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间好男人翁瑞午,呵护陆小曼四十年

 写乎 2020-09-14

推荐:

我们在《阅读悦读》等你: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采用即有稿酬:《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8第四版)和征稿选题

文/段生军

(话剧《徐志摩》中的陆小曼)

【作者简介】 段生军,《作家荟》《写乎》签约作家,《中外文艺》特邀作者。一个闲暇时喜欢读书码字的人,曾在纸媒《民间传奇故事》《小小说大世界》等和各种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篇,并在2016年首届辽宁微篇小说大赛中,小小说《给局长买羊肉》获银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人物简介

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 ,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除此之外,陆小曼还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熟昆曲,也能演皮黄,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学底蕴。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

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3岁,民国坊间称“校园皇后”。

二、初恋爱人王赓

陆小曼的第一个丈夫是王庚。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奉父母之命与王庚结为伉俪。当初年少,陆小曼还没有意识到婚姻的幸福是与三观一致的人生活在一起,而她和王庚的结合,一开始也许就是个错误,因为在这桩婚事中她完全是被动的。

当蜜月的激情渐趋平静后,她渐渐发觉自己并不快乐,因为王庚是一个缺少生活情调和浪漫的人,而陆小曼恰恰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和浪漫的小资情调的女性。结婚第三年,王赓被任命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王赓要陆小曼随同前往,陆小曼答应了,就随同王庚到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可是陆小曼不习惯哈尔滨的生活,没多久就离开了王庚,两人开始两地分居,两人的感情也随之出现了裂缝。

其次,王庚是一个务实性的、事业型的男人,他更多的关注于自己的事业,不在乎夫妻感情的培养,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陆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去玩吧。”(王庚、陆小曼和徐志摩三人是好朋友)王庚忽略了陆小曼的情感世界的感受。

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后来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徐志摩与小曼接触机会就更多了,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再加上徐志摩的浪漫情调,三观一致的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陆小曼最终背叛了王庚,出轨徐志摩,徐志摩也对不起朋友,挖了朋友的墙角,犯了大忌“朋友妻不可欺”。正如陆小曼后来说的,“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陆小曼陷入无限的伤感。

再后来,王庚知道了陆小曼做了徐志摩的情人后,不断地和陆小曼发生争吵,甚至在众人面前也要辱骂陆小曼,夫妻之间仅有的一点感情也随之破裂了,最终两人在1925年离婚。1926年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

三、出轨情人徐志摩

当陆小曼和王庚离婚后,陆小曼自以为逃脱了樊笼,追求到了爱情的自由,可以和徐志摩一生一世、卿卿我我、相厮相守了,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和徐志摩的再婚遭受到两方面的强大压力。

一是徐志摩父母的反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绅,他认为儿子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二是与王赓签离婚协议。当时要办成这两件事都有相当的难度,但是,最后在大文学家胡适的斡旋下,两件事情总算最终都办妥了。

相爱的两个人终于走到来一起。新婚后,两人曾有过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但他们的合欢未能长久。生活总会开一些意想不到的玩笑。陆小曼和徐志摩还没有恩恩爱爱上多久,痛苦的事情发生了。

(陆小曼的国画)

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父亲,断了经济后援,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使徐志摩入不敷出,狼狈不堪。应老友胡适之邀,徐志摩兼教于北大,赚些外快贴补家用。他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邮政飞机的免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飞来飞去。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结果飞机失事,徐志摩遇难。

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她怀念徐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四、晚年携手翁瑞午

徐志摩的的一命归西,惊醒了陆小曼的灵魂,这个曾经青春时期绝代风采的曼妙女子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这个曾经爱奢华的女子从此白衣素裹,远离笙歌艳舞的社交界。此时的陆小曼,因为治病染上吸毒恶习,身体开始出现疾病,再加上徐志摩的去世,使她没有了经济来源,她一无所有,精神困苦,无子无女,这时只有一个人紧紧陪伴着她,他就是翁瑞午。

翁瑞午(1899-1961)字恩湛,吴江人,是翁绶祺之子。翁绶祺是翁同龢的门生,官至广西梧州知府,擅长书画诗文,家藏名人真迹很多。在这个环境下,翁瑞午从小接受正规的文人教育,会书画,会诗文,会唱京戏昆曲,又会中医推拿,是个多才多艺之人。

他同陆小曼相识,是由雕塑家江小鹣介绍的。那是因为陆小曼有哮喘和胃痛之疾,疼痛时呼天抢地,徐志摩为她遍访名医而不治,终于托江把翁瑞午请出山。陆小曼几次昏厥,经翁瑞午救治而复原。为此徐志摩十分感谢翁瑞午,他俩交往也很投机。后来,当别人说闲话时,翁瑞午曾理直气壮地说:“我到这里,是志摩请来的!”

无庸讳言,翁瑞午同陆小曼的感情确实非同一般,今人很难理解的是,徐志摩本人对此也表现得很坦然,一直同翁保持朋友关系。徐志摩和陆小曼家里开销大,养着佣人、厨师、车夫共十几个家仆,靠徐志摩一个人的收入,难以维持门面和排场。翁瑞午对他们时有资助,为此不惜变卖家藏的字画。

徐志摩第二次赴欧洲之前,翁瑞午送他一批古董,让他到那里去出售。二十年代后期,徐志摩在北平任教,陆小曼由于病体需要在沪疗治,不肯随行,徐志摩便仆仆风尘于京沪二地。1931年徐志摩经南京回北平,赶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行前在沪与翁瑞午恳谈,再次要求他好好照顾陆小曼,翁瑞午郑重地承诺了。

想不到这次托付竟成他俩之间的永诀。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山东白马山失事后,翁瑞午闻讯星夜兼程,赶到空难现场,为他收尸,料理后事。

从此,翁瑞午几乎是全盘照料起陆小曼的生活。翁瑞午家有贤妻陈明榴和五个子女,在养家活口的同时,如此不间断地供养开销甚大的陆小曼,并花钱让她向贺天健学山水画,经济负担很重,但他始终精神乐观。他后来担任江南造船厂的会计科长,每逢阮囊羞涩,就变卖祖上传下来的书画古玩。

1953年,翁瑞午的发妻逝世,陆小曼遂正式成为他的续弦。她的性格比较放任,而翁瑞午对她始终和颜悦色,极尽关怀之能事。就这样,在徐志摩故世后,翁瑞午与陆小曼和睦相守了将近四十年,直到他1960年病逝为止。

陆小曼后来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她的学生王敬之曾经引用篆刻家陈巨来的话,如此评论翁瑞午:"翁瑞午跟陆小曼的关系,却不能简单地责之以'朋友妻不可欺'。陆小曼从来不事生产,全赖翁一直是黑(烟)白(饭)供应无缺,在陆年老色衰之后翁仍侍奉不改,也不能不算是情义很重的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