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引用网络上各位专家对该款币之研究心得: 『浙江楷书七钱二分』 发布者:mickey聪聪 原文:mickey聪聪发表的文章 中国银币珍品漫谈泉界长久以来始终有“重收藏轻研究”及“厚古薄今”的现象,专注着眼于钱币的本身,少就货币史上的地位与考古发现的结合。加上史料记载不全或保管不当,许多钱币书籍上出现错误的叙述,浙江省造光绪元宝 “楷书”版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浙江机制银币与“银元局”开办概述』 浙省首座正式的造币厂,是浙江巡抚廖寿丰向朝廷奏准设「浙江银元局」后,自「德国」购置机器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开铸。而后来清廷以各省设局过多,于同年四月下令除特许外均停铸银元,因此其即于是年(1900年)七月奉旨停工,设备拆运至北京,做为筹办
“京局”之用。许多钱刊误以为浙江此时进口之机器,购自「英国伯明翰厂」,把光绪元宝楷书版银币的正确时间提前了数年,有的还把浙江银元局停办时间误记成在庚子拳乱之后。 《楷书版的正确制成日期》 1981年美国人史威尼在英国出版了本《伯明翰造币厂史》,此书发行者即为「伯明翰造币厂」,内容中之准确性不容置疑,有许多宝贵史料可以澄清以往某些疑惑,浙江楷书版即其中之一。 根据伯明翰厂档案,该厂在1902年4月底接获伦敦贸易商代购机具。『银、铜币模』及机器于1902年运交,银币从未流通,文后附一元楷书版银币与当十铜元试制样币照片,一元样币部份为银质,部份为铜镀银,记录中也有枚铜质一元样币,现杭州浙江博物馆即有由台湾「陈吉茂」先生捐赠一枚铜质一元样币。由此可知,浙江省造光绪元宝楷书乃系「浙江造币厂」再度开办时,“英国伯明翰厂∘所代制,属“试样币”,“楷书” 版其正确日期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浙江楷书版为何未能量产?自海关出版之贸易总册里可看出个端倪。根据光绪二十九年(1903)《杭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对新厂开铸时间及状况的记录为:“ 4月间「杭州之铜圆局」开铸当十铜元,以一架机器每日出铜圆十二万枚,初时每鹰洋一元可换铜圆一百十枚,以期人之乐用也。继而减至每元一百枚,后知仍有违禁运往上海者,因该处市价每鹰洋一元祇可换八十四枚也”翌年记载则为:“城内铜圆局本年并未停工,以每日计之,约可铸当十铜圆七十五万枚,当二十之铜圆早已停铸。以上铜圆每鹰洋一元可换铜圆九十枚,各钱铺兑出之价每鹰洋一元仅易铜圆八十二至八十八枚不等,业此者率皆美利均沾。按紫铜每担价值银不过三十余两计,铜圆九十枚重不过一斤零,故每紫铜一担能铸值洋一百余元之铜圆,其获利之厚亦不待言矣。无怪已决计来年正月大兴土木,再添造一更轩厂之局屋 ”。光绪三十一年的记载内亦有:“八月杭城添建之铜圆局落成后仿照老局办法日夜工作,每日夜能出铜圆二百五十万枚。”制造铜元之获利情况,由此可见一斑;业务旺盛需进口大量铜料,海关连续三年皆有详尽之记录,此后铜元充斥,仅略述概况。 铜元的兴起肇因于制钱缺乏,而其情势形成乃由于早先之太平天国和云南回变,使得云南铜产锐减,结果铜价上涨迫使许多铸钱局关闭。乱事平定后清廷虽有意恢复,但客观环境无法配合终究徒劳无功。中国自古以来皆以铜钱定价,故曰之「制钱」,铜价上扬使奸商屯积私毁牟利,更加重各地钱荒导致钱价高昂。香港政府大量制作铜仙输往广东获利,两广总督李鸿章鉴此亦开始以机器造铜元,每枚重二钱当十文,「每百个换一元」,行情远超过制钱千枚换银一两,除补钱荒也因之得利。当时海关报告总册即指出:
