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咽痛

 鉴益堂 2018-08-15

四条六方略说

    接下来,我们会有连续六个方子是治喉咙痛的。

    少阴喉痛,这六首方,分布在这四条的四个块,其中有两个方一组的状况。看这些东西,我才觉得,或许在教这种条目的时候,才会让人觉得「教书工作者有那么一点点存在的价值」。因为平常的我教那些条文,都会觉得:「你回家自己看,照书吃药就好了嘛。」都一样有效,没有人教,也一样会用;但是〈少阴篇〉喉咙痛的辨证,倒有一些需要比较仔细的部分,没有人带一下的话,几乎读起来都是糊掉的:「喉咙痛,那我到底是要吃甘草汤?桔梗汤?还是吃苦酒汤?半夏散?看起来都差不多啊。」

    当然,我们等一下这一堂课最后的时候,少阴拉肚子也可以分成六七种,那也是要分辨一下的。抓主证的功夫,在〈少阴篇〉是很考究的。比如说,究竟白通汤的拉肚子、跟真武汤的拉肚子,如何分别?这些都是要很仔细地把它区分出来的。因为,不要光说「张仲景三阴篇都糊在一起」,其实当你一条一条去辨证的时候,会发现他写得很仔细。就像阴证拉肚子可以分很多种,每一种的治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东西都学起来的话,才可能长出真正的医术。

    【桂11-31/宋310】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桂11-32/宋311】

    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桂11-33/宋312】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桂11-34/宋313】

    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那,我们就先来大略看看这几种喉咙痛,以及这四组药。

    首先第一个方子:猪肤汤。猪肤汤,说起来这个汤证不一定以喉咙痛为主,只是张仲景这样排比的好处是:他让你看到,这几条都有喉咙痛。而让你去思考「到底在临床上这几种喉咙痛的差别在哪里?」

    我们来分析一下:猪肤汤是下利、咽痛、胸闷、心烦,这样的一组证状。

    猪肤汤的主证其实是非常不确定的,可能有人得了这个汤证是以下利为主证、有人得了这个汤证是以咽痛为主证,不一定的。目前为止,我们也只是先以「咽痛」为主证来说,那如果当猪肤汤以咽痛为主证的话,它的下利、胸闷、心烦,就是一个用来让你把它跟其他几种喉咙痛的主证区分开来的参考。用这些兼证来夹住这个主证,免得你搞错。那至于「是不是猪肤汤的咽痛就一定有这些兼证?」那不一定,只是读书的时候要先这么读,临床上会比较容易分得出来。我说少阴病跟温病有几个地方是非常暧昧的,像是猪肤汤证啦、朱鸟汤证啦,我们古方的世界都把它们当做少阴病来医,可是在后代方的世界就把它们当温病来医。

    猪肤汤证的咽痛,是所谓的阴虚咽痛。我们说少阴病的病人是有可能阴虚的,那阴虚咽痛的人呢,他喉咙的感觉是:干!很干很干!但是不一定是以痛为主。

    同学有没有扁桃腺发炎得很厉害过?扁桃腺整个烂掉真是痛得很厉害的。那猪肤汤证的痛是「干」为主证,「痛」反而不一定是主证。也就是说,喉咙是干得不得了,而喉咙的感觉并没有到真正扁桃腺发炎的那么痛,他喉咙痛的感觉,有点像是你晒太阳晒伤了之后,皮肤摸起来的那种感觉,刺刺的、晒伤的痛。就身体感来讲呢,是全身发干的,因为他阴虚。

    这种全身发干的身体感,条文里头有「下利」,下利这个点,并不是指这个人一定要有下利症状才能开猪肤汤,而是猪肤汤证是一个「少阴底」的全身阴虚的状况,因此这个人的下焦是寒的,下利是指说这个人「下焦是寒的」。

    所以,我们临床要抓猪肤汤证的时候,不一定是要抓他有在下利,而是他肚子不暖。也就是他虽然全身发干发烦,可是肚子是喜欢捂着的,或是你摸他的脚,脚是有点冷的,是下焦冷、上焦阴虚的状况。因为他是下焦冷而上焦阴虚的状况,所以这个病,跟朱鸟汤证就不全一样,朱鸟汤证几乎整个胴体都是在上火的,所以它可以放黄芩、黄连,但是猪肤汤是连寒药都不放的。

    可以懂这意思吧?因为猪肤汤证没有真正的热!只是干而已。喉咙痛是因为干才发生的状况,所以你要记得它的主证是:喉咙干,全身发干,胸口上焦比较燥热的感觉、热烘烘的,但是下面是冷的。这样子认得出来吗?这样子的一个阴虚的证状。当然如果你说阴虚的证状我还要加点辨证点,其实很简单嘛,阴虚的人脉会跳得比较快之类的,之前教过好多关于阴虚的东西。我们大概丢一个病机,他是阴虚,针对阴虚的病机,我们就可以自己补辨证点把它完成。

    后面的甘草汤跟桔梗汤,那就另外一个状况了。甘草汤跟桔梗汤,我们是不管哪一经生病──这个病不必特别是「少阴」,就是任何一种喉咙痛──甘草汤跟桔梗汤都有可能有效。

    有些人在读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药略》的时候,会觉得说:「咦?怎么《伤寒论》这本书的甘草,一律都是用『炙』甘草?而《金匮药略》这本书的甘草,一律都是用『生』甘草?是不是根本是抄书的人的问题?」──好像是抄书的人在抄《伤寒论》的时候,一律抄「炙」,抄《金匮》是另外一个人抄的,就忘了抄了──有这样的疑点存在。

