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武术应恢复技击本质!

 tjboyue 2018-08-15

我国武术运动有套路运动和技击运动等形式。武术技击运动是两人徒手以踢、打、摔、拿,或两人各持器械以劈、刺,扎、砍等,以进攻与防守的方法所进行的对抗性运动。

据历代的文字记载,技击运动的名目有角觚、角力、相扑、手搏、击剑、校棒、刺枪等。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萌芽,如部落战争时角觚戏这一徒手搏斗形式的运动在蚩尤部落里已经开展。《拳经》记载:“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


春秋战国时,越、赵等国人好剑,仪在赵文王那里就聚有三千余人练习击剑,一次比赛连续举行七日(《庄子·说剑》)。汉代角艇盛行于民间,元封三年春,作角船戏,三百里内皆来观看(《汉书·武帝本记>),可见当时技击比赛韵规模、普遍性及社会影响都比较大。到了唐、宋时有r群众性的武术团体,如唐时的相扑朋,宋元时的角魅社等,技击运动更深入民间。


可以说,武术技击运动,从古至今在人民群众中根深蒂固,深得喜爱。历代还涌现出一些技击水平较高的技击家,如春秋战国时的越女,汉时的雷被、王越、史阿,魏时的曹丕等剑技家,唐时拳手轻捷的蒙万赢、少有对赦的谢建、蜀之高手石彦能,等等。对优秀的技击技术人们还进行了总结,写了许多论著,如《庄子·说剑》、《汉书·艺文志》中的《手搏》六篇;而《纪效新书》、《阵记》、《剑经》等则都对拳法、棍法、枪法作了论述。总之,武术的技击这一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而且在古代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目前在我国开展该项运动足有基础的。


开展武术技击运动,对继承与发展技击技术这一宝贵遗产,捉进我国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适应国际上武术运动的形势,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有些过去精于技击的行家,由于荒废多年,功力衰退,技术生疏;多数武术工作者叉重于研究套路运动中的披击含义;部分青少年爱好者摸索着进行练习,虽也经些拳师的指点,但未能进行专门性的训练,难以达到技术上的纯熟运用的地步。长此下去,宝贵的武术技击将有失传的危险。


我国的技击技术在国外被称为最好的防身术,享有很高的声誉。外国列我国的武术技击进行了钻研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如日本人民在辗转相传的过程中发展而成柔道这一国际运动项目,空手道、少林拳法等在近几年中也发展很快。东南亚各国每年举办的国术运动会上有打擂台的项目。欧美有些国家也在进行武术技击的研究。外国人每次来华访问时,都要求学习交流技击技术。这是对我国技击运动的开展提出的新要求。


武术套路中的动作与武术技击技术关系密切;套路动作的技击含义是武术套路运动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重要特点;技击技术又是武术套路的基本素材和依据。目前,武术套路运动形式的发展飞快,逐渐流传海外,若技击运动形式也得以开展,将促进套路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并使运动形式更完善。


武术技击运动也与其它体育对抗性运动项目一样,通过圳练与比赛可以全面增进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的品质。因此,开展武术技击运动应按体育运动的规律进行。技击技术足从狩猎和战争的实践中发展而来,开始这种为生存而进行的搏斗,是你死我活的。后来为了训练士兵和民间交流技术而逐步形成运动竞赛形式,但是仍然带有较强的搏斗性,存在着较大的危险。如《庄子。说剑》中记载着赵国剑士在七日的比赛中,就死伤六十余人。《唐书·宦者刘克明传》中记载徒手角觚也十分激烈,以致于碎骨、断臂,流血中庭。宋元时的技击运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比赛中有较明确的规定。如当时角觚社的相扑手每年都要参加比赛,比赛场地也有一定的要求,上台比赛叫做“露台争交,;比赛时还有唤作“部署”的充当裁判;比赛规定三个回合;在比赛中不准“拽起胯儿”,允许“拽直拳”、“使横拳”、“使脚剪”;比赛结束,获胜者可以得到银碗等奖品。这就更加接近现代体育运动竞赛的性质了。


因此,开展武术技击运动只有走体育运动这条路才能健康发展。中国式摔跤发展成独立体育运动项目,是开展技击运动应以借鉴的。根据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应在国家体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有经验的武术工作者进行研究,并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击技术,制定运动竞赛规则和研制护具设备,还应组织部分运动员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从而使我国的武术技击运动较快地获得恢复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