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名方新用》(一) 桂枝汤

 鉴益堂 2018-08-14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首方,为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针对外感风寒、卫强营弱之表虚证而设。由桂枝9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7枚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太阳中风证。后世医家对此方均有发展。除太阳中风证外,本方又能调气血、调阴阳、健中焦、利血脉,治内科杂证。现临床应用不断扩大,治疗多种病证,并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新用】

1.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内因性和外因性的变态反应原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肺肾有关,遇冷感寒常易诱发者,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有良效。症见恶寒、怕风,鼻流清涕,呼吸喘促、阵发性发作等。常用桂枝汤散寒邪。胸闷甚者,加厚朴以宽胸行气;哮喘甚者,加杏仁、苏子以降气定喘;有过敏史者,加徐长卿、蝉蜕以脱敏。故用桂枝汤加味,可使风寒散、气机通、逆气降,而喘促自平。


笔者临证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哮喘数十例,皆获满意效果。


2.治疗痛经 痛经原因甚多,凡见不偏寒热,既无肝郁、痰阻,又无血淤而痛经者,此为气血不调,乃气不顺而血不畅之故。用桂枝汤调和气血则痛止而愈。


病案举例:何某,女,24岁,学生。1994年3月20日就诊。自诉痛经8年。近2~3个月腹痛加重,痛时汗出,月经周期正常,量一般。平素畏寒怕冷,小腹凉。舌质淡、苔白润,脉弦紧。证属寒阻气机而致。治以温经通脉,缓急止痛。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 9g、白芍15g、干姜9g、小茴香15g、醋延胡索18g、白术12g、防风9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为药引。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腹痛减轻,以后于月经前1周服此药6剂为一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月经来潮,腹痛消失,其他症状亦有所减轻。又继服1个疗程后,诸症皆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3.治疗坐骨神经痛 此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后者为多见。本方主要是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因风、寒、湿邪侵袭太阳经脉所致。


患者自觉症状为腿有增长或缩短的感觉,而本方多用于腿有缩短感的患者,治疗时重用方中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而获效。


4.治疗落枕 笔者临床经验,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落枕8例,项强硬痛12例,均获良效,一般服药2~3剂可痊愈。治疗时重用葛根15~30 g、白芍15 g,少用桂枝,对落枕和颈项强硬痛有较好疗效。本方具有解肌、祛风、止痛之功。方中葛根含黄酮能扩张脑、心血管,增加血流量,有利于增强肌肉血液供给,解除肌肉痉挛;白芍也有良好的解痉止痛作用。故临证屡获良好效果。


5.治疗皮肤病 皮肤病临床表现甚多,如丘疹、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冬季皮炎、多形性红斑、糜烂及风团等不同表现,但初起多有风寒外束、营卫不和、血脉阻滞的同一病机。而周身皮毛乃太阳气化之出路,风寒之邪外侵而不得入,逆于皮肤故见证如斯。用桂枝汤宣散太阳抑郁之气,温经通络,和气血,破阴结,散血痹,促使血液运行周身,治疗皮肤瘙痒等多种皮肤病,均获得满意效果。凡属舌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滑,属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的皮肤病,以及每逢秋冬或受凉即发或虽为夏季经用凉水淋浴即发,春暖时症状减轻而有规律者,均可用本方治之。若挟湿者,加化湿利湿之苍术、车前子之类;营血不足者,加养血之当归、何首乌之类;如有化热者,当改用他方治之。


6.治疗慢性疮疡 凡局部红、肿、热、痛症状不明显者,只有少量渗出液,缠绵日久不愈,属全身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抗病能力降低,病灶失养,修复能力减退所致。用桂枝汤加黄芪、当归等,调和营卫、补气血,可促使疮面早日愈合。


7.治疗面神经麻痹 本病系风邪为患。症见口、眼、舌㖞斜,语言不清。治疗时用桂枝汤加白附子、僵蚕、蜈蚣有效。桂枝汤治口眼㖞斜,张仲景《金匮要略》已有记载,认为气血不足,风寒外邪痹阻经络即成此证。治疗应调和营卫气血,温通经脉,故用桂枝汤加味颇宜。