    当然我们桂林本是伤寒、杂病都混在一起了,没办法说了。但是宋本《伤寒论》有一个方是直接写甘草,没有写「炙」的,就是「甘草汤」。所以可见得,《伤寒论》里面的炙甘草写「炙」,是有意识的补字,并不是无意识下的错误。真的要用到生甘草的时候,他还是会不写「炙」字的。

因为,甘草汤,他一定得用生甘草嘛!生甘草才有类固醇的消炎效果,炙甘草的话就补中焦了,已经跟类固醇的效果没有关联了。

    所以,喉咙痛,光是用甘草的话,你说用甘草磨粉,可以啊!感冒的时候含甘草片可不可以啊?可以啊!喉咙痛都是用这个消炎嘛!你想喉咙为什么要用甘草消炎?那很简单嘛,因为喉咙痛常常是虚证,不能用更寒的东西了,甘草还是最保险的。

    那,我们从前教到肺痈的时候,有讲到说,当一个人肺里面化脓了,要用桔梗跟甘草加在一起排脓。那甘桔汤的主证呢,它病的过程是这种感觉: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喉咙刺刺的,觉得喉咙发炎、喉咙痛,那个时候病人主观的感觉,会觉得喉咙开始痛的时候有痰,就是那种白白黏黏的痰开始出来。然后随着发炎越来越严重,他的喉咙的黏液,从白白透明的,慢慢变成黄而浓,到最后真的会像化脓的脓──这样子的过程会出现。

    所以呢,猪肤汤或是苦酒汤、半夏散,喉咙痛,但是都干干的。可是甘草汤和甘草桔梗汤是有痰的。那痰越来越严重,从白色的浊痰,到黄脓状的痰,当这痰还出得来的时候,甘草汤跟桔梗汤,就好像扭抹布一样,把脏东西挤掉,那这喉咙痛就会好。甘草汤比较没有挤的效果;桔梗汤可以把它挤出来,所以我们要辨别甘草汤、甘桔汤跟其他的汤不同的时候,通常是以有没有痰来辨别的。

    当然甘草汤的状况比较是痛而不肿,桔梗汤是肿而有痰。

    喉咙痛这种病证,一般我们认为「痛就是发炎」,但是,喉咙痛却常常是里面有什么水或不干净的液体排不掉,塞在那边,所以痛。那些痰你必须把它先抽掉才行。在这个脉络之下,会用到甘草汤跟桔梗汤。

    至于说苦酒汤呢?它的主证是什么?是整个喉咙烂掉。那烂的样子是这样:苦酒汤证,你直接用看的,他张开嘴巴,你看他的喉咙两侧红红的肉上面,会有像长口疮一样,白色破掉的一块一块。同学知道口疮长什么样子吧?多多少少长过吧?这个时候,你必须要用能够促进敛疮收口的药。

    另外,苦酒汤或是后面的半夏散,都会用到生半夏,因为生半夏可以把里面那些不干净的东西拔掉,那些排除了之后,它才能够收口。

    到达苦酒汤证的时候,其实我们临床也不一定要用药,比如说,倪海厦先生教针灸的DVD,当你的喉咙已经烂成这样了,他有个方法,就是点刺放血。

    倪海厦先生的论点,我觉得临床上还蛮正确的,他说你一定要把里面瘀住的脏东西放掉,它才会有长好肉的能力,如果那些东西一直塞在那里的话,身体里面的血液、营养都通不过来,它不会长好肉,就一直烂在那边。

    所以倪海厦先生就说:你拿一支三寸长的毫针,那针管不要丢掉,就把针管对准这些烂掉的地方,把针尖推出来约零点二公分,点刺。刺个几下就会出血,那血通常是暗红色的。倪海厦先生在教书的时候,就说,刺了之后很快就会好。

    我呢,看他教书这样讲了没几天,就有一个朋友少阴病,病情还很曲折,他一开始是少阴病,他家里面愚昧无知的妈妈跟姐姐,还跟他讲说:「感冒了,赶快去洗热水澡发汗!」然后发到动经动血去。那人底子也还不坏,少阴病医着医着还变成桂麻各半汤证,就是少阴病给推出来了,吃真武汤吃成桂麻各半汤证,来我家时正在发寒热。

    我想:既然是桂麻各半汤证,就给他吃桂麻各半汤,顺便给他外关透内关,就发了一身汗,感冒那时候就算打完了。再来,看他喉咙烂成那样,就开比较清热消炎的药,连翘、马勃……这样开一帖给他,就是我们从前教麻杏甘石汤的时候,《经方实验录》江佐景推荐的那个银翘散改出来的方子。开这个方给他,顺便点刺放血,反正戳在人家的喉咙上面,我也只是玩玩。戳了之后,我隔天打电话问他药吃了没,他说:「不必吃啦!回家睡一觉全好了!喉咙一点事都没有了。」我看他喉咙烂成那个样子,都是白白的烂疮,放了血,第二天全好了。果然是有效的方法。

    但是,这件事也有小花絮的,就是倪院长在拍DVD教学的时候,他有示范刺一位在座的女同学,刚好她在少阴咽痛,于是就刺那个女同学的喉咙做示范。跟那女同学说:「第二天就好了!」第二天那女生来了,同学们就想听老师的神迹啊,结果那女同学说:「并……没有好啊……」

