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这个词大家都不喜欢, 因为用它为开场,通常会跟着“还不如”“何必” 等等一系列振聋发聩的自问! ▼ 早知道会变胖,干嘛吃那么多肉? 早知道会找不着工作,不如当初多学习? 早知道这人是个渣男,我何必跟他在一起? BTW,最近最想“早知道”的估计是孟美岐的粉丝, 早知道她要退团,花7000万帮她上C位干嘛?? 人生中世事难料,但在出行上可以前瞻! 百度地图煞费苦心, 把“早知道”做到极致, 让你不再因为预估错误发生悲剧! 这个H5你看了一定觉得很治愈, 有了“早知道”的加持,拖延症也可以和迟到say goodbye了! ▼
结合视频代入式表达,打造都市白领画像 百度地图本次以一个视频类的H5作为载体,用轻松搞笑的画风,描述了每一个都市上班族都经历过的“堵车风波”。 H5把场景设定在“出差去机场的路上”,整体节奏紧凑,在前半部分烘托了堵车的焦虑感。角色的紧张情绪能够影响用户带入剧情,回忆起自己堵车时的经历,此外H5中的许多细节,也让用户有深深的认同感,凸显出百度地图对用户心理的思考,比如: 明明刚刚出门,就谎称就快到了。 不掐点会死,能不能准时到听天由命, 一旦前面堵车,就开始紧张焦虑胡思乱想。
经常后悔早晨不能早一点起床, 少臭美一会儿。 这些通过场景的代入式表达,以及对人物细节的刻画,精准的打造出了此次H5营销针对的受众人群——都市白领,以此进一步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功能点露出。
聚焦用户痛点,展现产品特性
本次营销,百度地图主打“早知道”这个关键词,针对当下城市交通问题繁多,而大部分年轻人,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拖延”倾向,期望能提前精准评估出行时长,最大程度的压缩出行时间的痛点,展现“历史出行时间”和“实时路况”两项功能,让用户能够踏踏实实的拖延,不再为堵车焦虑。 “历史出行时间”颠覆了百度地图自身统计行程时长的方式,利用对大数据的开发,统计某一时段,用户真实的行程时长,并反馈给用户。对真实行程时长的的统计,可以规避百度自身时长预估可能存在的路况评估差的问题,让对时长的评估更有说服力,准确预估行程时间,计划出行更合理。 而“实时路况”的功能,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上发生的意外情况,结合智能导航功能,合理规避问题道路,把拥堵和不方便都甩在一旁,路况秒级更新,真正做到早知早到。
实用为先,开启人工智能地图新时代
H5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更具针对性的展示了百度地图的实用性,从“有这些功能可以用”转变为“告诉用户到底怎么用”,让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更加深刻。而帮你“早知道”的核心概念,也给人们带来直观的获益感,让这个H5能够很好的对百度地图功能进行曝光,有效吸引用户使用。 从本次的推广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度地图在不断完善自身路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合理的引入大数据、实时监测的手法,力图开启一个“人工智能地图新时代”。人工智能的核心诉求是将人类解放,而先将人类从对出行的焦虑中解放出来,本次H5营销可以说是诠释的非常切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