8.治疗肌肤麻痹 凡风寒郁滞经络肌肤,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肌肤麻痹者,皆可用本方活血温通。包括风湿性关节病,手足肌肤麻木不仁或如虫行感、或胀或痛,亦可随症加减治疗。本方不仅能解表邪,和营卫,且能温通气血而获效。


9.治疗慢性胃炎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之范畴。临床以胃痛时兼肢冷,且多喜按,口渴而喜热饮者,可用本方治疗。尤其是加重白芍剂量和加入饴糖,对慢性胃炎之胃痛疗效更为满意。曾有人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病50例,止痛有效30例,无效11 例,证明桂枝汤对日久慢性胃炎之胃痛有效。也有人用呋喃唑酮加黄芪建中汤治疗溃疡病100例,疗效更显著。


10.治疗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而心脏传导功能障碍,是形成心律不齐的基本因素。中医认为,阳气虚弱不能为血帅,而治节无权,遂成心律不齐,出现脉结代。若症见脉结代伴有胸闷者,可用桂枝汤去白芍治之。胸满闷者,为阴盛,故去白芍。矢数道明对一分娩后阵发性心动过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合六君子汤,服药1年,结代脉未见发作。


11.治疗腹痛 包括痢疾腹痛、便秘腹痛、虫性腹痛、疝气腹痛及术后肠粘连所致之腹痛等,均可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如痢疾腹痛伴有里急后重,可用桂枝汤加芍药大黄汤治疗;慢性肠炎,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术后肠粘连之腹痛,常见腹胀痛、气上冲,由气机不畅所致,治疗时本方加重桂枝量以温通气机,使气机通畅,腹胀痛缓解;脐疝痛用桂枝汤倍白芍量加川楝子、醋延胡索治疗,亦用于腹股沟疝劳累或站立后发作,而休息或用手托扶可以还纳,除有下坠不适外,常无其他症状者。治疗时尤其适用于变应性和痉挛性体质者。总之,临床以腹痛伴有急、慢性下痢和肠炎、直肠溃疡等出现腹胀满、隐痛或钝痛而见虚寒之象者用之为宜。


12.治疗神经衰弱 现代医学所称的神经症与中医的“心肾不交”、“脾胃虚弱”、“气血不和”相类似,都意味着一个“营卫失调”的机制。如有些人体质衰弱,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心悸乏力,自汗脉弱,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治宜选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使生理功能恢复而获良效。


13.治疗流行性感冒 对于流行性感冒属于风寒型者,可用本方治疗。临床以桂枝汤加黄芪为主方,并灵活加减,治疗流感 95例,有效率达100%,平均3天即愈。风寒偏重者,加荆芥、防风;风寒外束吐痰不爽,并有气急者,加麻黄、枳实;伴咳嗽明显者,加炙款冬花、炙紫菀;若体质较虚,有转热趋势,口渴,舌质红,脉数者,则白芍倍用,桂枝减轻,加瓜蒌、杏仁轻轻透发;如苔白满布,见风即肌肤疹起,此乃风寒已重,阳遏难伸,治宜倍加桂枝,白芍减量。


14.治疗脏躁 本病多由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肝郁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所致。一般表现有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力乏等症。用桂枝汤加小麦,加强养心安神作用。笔者临床治疗5例,皆获良效。


15.治疗冻疮 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白芍改用赤芍,治疗冻疮,效果颇佳。一般未溃者服5剂即愈,已溃者服10剂疮面即可愈合,且能耐冷,很少复发。


16.治疗小儿地图舌 治小儿地图舌常沿袭养阴健脾补肾等法。王氏认为小儿地图舌常伴有哮喘、反复感冒、厌食、盗汗、便秘等,既是小儿气血阴阳失调的外在表现,也是小儿脏腑生理变化在舌部的反映,故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小儿地图舌38例,有明显效果。舌红少苔,加北沙参、麦冬;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盗汗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厌食者,加石斛、醋鸡内金。水煎服,每日1剂,1周为一疗程。一般在1个疗程后,舌苔重新布满于舌,伴随症状也同时改善或消失。此症也是取桂枝汤调和营卫、平衡阴阳、敷布阳气之功。