    我想,这是理所当然的嘛,刚刚讲喉咙痛四个方,除了最后一个半夏散,本身有一点点发表的功能,还可以带点表证之外,其他的方,就都治不到感冒的。

    我觉得治少阴喉咙痛得有个观念:你先把少阴病治好。

你少阴病不治好,你扁桃腺就是死的,你怎么搞都不会真的很有效,所以要先把少阴病治好。就像甘草桔梗汤好用的时候,就是你感冒都已经全好了,已经可以上班、可以活动、可以过日子,可是喉咙还在痛,那时候,甘草桔梗汤很好用。如果你少阴病都没有医好的时候,你不要给我玩那么多花招,以为可以怎么样。其实不能怎么样。倪大教主都失败在这种事情上面,学生也觉得很丢脸嘛,老师当场就出丑破功了。

    这是有顺序的嘛,所以治喉咙痛真的不用急,有的时候那个人的喉咙痛是真的很难过,可是他少阴病还在那边四肢沉重发微烧的真武汤证,你就先让他吃真武汤吃到四肢沉重、发微烧都好了,那时候来搞喉咙痛就会很有效。还没有把少阴病治好,就搞喉咙,感觉都是让人觉得蛮挫败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少阴病治好也要两三天,那个人可能就要多痛两三天,说来也是有点可怜。但是可怜中也有不可怜,如果你少阴病药开得很准的话,比如说四逆汤证就开四逆汤,真武汤证就开真武汤,当你少阴病药开得很准的时候,你在治少阴病的同时,病人会觉得喉咙有在变得不痛,这样是比较好的状况。

    苦酒汤的主证是,张开嘴巴,看得到白点点烂烂的,有可能喉咙两边的肿会塞到食物都很难吞咽,讲话会非常辛苦。那至于说这有没有痰?对不起,顾不上了。因为甘草桔梗汤证的状况,病人还有胆子咳一咳、「呸」一下。到了苦酒汤证的时候,就没有人有勇气这样子咳了,咳了会很痛,有痰也无意识地往肚子里吞,这样的一个状况。

    再后面是半夏散。半夏散的状况是:它那个喉咙痛,你说是少阴也对,说不是少阴也对。就像我们说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头部七窍受风邪都可以用,受了寒了,忽然聋掉瞎掉,都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那同样地,嘴巴受风寒,喉咙被风寒束住有没有可能?也有啊!我们之前教牙痛的时候,都有说连牙痛用细辛,都会觉得牙齿痛其实是牙齿的麻黄汤证啊。所以风寒是有可能束到喉咙的。

    因此,你要开半夏散、半夏汤的时候,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问一问他:是不是之前有忽然天气变冷?就像有骑机车的人,从暖暖的被窝出来骑在冷冷的风中去上班上学,那段路你呼吸也会觉得空气很冰凉。冰凉的空气钻进来束住喉咙的时候,那个状况比较像是半夏散、半夏汤的证。

    当然,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是少阴推到表的时候发生?也有可能,少阴病推出来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这个汤证。所以脉象,桂林本写「脉反浮」是有可能的,因为正邪的相抗的界面已经很接近表面了,那通常喉咙的状况是会红、会痛,但是不太会肿;或者是还有一个状况是说,这个人他是那种麻附辛汤或是麻附辛甘汤的状况,寒邪进来以后,还没有真的往里面掉,所以半夏散、半夏汤的状况的人,有的人是好像有点感冒的感觉,喉咙变痛了,脉突然变细了变微弱了,而他先开始喉咙痛,接下来开始拉肚子──寒邪从喉咙进来,一路往里面钻。

    所以半夏散、半夏汤的证,有时候是少阴病到最后收工的时候,邪气推到表的时候出现,有的时候是少阴病刚得的时候,他的证状就跟麻附辛汤的结构一起出现。就这样搭配着使用的。

    另外还有一个半夏散汤的标准证是:脉浮怕冷的喉痛。脉浮又怕冷,像是麻黄汤证一样,因为表邪束到了,所以脉是浮的,人是怕冷的。如果一个人他平常不喉咙痛,冬天吹了冷风特别喉咙痛的时候,比较会这种脉浮恶寒的状态。

    还有一个半夏散、半夏汤的用法:你前面的猪肤汤、甘桔汤跟苦酒汤都用过了,还没有效的时候,往往半夏散会有效。半夏散会比这几个汤挖得更通一点,有些不干净的东西,半夏散比较有力道把它推出来。其他方剂铲不干净的时候,用半夏散、半夏汤,这样临床的做法,也是有的。因为都对,所以我们知道一下。

    我想这样子顺一下,是不是能够把它们主证的类型分出来?主证类型分出来后,我们再来细部一点来看一个个的汤证。

猪肤汤

    【桂11-31/宋310】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白粉即米粉)。

    猪肤汤证的「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好像他阴虚的虚热已经瀰漫开来了。

    之前的朱鸟汤证阴虚,是烦躁不得眠,如果那个热从传到小肠变成热利了,就是《辅行诀》里面朱鸟汤的热毒利,但它还是心跟小肠之间的事情。但是《伤寒论》里面所写的朱鸟汤证,是非常单纯的,只是心情上面的病:很烦、睡不着。其实,少阴病,本来就很多症状都是心情上的,因为君火就是灵魂部分的东西。

    可是如果这个阴虚的热,已经散落在肉体上的时候,这个人的「胸闷心烦」,就好像这个热已经变得有肉体的现象出来。那这个肉体的现象要怎么算呢?我们在说朱鸟汤的时候呢,少阴阴虚,同学已经看到一个规律了,少阴病阴虚是一律补充什么?胆固醇。之前是鸡蛋黄、这个汤是肥猪肉。

