆帝书法纵逸劲健 兼容赵董风貌

乾隆帝《麦色诗》


据款署可知,作品书写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时乾隆皇帝52岁,书法纵逸劲健,颇富气势。


从中可看出弘历对赵孟頫书风的研习和对祖父康熙皇帝书法的摹仿,因此作品兼容了赵、董二家的风貌,表现了弘历盛年时成熟的书法造诣,是其大字行书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5

嘉庆帝书法笔墨沉厚 功力扎实有个性

嘉庆帝《楷书五言诗》


清仁宗嘉庆皇帝,自幼受到了系统的书法教育,虽难与康、雍、乾三帝比肩,但笔墨沉厚,功力扎实,颇具个性。



6

道光帝书法似馆阁体 严正而且规矩

道光帝《黑龙潭祈雨诗》

道光帝《观瀑诗》


清宣宗道光帝,他的书法似馆阁体,黑重而浓茂,严正而规矩,有很深的功力。



7

咸丰帝书法干净匀称 尤爱欧楷成代表

咸丰帝《楷书七言联》


咸丰帝书法是欧体风格,与当时书坛风气有关。一方面,清代以来帖学逐渐衰落,碑学迅速兴起,道、咸之际是彼此消长的转折点,之后碑学成为书坛的主流。


另一方面,受此风气影响,嘉庆、道光都喜欢欧体字,道光帝尤爱欧楷,他喜欢的是“干净匀称,以避谬讹”的实用欧体,使得他的继承者咸丰帝也是欧体楷书的代表性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