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张节sddg7b376z 2018-08-14
中西医结合贡献卓越 培养后代承继有人
时间:2015-03-27来源:

吴佩衡在努力传承中医文化,积极发展中医事业的同时,也很关注西方医学的发展和现状,他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的分析和认识两种医学的特点和优势,主张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1925年,刚到昆明不久,他就参加了市政公所举办的“传染病讲习所”进修,利用这次机会,系统地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卫生学》、《细菌学》、《传染病学》等西医课程,结业时成绩名列前茅。所学知识对他日后促进中西医结合,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吴佩衡到法国人在昆明创办的甘美医院会诊时,主动提出要观摩法国医生劳萨拉欧尔(Lauzalaor)的胃肠吻合术。在那个年代,一个如此知名的中医,竟穿戴好隔离衣帽,进入手术室,专注的观摩外国医生开刀,是件非常罕见之事,备受劳萨拉欧尔及其他西医的赞誉,并在业界传为美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吴佩衡经常受邀到省、市级医院及部队医院或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全国各地参加中西医联合会诊。每次会诊,他都十分尊重西医同道,与西医同道共同分析、研讨各种疑难重症和顽固疾病,但也充分阐述中医观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充分的论据,提出自己的诊治意见,发挥了中医在治疗上的特色与优势,大大提高了疗效,救治了不少危重病人,得到中西医同道的一致赞誉。西医同道们十分敬重吴佩衡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他们之间坦诚相交,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如西医皮肤科专家秦作樑、妇产科专家杜棻、外科专家蓝瑚、内科专家徐彪南等与吴佩衡又深交,互为知己。

以后一些年,吴佩衡更是频频受邀到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总医院等昆明市内大型综合医院会诊疑难危重病人,他几乎有邀必到,与西医同道携手合作,治愈了很对棘手的疑难重症。例如1959年,吴佩衡到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会诊一例产后重症,西医诊断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急性严重肺脓疡”。患者经大量光谱抗生素治疗无效,高热不退,已现昏愦,面色青灰,呼吸忽起忽落,似潮水往复......吴佩衡认为,此乃心肾之阳衰弱已极,一线残阳欲绝之危候,即以大剂回阳救逆、强心固肾、荡涤阴邪之剂救治。仅四诊,服药十余剂后,患者即转危为安,痊愈出院。西医同道总结了这些宝贵的经验,把抢救这例病例的病史、体检结果、治疗经过及治疗前后血培养、X线片等资料作了详细总结,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国内同行的重视,纷纷来函取经。

为了促进中西医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吴佩衡积极主张和推进西医学习中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曾亲临课堂,满腔热情的为省卫生厅举办的每一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授课并带学生实习。当年曾参加首届学习班的留法西医著名专家、昆明医学院李念秀教授回忆说:“吴老学风严谨求实,讲课深入浅出,是位良师。”

那个年代,昆明市一些坚定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西医骨干,为了能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就主动到吴佩衡家,虚心求教。吴佩衡虽处百忙中,但仍热情接待他们,每星期六和星期日在家开设讲座,为他们讲解中医经典著作,还亲在带他们临证实践,使他们有很大提高。昆明医学院饶娴宜、陈世德、魏书均、范亚兰四位资深教授在回忆当年的学习情况时,激动的说:“吴老那时年事已高,工作很忙,每周都要抽休息时间为我们上课,不论寒暑阴雨,一年余从未中辍,而且不取任何报酬。老师用亲手编写的《伤寒论》讲义教育我们。他对《伤寒论》的内容太熟悉了,讲课时语言生动,易懂易记。他学识渊博讲解时所引用的《黄帝内经》、《难经》以及后世的注解意见,都是最精辟的。他还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举例说明,非常引人入胜。只有热爱中医事业,由衷希望这门科学后继有人的学者,才会做这样诲人不倦的工作,我们深受感动。吴老不仅教了我们中医知识,而且教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如何做一名好医生,使我们终身受益。我们要向吴老致敬、致谢、感恩。”

这四位教授以后一直坚定不移的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基础医学、传染病学、儿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88难,在吴佩衡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昆明医学院原院长杜棻,副院长蓝瑚、魏书均等八位老教授,联名向大会赠送了一幅字体苍劲、装裱精美的书法作品“增进中西医团结,促进中西医结合,贡献卓越。”十八个大字代表了云南省西医老前辈们,对吴佩衡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所作贡献的高度评价。

吴佩衡不仅提倡西医学习中医,而且主张中医药工作者也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主张中西医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各尽所能,优势互补。他认为,中西医理论基础不同,思维方法有别,诊疗手段各异,但最后要用疗效进行检验和评定。他主张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不要简单机械地搞“结合”。无论中医学习西医,还是西医学习中医,都不能生硬对照,更不能移花接木。医生可以学会两套本领,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他曾说:“西医重视看得见的结构,中医重视看不见的气。就像一台蒸汽机,西医强调不断运转的机械,中医强调推动机械运转的蒸汽,最终目标都归结到运转上,归结到机体的生命和生命力。”

吴佩衡鼓励自己的儿孙考西医大学,又积极主张他们回过头来学习中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虽然在吴佩衡家传的学术继承人中其长子吴少衡,胞弟吴镜波,侄儿吴济堂,女儿吴元慧、吴元坤,长媳陈菊仙都相继逝世,但可喜的是其儿子吴生元、孙女吴荣华(吴华)、孙子吴荣祖也都成长为国内和省内的名中医,成为吴佩衡学术思想的主要继承人。吴生元,中共党员,教授,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原院长,云南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6年获全国首届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特别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吴荣华教授,为云南省中医研究所原所长,昆明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原主任,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原主任,“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原副主任,云南省政协原常委、云南省女医师协会原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吴荣祖教授,为昆明市中医医院原院长,昆明市人大代表,昆明市政府参事,昆明市优秀专家,昆明市首届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虽然他们三人现在都已从各家单位退休,但仍活跃在临床第一线,发扬先辈的传统,辛勤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如今,在吴佩衡的大家庭内,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已传到第四代,其重孙吴文笛已是昆明市中医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他的家庭中,不仅医学事业的人多,而且学科覆盖面广。吴佩衡的儿女辈共有八人习医;孙辈十七人习医;重孙辈中,目前已有五人习医。除中医外,家庭中还有包括西医心内科、神经内科、口腔颌面外科、泌尿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眼科、传染病科等著名的西医教授、专家十余名,年轻的博士三人,他们一般都能用中西医两手治疗疾病,全家每人都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吴佩衡的这个大家庭,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医学世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