    我们要先定义一下什么是猪肤。有一些老师,甚至包括刘渡舟、郝万山教授,在教猪肤汤的时候,都说是「猪皮把肥油的地方去掉,最表面那一层叫做猪肤」。这乱讲,不对的。像昌吉街猪血汤店,不是有在卖卤猪皮吗?猪肤不是那个地方,我个人比较认同陈慎吾先生的说法。

    中国古时候说的「皮」、「肤」是有考证的,不能说你医生觉得「这个汤太油不好喝」就改用别的部位。卤猪皮的猪皮吃的是胶原蛋白,不是胆固醇。「肤」这个词指的是皮底下那一层,五花肉有的那层白色肥油的部分,这个地方才是「肤」。当然你也不是非要去皮,你可以一块五花肉,瘦肉的地方留下来给家人吃,你煮那肥的地方就对了。

    为什么要强调这件事情呢?是因为中国人的「什么东西对到什么东西」的表里关系,我们说肺主皮毛,人体最外面那一层皮、汗毛的部分是对到肺的;可是底下那层带油的「肤」的部分,是对到三焦的,我们之前讲柴胡桂枝汤治脂膜炎的「脂膜」。「心下支结」的主证是柴胡桂枝汤的主证,好像一个人三焦不通,掐住一个人胸部的感觉。

    这个方子,是阴虚在三焦油网,所以要用入三焦的猪肤。

    中国人的「引经」观念是,当你阴虚是在「意识的心」的时候,有形的脑就是无形的心的阴,那这个时候就要用生鸡蛋黄──凝聚在中间一坨的胆固醇。如果你是身体里面油网的部分,全身性的阴虚,你就要补充油网的胆固醇,那这个时候就是猪皮下的肥猪油,用猪肤。

    那它说,猪的肥肉要拿一斤──折成现代剂量的话,我倒觉得还好,不会太肥──然后十碗水煮五碗水,再加一碗蜂蜜、半碗米粉,搅在一起。我在想,五碗水加一碗蜂蜜,然后再加米粉,能够勾芡成功吗?会的话,油会比较收进去一点,不然的话,肥猪肉煮成那样子,汤上面会厚厚一层油,要用米粉把它搅进去和在一起。之后呢,温温地分六次喝,因为这个汤很肥很油,所以大概也得分六次吧?要一次吞这么多,你也恶心。

    你看,像后面的甘草桔梗汤,病人是肾脏里头,把胆固醇转成类固醇的机能,基本上没有大问题。但是他在发炎,那你就直接用甘草补充一些植物类固醇,来消那个炎。但是少阴阴虚的意思哦,就是这个人身体里面没有足够的「胆固醇变类固醇」的转换机能,因为肾虚了嘛!肾上腺皮质素,就是胆固醇变成类固醇最要紧的东西,不够的话,当然全身的免疫机能就低落了,这里烧那里烧(发炎)。那最重要的,补少阴的阴,也就是附子的相对:类固醇。

    我想这样的一种阴虚,如果要说几个区分辨证点的话,好比说这种热的感觉,其实少阴也有热病、厥阴也有热病,那么为什么少阴的热病会特别讲到阴虚,好像厥阴那边比较讲少一点?

因为疾病还是有分类的,厥阴病的热病,常常是带着湿的,不是绝对,但是常常。所以厥阴在清热的时候,常常是用燥的药来清热;但是少阴的热病是干掉的,所以清热的时候要用润的药来清热。疾病类型不一样,所以开药路数不一样。

    有「情」之品?

    当然,我想同学如果平常就是吃得很素的,听到这种方子,可能不是很舒服。但是呢,你从仲景的方剂就知道,当一个人的体质陷入少阴病的时候,营养层面的补充,不是肥猪肉就是鸡蛋黄……但,这就是中医古方派的千古江湖一点诀了。

    少阴病体质,现在很多人没办法搞好,有可能就是因为他不吃这些东西。像美国的潘医师说少阴病体质一辈子都不会好,他可能是遇到的病人是少阴喉咙痛,他开个麻黄附子细辛之类的,然后这个人再来真武汤证水毒,开真武汤把他医好了。他可能觉得:「这个病人,一次又一次把他医好,可是身体一直都那么烂!」所以结论是「少阴体质是无救的」。

    但是他有没有去看那个病人回家吃饭吃得有多「干净」呢?「这个鸡蛋黄我不要吃,胆固醇太多!」、「这个猪肘子我不要吃,胆固醇很多!」这个病人那样子吃的话,他一辈子少阴病体质都不会好啊!你吃了补阳的药,要把那阳气留在身体里头成为体质的一部分,一定要吃胆固醇。所以,我觉得看古方开药的时候,很能指导我们平常吃饭吃菜的哦,如果大家是阴证体质的人,要知道怎么做哦!

