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观|说我只会写情诗 撩歌女的 拉出去斩首五分钟

 朱小猪zzy 2018-08-15

秦观:北宋著名词人,先字太虚,后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1

秦观的身上,从来不缺绯闻。

他的每一段艳史,都是凭实力写成。

在扬州,秦观做客太尉府。

府上有位歌女,年方二八,才貌俱佳。最让人惊叹的是,她的箜篌弹得极好,能演奏上古乐曲,是朝廷认证的“非遗”传承人。

歌女早闻秦观大名,见到偶像本人,自然激动万分,便在酒桌之上,以各种理由、各种借口,往秦观的身边凑。

秦观是老司机了,人家主动至此,焉有不懂之理?

趁着宴饮的间隙,他走到歌女身边,说要借箜篌一看。

于是,两个人的距离,迅速接近于0.01厘米。

屋内外充满了暧昧的空气。

此时,太尉离席更衣,一阵大风吹过,灯烛全灭,厅堂一片漆黑。

天赐良机。

秦观立刻抱紧歌女,先是一阵猛亲,然后……此处省略两千字。

别骂我,关键时候就打马赛克。

因为接下来的剧情,翻遍野史,只见五个字,“有仓猝之欢”。

至于“欢”到何种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能确定的是,事后这位歌女,曾告诉秦观:“今日为学士瘦了一半”。

此话有真意,欲辨不敢言,你们还是合上下巴,自行脑补吧。

萍水相逢,且有“仓猝之欢”,这样的好事,秦观自然要作词以记之,“夜阑人静曲屏深,惜宝瑟、轻轻招手。一阵白苹风,故灭烛、教相就。花带雨、冰肌香透。”

被秦观写入词里的,还有这件事。

在汴京,尚书大人请他宴饮。

席间,歌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

秦观盛情难却,几杯浊酒下肚,便举起酒杯,邀请碧桃同饮。

尚书连忙出言相阻:“碧桃素不善饮。”

言下之意,就是让秦观照顾一下,他这位最宠爱的歌姬。

客随主便,秦观只得作罢。

不料,碧桃却撸起衣袖,左脸大义凛然,右眼含情脉脉:“今日为学士,醉死了也值!”

语毕,便连饮数杯。

秦观感动得一塌糊涂,即兴作词一首,答赠红粉佳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惹得在场之人,满是羡慕嫉妒恨。

尚书大人,更是气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作出决定,“从今往后,永不安排碧桃佐酒”。

满座宾客,一阵哄然大笑。

然后,继续觥筹交错,尽欢而散。

任蔡州教授时,秦观爱上了营妓楼东玉,特意写下《水龙吟》,将心上人的芳名,嵌入其中,“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同样是在蔡州,告别舞女陶心儿时,秦观还专门弄了一个哑谜,一个略等于小学四年级水平的哑谜,来宽慰小情人,“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就酱,这些歌姬的姓名,便伴随着秦观的艳词,流传至今。

当然,在秦观所有的小情诗里,最出名的,肯定是这一首: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

尤其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简直就是专治相思之病的灵汤妙药,千百年来,抚慰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有情人。2

说完了秦观的婉约词,下面正经聊聊他的身世。

公元1049年,秦观生于九江,自幼天资聪颖,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十岁左右,便能通读《孝经》《论语》和《孟子》。

少年时期,凭借一篇《浮山堰赋》,秦观闻名乡里,随后便被太守孙觉聘为幕僚。

在孙觉的指导下,秦观开始习诵兵书。雄文《郭子仪单骑见虏赋》,正是写于此时:

子仪乃外弛严备,中输至诚。

气干霄而直上,身按辔以徐行。

于是露刃者胆丧,控弦者骨惊。

攻且攻兮天变色,战复战兮星动芒。

原来秦观也有如此豪迈之句!