17.治疗鼻鼽 本病因肺气虚,营卫不和所致。以鼻塞不通,清涕量多,喷嚏时作为特点。本方能调和营卫,驱邪外出,通窍固表而获良效。


病案举例:程某,女,50岁,农民。1992年2月12日就诊。3 年来易外感,遇凉则流清涕,喷嚏时作,长期服鼻炎康、霍胆丸,罔效。近日又复感外邪,伴恶寒发热(37℃),经西医治疗后热退,恶寒解,而鼻塞流涕等症状不减,故求中医诊治。症见头晕、乏力,鼻塞发痒,打喷嚏流清涕多,以晨起为著,嗅觉减退,恶风,时有汗出,口淡乏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检查:双侧下鼻甲肿大,鼻腔黏膜呈灰色水肿。综合脉症,诊为鼻鼽。证属营卫不和、肺气虚弱。治以调和营卫,补肺气。方用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加减:桂枝、白芍、白芷各10 g,辛夷花、苍耳子、徐长卿各12 g,川芎、白术、防风、甘草各6g,黄芪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自汗、恶风消失,其他症状减轻,原方桂枝改为6g,黄芪改为炙黄芪3g,加桃仁、红花各6g,继进6剂而愈。后玉屏风口服液、紫河车胶囊交替服用1个月,随访2年未再复发。


18.治疗瘾疹 病案举例:患者,女,38岁,工人。1990年8月 4日就诊。患者全身瘙痒反复发作3年。曾多次就医,诊为荨麻疹。服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皮肤痒疹即消,停药又复起,春季尤著,患者十分痛苦。症见恶风发热,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片状痒疹,高出皮肤,按之退色,以肩背及上肢多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此为营卫不和,风邪客表而致瘾疹。治以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加减:白芍15 g、桂枝10 g、丹皮9g、赤芍9g、防风15 g、荆芥 9g、川芎6g、白蒺藜15 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后,腹痛、恶风发热消失,皮肤痒疹渐退。按原方继服10剂,诸症消失而病愈。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19.治疗产后发热 病案举例:杨某,女,28岁,教师。1988 年4月6日就诊。患者产后发热半月。6天前因起居不慎致发热 (39℃)恶寒,口干、喜热饮,随到医院就诊。青霉素静脉滴注 3天,配生化液治疗至今低热不退。症见面色苍白,神疲,恶风自汗,畏寒头晕,口淡。证属营卫不和,风寒邪入所致。治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青蒿、银柴胡、益母草各10 g,炒当归、生黄芪、炙黄芪、炒党参各15 g,炮姜、甘草、大枣各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剂,第3日热退身安。为巩固疗效,又服十全大补汤2剂而告痊愈。《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数十日不解……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本方调和营卫,青蒿、银柴胡清虚热;炮姜、益母草暖胞宫,散淤血;党参、黄芪、当归、大枣甘温除热。故药证相符,转危为安。


20.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郝惠利等用桂枝汤治疗心血管病,疗效显著。


病案举例:刘某,女,50岁。1991年3月26日就诊。5天前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舌质暗、苔薄白,脉涩。心电图检查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真心痛。证属营卫失调。治以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20g,白芍15 g,炙甘草10g,炒水蛭9g,龙齿30 g,石菖蒲12 g,姜、枣少许。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6剂后诸症消失。继服3剂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未复发。此系营血淤滞,阳气不通,营卫失调,心失所养而致。方中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炙甘草养心,水蛭化淤,龙齿安神,石菖蒲引药入心,药证合拍,宣畅阳气,气血通畅而心痛止。