“各厂无暇铸造银元之故,即为赶铸铜元” ,认为铜元兴起在于 “ 并非百姓厌故喜新乐于使用,实因制钱大缺,无处兑换,不得不用铜元以便流行
”。各省见状纷争仿效,终使铜元泛滥成灾。由档案可知,浙厂开工后以铸铜币有利可图,急于赶制铜元,银币则以市面已有鹰洋等可用,因而制银元计划被冷落终遭弃置,
“生不逢时” 是浙江光绪元宝楷书版未被采用的原因。 「流通币」英文拼法(CHEH KIANG)与伯明翰厂原刻制者(CHE-KIANG)不同。 ★由以上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叙述了一大篇,参考数据内容丰富,值得学习。任何人阅读该篇文章后,若没有经过详细分析,肯定认为文后所附该款币图案,不论是「银元」、「铜元」图片,均为「真币」无疑。那就大错特错!经检视所附图片,均为『假币』,且为造假手段拙劣的『粗糙拼凑品』。 我说的这么肯定,当然许多朋友均会发出质疑之声: 该款币连「浙江省博物馆」都纳入馆藏品,哪会是假币?你一定被太阳晒昏头了,没去详细研究,就出此疯言,太不理智了!是的,这问题质疑的声浪会持续发酵,我均详细考虑过,为澄清此质疑,今特将对此款币之真伪,及前述文章的不合逻辑处及以所附照片相互比对,做一详细的说明如后,敬请各位指教。 一、 大清国对于其机制币的铸造、设计、重量..等都有详细的规范,尤其是对于背面「龙图图案」的设计,必须要符合代表国家及皇权至上、凌驾日月、恩泽天下、生动、威严..等条件,我们从许多机制币的龙图图案中可了解,这些龙图,除其龙体本身外,其旁还添加许多「附属图案」来搭配,如:海波纹、水波纹、云纹、(云纹+水波纹)的复合纹、风纹、雨滴纹、太阳图案..等来凸显龙体的生动性,是一只活泼生动的『神龙』,不是一条软趴趴的小蛇。 神龙图案设计的寓意为:『神龙自海中跃起(海波纹或水波纹),直冲天际(太阳图案、云纹),张牙舞爪(水波纹)、龙眼炯炯、四方大地皆我皇土(四只龙爪张开之范围)、神龙与日月同辉(太阳图案)受万民拥护与尊崇』。(注:各位观之,龙图旁所配套的水、风、雨、太阳、海、日月..等皆大自然产物,没有一样是人为的物品,因此龙图中间的“圆球”,应铨释为“太阳”,再加上7条光芒线最为合理,而非「火球或火龙珠」,就是此道理—专指「银币」而言,至于在龙袍上就要解释为“宝珠”或“火龙珠”最为贴切,二者是有分别的) 二、 由以上的说明,我们就可知道,大清龙图在ⓐ四只龙臂,ⓑ龙腰转弯处,ⓒ龙首转向正面其顶端,ⓓ左下龙臂扭转处,内外币道上都有云纹、水波纹、云纹+水波纹的复合纹图案出现。尤其是「左下龙臂」最为明显,此为龙身扭转的一处『重要转折点』,在其龙臂上端除镌刻有3条细细水波纹外,还有在此描述龙身上龙背的「龙刺」与龙腹的「小圆珠串」(有的龙是用“龙鳞片”来描述),亦在此处图案上、下换位,在中段龙身上的「背部龙刺」经此「左下龙臂」就转为左段龙身的外侧(靠近左定位花星),原在「龙腹的小圆珠串描边」,经此「左下龙臂」就转为左段龙身的内侧(靠近中央太阳图案),如此的转折设计,就是让大家能了解龙身在此有180∘扭转的动作,「神龙生动的形态」就是在于这扭转的设计而更加明显了。就像我们双手扭干毛巾一样,一扭转原在上面的图样就被扭转至下方了,是同样的道理! 三、 很少人清楚,该图案的「左下龙臂」原是龙身的「后右侧龙臂」,经此180∘扭转就转至为龙身左侧了,各位可从其龙爪的大拇指与食指的展开图像来辨别,即可明白了。又;原是在龙身的「后左侧龙臂」,一经此180∘扭转,就被龙身压制住了,因此龙腰上方有一转弯的标示设计,就是此道理。所有大清的龙图从没有违背过此设计概念!尤其到大清末年,表现其龙身扭转的设计更是到位,如「宣三曲须龙」,其扭转处上、下龙身的“三角形▲龙鳞片图案”也会跟着上、下倒反过来▼,以示区分,值得赞叹。