当然,秦观只是一介书生,若想建功立业,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走更远的路,读更多的书,写更好的文,认识更牛的人。

他将目光瞄准了眉山人苏轼。

熙宁年间,秦观听说苏轼路经扬州,便在一处寺庙内,模仿苏学士的文风和笔迹,写下一首五律,并题上苏轼之名。

苏轼看到后,竟然大吃一惊,他自己都傻傻分不清,这到底是真迹,还是赝品。

后来,孙觉带着数百首诗篇,向苏轼推荐秦观。

一口气读完后,苏轼立刻肯定:“当年,模仿我题诗的,应该就是这小子吧。”

就这样,秦观的名字,便存在于苏轼,深深的脑海里。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秦观的身世浮沉,都与苏轼密不可分。3

秦观虽有满腹才情,他的科举之路,却极为不顺。

1078年,三十岁的秦观,第一次应试。

路经徐州,得知苏轼正在此地担任太守,他便带上十余首新创作的诗文,  登门拜访苏大人。

这是苏秦二人,首次会面。

一番亲切友好地交谈后,苏轼当天就决定,将秦观收为门生。

拜师仪式相当隆重。

秦观执弟子礼,仪态雍容,论说雄辩,令人为之侧目。

临别之际,秦观模仿当年李白干谒韩朝宗的句子,写下一首《别子瞻》,称“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只可惜,后来事实证明,师从“苏徐州”,也未能“封万户侯”。

同年的秋试中,秦观名落孙山,只得“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诗书自娱”: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次年,苏轼改任湖州,顺道与秦观、程辟、参寥等人相聚,一起诗文唱和,留下不少经典之作。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山抹微云》

这是秦观的代表作之一,首句便极为出彩,以聊聊数笔,勾勒出水墨之境,深得当世好评。

秦观也因此被称为“山抹微云君”。

据说秦观死后,他的女婿范温,曾参加一次高端饭局,席间有歌姬表演才艺,唱的就是这首《满庭芳》。

范温相貌平平,且木讷少言,从始至终,歌姬都几乎把他当空气。

直到酒酣耳热之际,歌姬才问了一句:“这时何人?”

范温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我特么就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全场之人,这才大吃一惊。

歌姬的眼光,也开始脉脉含情。

但这首词也有不足,那便是过于艳丽,苏轼曾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将秦观与柳永相提并论。

秦观表示不服。

等苏轼读出“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之句,秦观这才低头不语。4

1081年,在苏轼的鼓励下,秦观再次应试。

省试榜上有名,会试却名落孙山。

秦观继续闲居高邮,寄情山水,赋诗写文,“蒙蒙晚雨暗回塘,远树依微不辨行”“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四年后,被贬黄州多年的苏轼,终于获得恩释,改任汝州。

秦观听说后,便赶往润州,与苏轼会合,游山玩水,诗文唱和,“万里风来拂骨清,却忆人间如梦寐”“流水与天争入海,共笑此心谁得知。”

经苏轼开导,年近不惑的秦观,深知“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决定放下身段,准备投书行卷,寻求朝中大V支持,再战一次科举。

功夫不负有心人,1085年,多次败北的秦观,终于在礼部春闱中,进士及第,被授职蔡州教授。

三年后,朝廷开考制科。

这是北宋基层官员,晋升高层的最佳途径。

远在蔡州的秦观,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他成了党争的牺牲品。

当时的北宋,除了“新旧党争”,还有“洛蜀党争”。

“洛党”的领袖是程颐,“蜀党”的领袖则是苏东坡。

秦观不仅位居“苏门四学士”,还名列“苏门六君子”,简直就是苏轼的代言人。

SO,在“洛党”的排挤下,这次制科考试,秦观无缘金榜。5

两年后,因范仲淹之子、前宰相范纯仁的力荐,他才回到汴京,担任秘书省正字。

职位虽然不高,但已是京官,且秘书省为政事要地,诸多达官要人,都是由此起步,最终位极人臣。

秦观自然非常兴奋。

但未满一月,事情又发生了转折。

御史赵君锡,迫于“洛党”压力,弹劾秦观“行为不检、放荡不羁”,要求免去其职。

证据嘛,自然就是秦观写的那些“艳词”了。

秦学士有口难言,一气之下,索性上书内阁,“自请辞免”。

丢了工作,没了俸禄,秦观的生活,日益窘迫,一度潦倒至典衣食粥、写诗乞米:

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

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

——《春日偶题呈钱尚书》

所幸此时的苏轼,已从扬州回京,先后担任翰林侍读学士和礼部尚书,在他的帮助下,秦观得以回到秘书省,受诏编修国史,不久又进为宣德郎,并获赐笔墨器币。

擢升连连,恩宠无限,秦观的内心,又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

但他的运气,却差到了极点。

仅仅一年之后,高太后去世,哲宗问政,“新党”重回权力中心,“旧党”之人,则尽遭罢黜。

苏轼被贬后,秦观也被外放为杭州通判。

谪贬途中,忆起往昔点滴,他不禁百感交集,“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事情并没有结束。

秦观尚未到任,御史刘拯又上表,弹劾他在编修《神宗实录》时,对先帝有大不敬之语。

于是,秦观又被降为监处州酒税,名动京城的“苏门四学士”,活生生沦落成,一个十八线小城的低端小吏,“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心灰意冷后的秦观,开始参禅礼佛,抄经诵咒。

“新党”之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又找到一个“妄写佛书”的罪名,削去秦观所有官职,将其流放至郴州,后又改为南荒的横州、雷州,且“诏特除名,永不收叙”。

真特么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站在郴江边,秦观极目远眺,迷雾苍茫中,他感觉自己的命运,就如同这奔流不息的江水,在漩涡中挣扎起伏,前途未卜,“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099年,秦观在雷州,与琼州的苏轼,隔海相望。

当年,苏轼身陷“乌台”,秦观曾专程前去看望。

后来苏轼贬至黄州,秦观也多次探访。

如今,他是戴罪之身,心中虽有挂念,却不能远行,只能寄去片言只语,聊表关心。

至于自己,秦观则是绝望至极,甚至自作挽词,开始交代后事,个中凄凉,读之令人神伤:

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奇祸一朝作,飘零至於斯。6

1100年,哲宗病逝,徽宗即位,新旧两党的命运,随之发生逆转。

五月,天下大赦。苏轼得以回迁,与秦观相见于雷州。

两人久别重逢,恍若隔世。

一番长吁短叹、促膝深谈后,秦观写下《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赠与恩师,留作纪念,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声再见,竟成永远: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苏轼离开一月后,秦观也接到了诏书,复为宣德郎,放还衢州。

三伏时节,行至滕州的光化亭,秦观突然中暑,昏倒在地。

醒来时,口渴难忍,便让家人四处寻水。

一炷香后,家人回到秦观身边。

秦观却面带微笑,看着面前的一捧清水,撒手西去,时年五十二岁。

儿子秦湛听闻噩耗,从外地前来奔丧,简单处理了后事,便扶棺北上。

身患重病的苏轼,得知最爱的弟子,竟先自己而去,悲痛万分,大哭不已,亲手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题在扇上,逢人就说:“秦观已去,虽万人何赎。”

1103年,黄庭坚被贬宜州,路遇秦湛、范温扶丧北归,伤心之余,将自己仅有的盘缠,全都赠与秦湛。

同年,朝廷诏令焚毁秦观、苏轼等文集,要求各地刻碑立柱,称秦、苏等人,为元祐奸人。

直到三十年后,南宋的建炎年间,朝廷才为“旧党”平反,追赠秦观为“龙图阁直学士”。7

秦观是一个被坊间严重低估的文人。

他是北宋婉约派的一代词宗,人们津津乐道的,却只是他的“艳词”和“艳事”。

其实他的词作,在写男女情事的同时,大多融入了仕途不遇、前尘似梦的身世,“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也是北宋诗坛的大家,共有律诗、绝句、古风等400余首流传于世,且多为忧国忧民、抒怀遣兴之作,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被王安石评为“清新妩媚,鲍(照)、谢(灵运)似之。”

他的文、赋和政论,同样非常出色,苏轼称他“有屈(原)宋(玉)之才”,“词采绚发,议论锋起”,甚至有人说,“文人论兵,秦观堪与晚唐杜牧相媲美。”

如此,秦观该是北宋文坛的全才。

但终其一生,“官不过正字,年不登下寿。间关忧患,横得骂诟。窜身瘴海,卒仆荒陋。”

或许,这就是杜甫所说的,“文章憎命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