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界以高冷与意境著称,被评价为“花了钱一定能买回好味道好体验”的大董餐厅,跨界了,不仅做餐饮,还搞起文学来了。出了本杂志,叫《大董美食地理·夏季号》,有些意思,莫不是还要出春季号、秋季号、冬季号? 
大董美食地理夏季号
其实一直以来,文化都是大董餐厅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老板大董,也就是董振祥先生,提倡把中国菜与中国的文学、陶瓷、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意境中国菜”,让食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从餐厅的装潢到餐具的设计,从食物的口味到精致的摆盘,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大董对于“中国文化”这一元素的偏爱。

大董特色菜山居独钓高白鲑,采用低温慢煮的方式烹饪,不管是名字、口感还是摆盘,都有着独特的中国意境 大董是个好厨子: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北京特级烹饪大师,北京市优秀厨师……大董是个好美食家:到处寻访美味,品味美食,用最专业、最刁钻的舌头记住每一种美妙滋味,并把它应用到自己餐厅的菜品中;大董还是个好的文人,在中国地北天南的行走与寻找中,大董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一个美食家的视角。从前有汪曾祺、梁实秋,现在有蔡澜、陈晓卿,还有大董。大董的散文其实写了有十几万字,流传出的不过几篇。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大董做了一本杂志放在自己的餐厅里。
六月,大董和他的团队去了一趟新疆,在那里,他们看过了美景,看到了“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湖水幽深,湖面如镜;他们看过了“美女”,“人体草原”喀拉峻大草原,犹如美人臀的优柔曲线。

他们品过了美食:在赛里木湖中培育的高白鲑,采用低温慢煮的料理方法,清鲜,柔软,入口即化;哈萨克族老乡烤制的馕夹着大串的羊肉串,洒上当地产的安息茴香,香味飘散百米之外。

他们在高原林地间畅想文学,想起《一个人的村庄》中的刘亮程,想起《我的阿勒泰》中的李娟,想起他们笔下的新疆,想起他们感受过的时间与寒冷;他们在山与山的衔接中感怀历史,在行走中记录风土人情,在夏塔古道畅想远古的新疆——当它还被叫做西域的时候,这片美丽肥沃的高原见证了三十六个国家的兴衰。
一行人在新疆寻味美食过程中感受到的一切,都被写进了《大董美食地理·夏季号》中,而这本杂志的主编胡赳赳先生,行走新疆的人员之一,他特别写下了随身卷子《何处是新疆》与《天山诗篇》,如他所按:2018年6月上旬,与大董寻味高白鲑之旅入疆,整日游行在草原、湖泊和峡谷之间,饱览大天山区域的风景。美食、美景及热情的新疆朋友在列。于是写下了天山诗篇和这篇随身卷子。说它是随身卷子,大可去新疆时随身携带,方便查看,是我们必须多少了解一些的人文“景观”。故此考察而记之。
“一 野鹰在天上飞 家鹰在肩头打盹 野鹰在惕惕地觅食 家鹰饱食终日 野鹰不知什么叫舒适 家鹰不知什么叫自由
二
为什么我的马儿没有别人跑的快 为什么我的歌声不够嘹远 为什么我的舞姿笨拙 为什么我心爱的人儿 总被别人包围?
因为每一匹马儿都有它的性格 你唱的歌儿不美但是独特 你妈妈最爱你跳的舞 你前世的爱人 此刻正在你身边
三
时常凝视冰川的人 冰川因他的凝视而融化”
——胡赳赳《天山诗篇》节选

大董拍摄捕捞高白鲑的渔民 有美食,有美景,有文学,有历史,有影像,有诗篇,有散文,《大董美食地理》是一本寻访美食的杂志,也是一本将美食与地方文化牵连起来的杂志。它被放在大董、大董鸭和小大董的门店里,也只有在餐厅,才能看到它。
想象这样的场景,在等待美食的时间里,翻开这本杂志,看看美食的来源和美食故乡的文化,是不是会感到,等待的过程也没有那么不耐了呢?而当你品味完精致的菜肴,再去回想文字中的人、事、物,口中的回味也更加厚重悠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