    而另外一点就是,后世方派在遇到这种阴虚喉痛的时候,通常是开什么?开地黄剂,引火归元。

    那么临床上是地黄剂比较有效,还是肥猪肉汤比较有效?肥猪肉汤比较有效。也就是说,地黄这种植物类的药,跟直接动物来源的胆固醇相比的话,往往是逊一层的。大病之后,最能快速恢复元气和体力的药物排行榜,「熬黄的猪油,拿来拌饭吃」,可是排在非常非常前面的哦。

    那我们中国人在滋补人体的时候,都喜欢讲一句话,说荤菜的药是「血肉有情之品」。

    这话的意思,是指动物有感情、不能乱杀吗?对不起哦,这句话不是这样子解释的。

    古时候说的「情」,有的时候是指「情况」的「情」,怎么讲呢,「情」这个字哦,如果某个东西的「存在」,对于大宇宙的「意义」比较大,代表这个东西拥有的「情况」比较大;就是这个东西比较matter、比较要紧、举足轻重……这就叫做「有情」。就像是从前的封建时代,一般人总有一点点「市井小民死一死没关系,这个人是皇帝不能随便死」之类的说法。也就是「有情」的「情」字,是从「要紧不要紧、相关不相关」的语感来看。

    换个角度来定义,这个「有情之品」的「情」也就是指向「灵格」──灵魂的位阶,某样东西,它生命的意识跟能量的位阶,跟人类比较相近,所以吃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吸收。

    那么矿物药就比较无「情」了,跟人类的意识好像离得蛮远,我们永远也搞不清楚一块云母石在想什么东西哦;家里的小黄、小白,我们还比较搞得清楚牠们在想什么东西;而我们家种的万年青在想什么我就已经不明白了,灵魂的位格差别很远的。

    我想,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所以吃起来很容易吸收。

    ──这样子讲很糟呢,这种逻辑推导出来的结果,好像最好是「吃人」哦……?

    但是话又说回来,中药里头效果最恢宏的是什么?人尿、人发之类的。我们不吃人肉,但是人其他可以吃的部分,药效是又常大大胜过猪肉、牛肉。真是没办法,因为人类比较「有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的话,我们就要知道平常吃东西,如果你是少阴病体质的人,你不要跟我讲说你那个鼻子过敏啊:「怎么我每天吃很多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都没有好?」什么的,你肥猪肉吃了没啊?吃了肥猪肉,这种体质才容易好的。

    ──每次公开讲这种事,都会被一些佛教界的人骂,说我是拿「世间之法」去玷污「世外之法」,我觉得被人这样讲,也蛮对的;我也不是什么有修行的人,平常也就在吃喝玩乐中过日子……我想,「隔行如隔山」嘛,宗教界所承认的世界观,和中国医学的世界观就不一样。你的确可以说我是活在比较不高级的观点之中。我们承认「大家各自活在不同的价值系统」这件事,也就不用起争端了。

    这么的一种猪肤汤证──下焦寒,而全身都在阴虚发燥的人──你说多不多啊?很多!「猪肤汤底」的人满街都有啊!脚冷可是满脸都是青春痘的,很多嘛!这样的人,除了吃温阳的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吃肥猪肉嘛。

    我这样讲不是在讲笑,比如说像有些人是再生性贫血障碍,而他是猪肤汤证,也就是他没有骨髓了,他的骨髓基本上成分已经有问题了,那就一定要吃肥猪肉,把骨髓的品质保住了,三焦油网都顺了,这个时候他才能够有造血的机能。

    甚至是像我之前在讲《伤寒论》的时候,常常有这种「四大金刚、十二金钗」这种「某某方是大明星」的讲法……我想也是我读《伤寒论》没读仔细吧?说到《伤寒论》最滋阴的方,我就会说一个是炙甘草汤,一个是黄连阿胶汤。其实不对哦,还有两个方非常滋阴啊,一个是猪肤汤,一个是猪油煎头发啊!

    猪油煎头发也是治那种骨髓造血机能、肾上腺的病,还记得猪油煎头发治的是什么?虚劳黑疸嘛!虚劳发黑的黄疸,其实那些病都是直接要用动物性胆固醇,才能够把这个人医好的。

    因为我们这里的人,饮食习惯多半是这个「偏素偏淡」的调调,所以你遇到病人要观察:他是不是有猪油煎头发的汤证、是不是有猪肤汤的汤证?饮食上如果他不能够改过来的话,你光是用附子剂,就会有效一下、然后又飘走了,它没有办法跟他的体质结合,少阴体质没有办法拉回来。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像如果胆固醇不够,造成的骨髓空掉的问题,我想,现在的社会,一路是喜欢吃得很清淡的,那就不必再讲了。而另外一路,就是练功夫的人。

    有很多功夫,或者是健身者的练肌肉,都要气血充足了,才能够练得好,不然的话,你一练,功骨髓就会抽空掉(当然,这也是『象征性』的讲法)。目前我们这个社会,典型的练功练坏的,就是一部分吃素练功的人,常常一练功,一个月之间头发就白掉了,全身都枯槁掉了。据说有些不肖子弟,外面的人问他说:「你练功怎么人变那么虚、老?」他说:「因为我们练这个功,会接收全世界的业障,我们在替世人背负业障。」像这种疯话都讲得出来哦。其实未必啊,说不定只是你没有吃肥猪肉这么简单而已。

甘草汤与桔梗汤

    接下来,我们看一眼甘草汤跟桔梗汤。

    【桂11-32/宋311】

    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甘草汤,基本上对各种中毒或是发炎都可能有帮助,也说不上是绝对的「少阴」药。

    桔梗汤,它如果再加入生姜跟大枣两味药,就变成「排脓汤」了。排脓汤是因为要作用在皮肤,所以用姜、枣去引;桔梗汤只作用在喉咙挤脓,就不必加了;喝下去时经过喉咙就好了。

    我们之前讲的桃花汤啊,其实你可以拿来做丸,吞丸也会有效;不一定要用煮的。至于说像桔梗汤啊,也可以做药粉,它方剂的比例是甘草二、桔梗一,那你把生甘草二、桔梗一,再加上蔷薇花一,磨成粉,直接像含龙角散那样,含那个粉,也会有效。所以你不煮汤的话,做一点药粉,效果也很好,喉咙红啊破啊都有用的。