21.治疗心房颤动 病案举例:唐某,男,56岁。1991年2月 6日就诊。患者于3天前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憋气,畏寒,头晕,乏力,纳可,二便自调。舌质淡、苔薄白,脉促。心率145次/分,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示:快速型心房纤颤。西医诊断:心房颤动。中医诊断:心悸。证属营卫失调。治以调和营卫,镇惊安神。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20 g,炙甘草9g,百合、珍珠母各30 g,白芍、丹参各15 g,姜、枣少许。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症状减轻。继服5剂后症状消失,心率84次/分,心电图检查示:房纤颤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22.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 病案举例:王某,女37岁。1990 年4月12日就诊。半年来心慌、乏力、头晕、自汗,动则加重,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结代。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性室性早搏二联律。西医诊断:频发性室性早搏。中医诊断:心悸。证属营卫失调所致。治以调和营卫,养心安神。方用桂枝汤加减:桂枝、白芍各15 g,炙甘草10 g,当归、生龙骨各30 g,川芎12 g,甘松6 g,姜、枣少许。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症状减轻,偶有早搏。6剂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继服3剂防止复发。本证系气虚血淤、心神失养,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甘松抗早搏,龙骨安定心神,此配伍得当而速效。


23.治疗胫骨结节骨骺炎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临床以胫骨结节处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X射线片显示骨骺外形不规则,有时可见结节碎裂现象。传统治疗方法有封闭、切除等。郑氏用中药外用治疗本病34例,收效良好。全用桂枝汤加味内服、外敷。其基本方:桂枝8~10 g,白芍、玄参各12 g,甘草5g,大枣8g,生姜12片,桃仁6~8g,红花3~6g,葛根10~15 g。水煎服,每日 1剂。药渣包后热敷至皮肤潮红,勿烫伤,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愈(治疗1~2个疗程肿痛消失,肿块较前缩小,X射线片示仍有少量碎片存在)12例;无效(治疗3个程无任何变化)1例。


24.治疗嗜睡 病案举例:患者,女,39岁。1993年12月1日初诊。1年来,嗜睡多梦,经多方治疗,罔效。症见嗜睡多梦,不分昼夜,心悸头晕,恶风自汗,食欲不振,时有泛恶,脉弱。拟调和营卫之法试治。方选桂枝汤加味:桂枝10 g,白芍10 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石菖蒲、郁金各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 3剂后,嗜睡减轻,饮食增加,心悸、头晕亦有好转。守方继服12剂后,诸症消失而病愈。方中桂枝、白芍一收一散,相辅相成,使营卫调和而神有所养;配石菖蒲、郁金解郁醒神,果收显效。


【现代研究】


方中桂枝含挥发油,主要为桂皮醛和桂皮油。桂皮醛可刺激汗腺分泌,通过发汗以加速体温散失而起解热作用,并有中枢性及末梢性扩张血管作用,能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亦有利于散热;桂枝油则有镇静、镇痛作用。此即温经通络、发表止痛,故为本方主药。


白芍有扩张血管和较弱的解热作用,并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助桂枝加强解热、镇痛之功;生姜对大脑皮质、延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能增进血液循环,促进发汗,与桂枝配合,使发汗、解热的效力又有所加强。


生姜所含姜辣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气体排除;桂枝所含桂皮油,亦能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并可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白芍与甘草尤长于解痉止痛。故本方有明显的健胃及解痉作用。


炙甘草和大枣味甘,有矫味作用。甘草含有甘草甜素;而大枣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具有补养作用。


桂枝煎剂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桂枝与白芍均有抗菌作用等。


总之,全方对体温、汗腺分泌及肠蠕动、免疫功能均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抗病毒、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尚能增进消化机能,解痉止痛,并有扶正补养之功,因而中医称其为调和营(荣)卫之剂。其发汗力较弱,故仲景要求啜粥以助药力。


【注意事项】


本方辛温发表,疏风解肌,且能温通气血。故对表实无汗、内有实热,或温病初起即见里热口渴、脉数,以及素有出血或酒后面赤、血行亢进、脉洪数有力者,均不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