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读 杜 涯 的 诗 几天前,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诗选》,其中之一的诗人杜涯的诗是我较为喜欢的。 从杜涯自述中得知:1968年1月她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东部平原上绿树成荫的村庄里。从十二岁便开始写出第一首诗歌,十六岁初中毕业,考入地区卫校,十九岁毕业接触现代派诗作。在医院工作十年,后改行从事编辑工作。 我对于她的喜欢,不仅仅是出于几乎相同的经历和时代,更主要的原因是被她的具有乡村风情的诗作而深深地感染,她的诗具有对乡村现实的哀伤和生命的哀愁。她可能是中国仅有的在现实题材,尤其是乡村题材写作中唯一的女性。我也是写乡村题材较多的一位,也极力着重反映乡村的疼痛感和命运感,这便是我为她写点东西的缘由了。 诗评家谢冕对她的诗评价说:“杜涯的诗是难以言说的,那一切女性的温柔都不属于她。她的多情与柔软是别样的,那就是在大自然的律动中敏感到属于生命和时间的哀愁,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旷世哀愁。”她的诗也确实是这样的。如我较为喜欢的两首诗《桃花》:“那个上午,我在桃园中兔子一样穿行着/桃花在我的头顶开得绚烂而又宁静/猛然,我吃惊地站住/我看见父亲和那些大人/正坐在坟前哀哀地垂泪/一堆纸灰被风吹得四处飘散/然后像黑色的蝴蝶消失在桃花间”。《回忆一个秋天》“:我也不懂得生命、流逝、和消亡/但我看到木叶自树上纷纷落下/我看到了风/只一个下午,榆树,槐树,白杨树纷纷脱光了叶片/我看到了世界的宁静”。 杜涯的诗歌是村庄的钟声,也是命运的钟声,这种声音回响在她的每一件作品中。这些以乡村为背景的呼唤,在今天看来,中国乡村在城市崛起的笼罩下,更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杜涯的诗在写作手法上是纯净、朴实、自然的,不追求华丽的语言堆砌,也没有太多的意象表达,只注重情感的抒发。如:《春天》一诗“今天我望见了城外的春天/妈妈,追着一群大风我跑向郊野/望见城外迟暮的春天/春草无限/数量马车杳无踪影/穿过原野的尘土路上/春天正滚滚远去”。《我渴望在秋天》:“我渴望在秋天回到宁静的乡村/回到凋敝的村庄和树林/它们曾在春天给予我温暖/在秋天,我渴望回到他们的寂寞与凋零”。我只能简短地写下这点,权当读后感了。 杜涯的诗是我喜欢的,我喜欢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