    证状我们刚刚已经讲了,「喉痛而有痰」是比较好抓的辨证点。就是开始有痰,黏黏的痰,然后变成黄脓状的痰,简单来讲,就是你的喉咙在慢慢地渗出脓啦,它到底是发炎,组织里面不干净的东西在慢慢地渗出来。

    我觉得,后面会用到半夏的那两个方子,都是有点塞住渗不出来了,闷在里面烂掉了。还渗得出来的时候,就用桔梗汤顺手把它挤出来就好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猪肤汤还是甘草桔梗汤,都不太寒,没有什么退火的药。张仲景的方剂到了〈少阴篇〉,除了少数几个地方之外,都非常小心地不用退火的药。因为退火的药只要一用,这个人就心衰、肾衰了,这在少阴病是非常危险。

    能够用退火药的情况,一个是他真的是有实热的,像朱鸟汤,它能够放到黄连、黄芩。而另外一路是〈少阴篇〉在那种逼不得已要用到寒药的时候,他用什么?人尿、猪胆汁。那人尿、猪胆汁跟其他退火药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们会退火,但是不太会把人寒到。

    这件事也很怪。有一派医生的说法是:人尿平常是在人的身体里面的,猪胆汁平常也是在猪的身体里面的,你有听说一个人被他自己的尿寒到的吗?没有吧?有被自己胆汁寒到的吗?也没有吧?这些东西原来在人体里面放着,虽然性质是寒的,可是人就是不会被它寒到,所以用起来就比较安全。

    少阴的世界是这么仔仔细细地在防范用药过寒的问题的。可是啊,这些少阴病范畴的一些病,到今天你丢给外面的中医生看,一看你喉咙痛,什么寒药都给你开下来!就算是在少阴病框架里面的烂喉咙,仍是从板蓝根开到龙胆草,一天三包科中,吃两三天以后,病人被送到西医院去急救,让西医来骂:「这就是中医搞出来的!」少阴病怎么可以这样子搞?不可以的哦!

    甘草桔梗汤,也有一个临床的经验之说:

    桔梗这味药,如果多一点的话,效果会比较好。所以仲景方的「甘草二两、桔梗一两」,折算到今天的话,就是甘草开个八钱、桔梗四钱,这样子是一天的份。可是实际上我们开的时候要它比较有效的话,桔梗倒是可以一天用到八钱以上。当然桔梗是蛮苦的啦,不是很好吃就是了;但是桔梗用重一点,有时候比较有效,这说一下。

    另外,甘草桔梗汤会牵涉到后代的一个论点,后代在讲到喉咙发炎的病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喉症忌表」,就是喉症不适合发表。「喉症忌表」或「白喉忌表」这句话,其实就是围绕在甘草汤证这一类的症状上讲的。

    为什么呢?他们说「喉症忌表」的意思是说,因为很多的喉咙发炎,是关系到这个人是处在阴虚的状况,像猪肤汤证、甘桔汤证,当然甘桔汤证是泛指各种喉咙痛。因为人阴虚有热,所以才喉咙痛的时候,你一发表会怎么样?江湖俗话是「发汗封喉」,发汗就会把你的喉咙给切掉了,因为发了汗之后阴虚更严重,发炎就会更严重,有此一说。

    但是这个「喉症忌表」的说法,可以说是在甘草汤或是猪肤汤的脉络下讲是对的;如果是真的有外感的某些感染,比如说白喉,你用麻杏甘石汤把邪气发一发,那个并不忌表的哦。所以急性传染型的喉症,需要把病邪发掉的,才能够治这个病的,就不在这个范围里面,因为那个病根在于表证嘛,那不算。而有一些喉症是阴虚,那我们就要稍微注意一下。

    至于说,甘草汤的主证,它说「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像我们刚刚猪肤的「肤」要定义出来是哪一层,因为要用肥油才比较有效,你用胶原蛋白那一层,就比较没有效,临床上是这样子的。而「咽中痛」在古文也是要重新确定一下的,我们今天听到「咽痛」跟「咽中痛」这两个词,好像听起来是差不多的,「喉咙痛」跟「喉咙里面痛」的差别,是不是?

    但是在古文的世界不见得是这样子的,那我们今天汉语的「中」字已经没有这个用法了,可是你看汉语的边陲地带,像日本人,他们说「世界中」──当然「世界中」也有「世界之中」的意思──要看是唸ちゅう还是じゅう,比如说日本人说「世界中の花」,这是什么意思?全世界的花。「中」是「全」呢!像日本人说「体(からだ)中」觉得温暖,是「全身」都温暖。所以「体中」、「世界中」那个「中」是「全部」。中文古文说要追捕逃犯,「大搜国中」,那也是指「全国」都要清查。

    因此以古汉语来讲,「咽痛」有可能是指咽喉里面某一处在痛,「咽中痛」反而代表整个咽喉这里那里都到处在痛,所以瀰漫开来的痛,会写「咽中」痛,而「咽痛」反而没有瀰漫开来。猪肤汤的干痛可能比较不痛,后面几条写「咽中」的,就真的很痛了。

    如果,你要让甘草汤或甘桔汤在消炎的效果上比较好的话,其实有一些时方药也是可以加的,比如说,有一味药叫马勃,马勃是那种香菇类孢子类的药,药房卖还蛮贵的,可是它本身就是有消炎药抗生素的效果,也不太伤身。那加点马勃的话,消炎的效果还可以加快。

    我们觉得学仲景医学啊,会倾向于把咽痛直接就看成扁桃腺发炎、是沿着少阴经的这条脉络的一种病症;但是,你说其他经病里面,有没有咽痛啊?

