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诗魔”写了一首诗,却逼死了一位红粉佳人

 渐华 2018-08-1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提及唐代大诗人,有“诗王”“诗魔”之称的白居易。不由自主地想起初入学堂时背诵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这两句诗。白乐天的诗,通俗易懂,在其生活的年代便广为流传,甚至远播海外。

白居易的许多代表作,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比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等。再加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信条,使其成为继杜甫之后最为有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但纵观其一生,仕途远比前辈杜甫来得平坦,虽也曾遭遇贬谪,最多也就是贬为江州司马而已。

在白居易笔下,有对女性的同情和怜爱,但就其私生活而言,却对女婢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曾在十年之内买进卖出的女婢多达3批。乐天阅女无数,但从未如柳永般走进女性的世界,没有真正体贴过她们,其笔下尽是“小奴揉我足,小婢捶我背”的自得之态,也有“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奴更歌”的无趣之言。

这倒也罢了,无伤大雅。可大名鼎鼎的白乐天曾经写过一首诗,直接就要了一位红粉佳人的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得从这位佳人说起。这位佳人名叫关盼盼,出身名门,年少家教良好,长袖善舞,歌声婉转,且长得天姿国色、体态婀娜。可不幸的是,家道中落,她沦为奴婢。后偶遇时任节度使的张愔(后官至尚书),彼此一见钟情,被张愔纳为小妾。张愔虽身为武将,却颇通文墨,故对关盼盼恩宠有加。

有一天,白居易到徐州游玩,素来仰慕白居易才华的张愔便设宴招待了白居易。酒酣耳热之际,张愔便换关盼盼出来助兴,盼盼便演唱了一曲《长恨歌》,并跳了一曲《霓裳羽衣舞》,深深折服了白居易、白居易即兴创作诗一首,以“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盛赞关盼盼。

只可惜,造化弄人,仅仅过了不到3年,张愔便因病撒手人寰。张愔一死,张府便没落了,散的散,走的走,到最后小妾都各奔前程了,只剩关盼盼伴随张愔的棺椁回到张愔故居彭城。等张愔下葬之后,关盼盼便在彭城一个叫“燕子楼”的地方住下,一住就是10年。在此期间,关盼盼写了不少悼念亡夫的诗词,其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坚守独身的情操备受人们称赞,她写的诗也不断流传开来。

有一年,张仲素(张愔旧将)拜访白居易,便把关盼盼写的流传最广的《燕子楼新咏》念给白居易听。白居易听罢,心潮澎湃,想起与张愔相处的日子,便情不自禁地依韵和诗三首。前两首如下: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倒是合情合理,写出了物是人非、前尘往事成云烟的感慨,算是对故人的一腔幽思。

问题出在第三首上: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这又是何意?大意是说今年春天有朋友从洛阳回来,他曾去祭拜你亡夫张愔的坟墓,那坟前的白杨树已经长大可以做柱子了,而你还孤孤单单地独守空房,何不化作灰尘,追随亡夫于九泉之下呢?不仅如此,写完之后,我们的白大人还不忘补刀,又挥笔写下: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了前两首和诗,还有一丝安慰,当她看到最后一首诗,脸色大变,关盼盼精通笔墨,她一下子看穿了白居易的心思,那是劝她去殉情,以死换取贞洁的名声。白居易似乎是要成全关盼盼重情忠贞的心愿,但可曾考虑过关盼盼多年来的孤苦和艰难?

痛哭一场之后,关盼盼冷静了下来,挥毫写下: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其中“舍人”暗指白居易,花开时捧着她,如今花快凋谢了还要逼她以死殉节,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至此,关盼盼生无可恋,只求一死。而后十天,她油盐不进,无论何人劝她,都无法改变她的决定。到了生命最后关头,她写下了这么两句,对无情的人表示抗议: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意思说你白居易就是一个无知的小孩,不要用你的青泥(那首诗)玷污我的玉洁冰清。

就这样,一代才女就在我们白大人的诗中走向了死亡。白居易从封建礼教出发,写诗讽刺关盼盼不以死殉夫守节,可以说是直接逼死关盼盼的主要原因。虽然若干年后,白大人也为此愧疚,但不得不说犯下的罪行是无法弥补的,也成了白居易的一大污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