    临床上面,我觉得太阳病的麻杏甘石汤证是有可能咽痛的。另外呢,少阳病也是会有咽痛的,因为柴胡汤证,淋巴有病,当然你说比较典型是耳朵发炎、腮腺发炎,但是临床上也会遇到咽痛,也不能说每一种咽痛都一定是少阴。

    所以,遇到喉咙痛的时候,还是先把把脉吧!如果那个人是「脉弦、口苦」而咽痛的话,那个是小柴胡汤加石膏、桔梗哦,那就跟这些方剂又是不同路数了。六经的主框架还是要一起作一个对照。

苦酒汤

    【桂11-33/宋312】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我们再来看苦酒汤。苦酒就是醋,醋本身蛮能够抑制细菌的蔓延,平常在家里生的鱼啊肉的,你如果用一点醋腌起来的话,就可以在冷藏室放很久,不结冰也不会坏掉。

它的主证特别好抓,用看的:叫他张开嘴巴让你看一下。「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整个喉咙都烂开了嘛,讲话也难,吃饭也难,当然会痛得很厉害啦,尤其是吞咽的时候,是特别地痛。

    我想,在讲苦酒汤之前呢,有个地方我们要先顺过一下:

    如果这个人他喉咙发炎到已经两边肿到喉咙塞住了,快要不能呼吸、不能吞咽,那要先设法让他喉咙开了再用药,不然的话就憋死了。当然我们今天遇到这样严重的喉症病人比较少,但是不能说没有。苦酒汤固然是一个选择,可是苦酒汤的药效还是要差不多二十四小时之后才生效,有点慢。

    如果是那幺急的喉咙塞住的话,古时候的人还是比较建议先同时用「少商放血」加上「吴茱萸、附子调醋贴脚底」。

    少商放血怎幺放啊?用手去勒住病人的手腕,向指尖推,推到大姆指都已经充血到有点泛紫色了,那个时候把少商穴戳一个洞,挤一滴血出来,那喉咙发炎就会退一点。少商放血,还在你手在勒、推的时候,其实病人就会觉得喉咙有一点开始松了。但是,少商放血,对于喉咙那幺严重的「双蛾」,效果有多好呢?其实也没有多好,就只是松一点而已,但古时候的医生就是希望要挣取那松「一点」。

    因为单一的少商放血的疗效是普普啦,所以通常再加一个吴茱萸、附子贴脚底的方法,就是尽量地把火先引下去,让喉咙松开,然后同时再用苦酒汤。当然还有点刺放血,反正能用的都先用,同时用苦酒汤,效果就不错。

    仲景的苦酒汤,在后代医家的临床,是相当有争议性的一个方子:大家觉得说,用苦酒汤的时候,如果照仲景的煮法,其实……不太会有效。

    后代中医在临床的时候觉得,苦酒汤用生蛋白下去的话比较有效,可是张仲景的做法,会把蛋白煮熟了,这样子效果就差些。不如我们就尊重一下后代临床的说法好了:生蛋白另外再加进去,不煮了。

    那幺,张仲景的做法是这样子:拿十四枚的半夏把它搥碎──半夏一般并不大颗,十四枚搥碎以后,是塞得进一个蛋壳的──只是说苦酒汤或是后面的半夏散,半夏都要先处理过,用热水涮过七遍,浇一小锅滚水,半夏用筛子在水里面洗七遍。

    为什幺要洗呢?因为无论是苦酒汤或是半夏散,里面的半夏都是随便滚几滚,就直接喝到喉咙里面了。我们学中药的时候,大都会试吃一下生半夏:生半夏是很刺的,舔多两下舌头就痛得像针扎;你一颗嚼一嚼吞下去,喉咙就烂掉了,非常厉害的。

    所以,后代的中医在看到苦酒汤、半夏散,就觉得怕怕的:「喉咙不是已经烂了吗?吃生半夏一定更烂吧?」那你说,能不能用制半夏来做这个汤?不太行。这两个方都不很适合用炙半夏,用炙半夏,就是「有时有效、有时没有效」了。用生半夏,疗效会有保证一些;也有人说直接用生半夏,就算不洗过,他也没吃伤。

    不过,我们姑且就折衷一点,安全一点,生半夏用热水涮过之后,它的刺激性就可以减低到不会把人搞伤的地步了。它在做法上有这些分寸,至少在做苦酒汤的时候用热水涮过的生半夏;制过的也不好,没涮过的也不好。

    你把蛋黄拿去做菜用,把蛋白捞出来,把醋跟半夏放到鸡蛋里头,然后把蛋放到「刀环」上面。那古时候杀人的刀,刀柄的尾巴有个环状东西。好像古时候工具不足──像我们今天是跟着日本派,什幺小动作都多买一个工具,要剪比较高的树枝也要网路购物买个特别专用的,不同的用途要用不同的工具──古时候就是看眼前什幺东西好用,有一个圈圈状的东西就拿来火上烧,我想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想法。

    可是很奇怪,为什幺东汉时代家家都有这种刀?真是治安很不好啊!汉末黄巾之乱,人人「拥枪自重」的时代哦?

    我觉得我们中医的「符码」有不少是属于「迷信的象征物」,像有注家在注到「刀环」的时候也会说啊:这个药,就是要把喉咙里面的邪气劈出来,所以要拿带有杀气的东西……这些我就不要提了,刀有时候在家摆着没砍过人,说不定没有杀气哦。而也有些人也在怀疑:汉朝的时候人人家里都有那个刀吗?不太可能。所以说,刀是指古时候一种金属的钱币,形状像刀。──但是这种形状的钱币不是只能烧鹌鹑蛋跟一颗半夏吗?好像也不太可能吧?所以张仲景用的,还是一般的刀吧;这种乱七八糟的考据,听听笑笑就算了。

    醋要煮过,煮个几滚之后,它就比较不会那幺酸了,里面醋酸的成分比较容易蒸发。而煮个几滚之后,半夏也变得比较更不刺激了。

    张仲景的煮法是「蛋白一起煮」,这样子蛋白会煮熟的。不过实际上不可能这样煮:一枚鸡蛋把蛋黄拿掉后,剩下的空间,并不够放十四颗半夏跟醋。我想,他把这些东西放在蛋壳里面煮哦,会不会是因为古时候没有做那种小的玻璃烧杯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玻璃烧杯跟酒精灯的话,谁还要用刀环啊?

    而今天一般做法是:醋和半夏煮好放冷了以后,再把生鸡蛋白调进去,抿着抿着慢慢咽,效果很好。半夏的刺激性还是有用,它会把喉咙里面不好的东西挤掉、分解掉。

我觉得苦酒汤跟甘桔汤的层级差别,在于甘桔汤证的脏东西一直在排出来,所以你只要帮忙他推一下就好;而苦酒汤是排都排不出来,闷在里面烂坏了,你必须要用半夏把那脏东西转移到别的地方,这样子去处理它。

    还有一个比较省力的做法,美国倪海厦先生的说法是:常常治这种病的话,你半夏醋平常就泡好放在冰箱。半夏涮好之后,往醋里面一丢就放冰箱,临时需要的时候,倒一点出来煮个几滚,然后调上生蛋白就吃了,那也很方便。

    这个方子基本上也是历代临床效果相当不错的,算是可以信赖的方子,我们就这样子来认识它。

半夏散.半夏汤

    我们接下来看半夏散。

    【桂11-34/宋313】

    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方】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我们刚刚讲到甘草汤跟甘桔汤都是用生甘草,生甘草是消炎的药;但是到了后面的半夏散、半夏汤,就用回炙甘草了。用回炙甘草,炙甘草跟里面的桂枝,会形成「桂枝.甘草」结构,而桂枝甘草结构是做什么用的?通血中之阳的,要把血脉通上来。

所以在这条,一般说的「寒邪束住喉咙」的说法还是有意义的,古时候称这种喉咙痛作「缠喉风」,缠住喉咙的风:受了风寒,整个喉咙像塞住一样的那种痛。跟同学讲一下这种受风寒、吹冷风的过程,是因为,其实单以证状来讲,跟温病学派的阴虚喉咙痛很像。所以最好问一下得病的过程,这样子才分得出来。

    它说「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我刚刚有讲过,或者是少阴病刚感染,或者是打到最后已经推回表了,脉都会变浮的。这种时候,身体怕冷、发热恶寒之类的,像太阳表病的症状,也可以一起有的。

    有这种状况的时候,正邪相抗的界面已经很靠表面了,那你用桂枝甘草帮忙推一下,半夏把那些脏的痰液抽掉,喉咙就很容易好。所以这也是临床上有用的方子,用来开喉咙。

    所以你看看,我们后代的人用方,处理喉咙的时候,常常是用清热消炎的药;可是实际上你看仲景方就会发现:喉咙的重点,好像并不在于清热消炎?

    第一,要把能量通进去,少阴病本身要先治好;第二,塞住的脏东西,要用半夏、桔梗之类的药,把它拔除、挤掉。

    这些事情都做到了之后,人类的身体就有很好的自我疗愈能力,会自己长起来。若是光顾着清热消炎,只用这些寒药,反而喉咙更加地不通,脏东西更加塞在里面,那这样子就没完没了了。

     等到后来,大家用惯了后世方,回头再看半夏、桂枝、炙甘草三味药,问你「这治什么?」,我想,一般也想不到是治喉咙痛的哦。

    它的做法是:三味药都磨成粉,然后拿个一两公克,和在稀饭里头吞。

    大家听到生半夏这样吞,会不会没人敢吃?这个方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大家都不太用?但,实际上效果是不错的。现在我们也不一定要磨粉,煮汤剂也行,但是如果你真要磨散,也不是那么难搞,甘草本身也会解半夏毒的,如果你的散已经先磨好了放家里两个礼拜,半夏也不如何毒了,如果是用烫过的半夏就更不会有问题。

    「不能服散者」,恐怕因为大家都知道生半夏很厉害,有人是吃过生半夏,余悸犹存的,那他就会说「我不能吃半夏!」,那就用水煮吧。张仲景说如果你是不能用散的,就煮水,因为煮水之后一定要比散温和一点点。

    今天我们用汤剂,你也不用特别磨粉了啦,就桂枝、洗过的生半夏和炙甘草,各给它放三钱,然后再加几片姜,因为有姜煮在里面,半夏毒就容易分解,那你用两碗水煮一煮,煮到滚,你就看个钟,差不多滚五到十分钟,像泡面一样,关火,就用了,差不多这个时间点的效果是很好的。水烫过的半夏,煮得久了呢,又会变得不是那么有效。所以我们目前为止,临床上抓个大概平衡点。

    这样子,就把少阴病治疗喉咙痛的四组六个方介绍完了,同学辨证点要分得很清楚,临床的时候遇到的时候,好好给它开下去,不要开错了。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21684182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