再看,大清龙图设计,为了要充分表示该神龙从水中(或海中)跃起飞向天际,均在其龙爪下有配套的水波纹、云纹、及(云纹+水波纹)的复合式纹饰,各位请看该假币的「左下龙臂」下有无该些纹饰,空荡荡的,如此走样图案,还能称为「真币」吗?该假币的龙图设计太多不到位的图案,朋友!不深入探讨是很容易上当的! 四、 我们从首页的引言中,作者明白说明:【该厂在1902年4月底接获伦敦贸易商代购机具。『银、铜币模』及机器于1902年运交,“银币”从未流通,….等】,这段话就更加离谱了,表示『银、铜币模』均是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负责雕铸的,也就是我们现所说的「委外设计」。「英国伯明翰造币厂」是一家历史悠久且对于大清机制币之推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协助大清国雕铸过不少的机制币原始铸币钢模,经验丰富,怎可能犯下这么离谱的错误?由此在在证明该款币是『假币』无疑。再者,请问如此严重的错误设计,大清铸币单位有这么多的专家,都没能看出此明显错误: (一)、「背部龙刺」及「腹部小串珠」没有转折设计,违反原则 (二)、没有水波纹图案 还能允许该图案审批通过吗?皇权时代,准备提头来见,别开玩笑了! 五、在前引言曾提到:楷书七钱二分银元-- 「流通币」英文拼法(CHEH KIANG)与「伯明翰厂」 “原刻制者 ”(CHE-KIANG)不同。我检视过我所藏有关「浙江省造 楷书体」相关的机制币计有二款(皆为库平一两币) (一)、币边镌铸「鲁尔智…样板币」环带的「浙江省造 光绪元宝 库平一两」币。 (二)、无镌铸「鲁尔智…样板币」环带边,但有外齿的「浙江省造 光绪元宝 库平重一两」币。 该二款币均为【库平一两且为楷书体】,背面英文均为(CHE-KIANG),如按照作者的逻辑及所提出之参考资料推论,此该二款币应为“伯明翰厂” 原刻制者「真币」,也的确该二款币为「真币」,但铸造日期应是在1903年(光绪29年)“后”,而不是在作者所称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理由为:因无镌铸「鲁尔智…样板币」环带边,但有外齿的「浙江省造 光绪元宝 库平重一两」币,其背面图案为1903年(光绪29年),现被誉为中国机制币第一名大名誉币的「奉天 癸卯 库平银一两」的龙图,当中央奉天(沈阳)刚铸造完竣此币,就转套用来铸造属地方性质的「浙江省造 光绪元宝 库平重一两」币,这是太不可能的事,因此推论该二款楷书体且英文为(CHE-KIANG)的机制币铸造确切日期,应在1903年(光绪29年)“后”才合乎逻辑。因此「前引言文章」的作者所称: ⓐ楷书体 ⓑ英文为(CHE-KIANG) ⓒ币值为七钱二分 应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铸造的,此论述是不正确的。 六、从以上种种论述,各位是否怀疑,到底「浙江银元局」有无铸造过ⓐ楷书体ⓑ英文为(CHE-KIANG)ⓒ币值为七钱二分的银币或是铜元呢?我个人认为根本没有铸造过此币,前引言文章有大部分是在为该假银、铜币来量身订做的圆饰说词,根本无所本,如深究内容就牛头不对马嘴,只能当作参考数据看看罢了!(注:但该局确有铸造过魏碑体的库平七钱二分,英文为CHEH-KIANG的试铸币) 七、反面龙图都是造假,那正面所有的币面设计亦不用说「必假无疑」。我们在收藏这些大清机制币的当而,头脑一定要清晰、冷静,不要过分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词与介绍,那些文词只不过是来替该假币圆饰、护航,更不要看到「假币实品」光鲜亮丽、毫无瑕疵,就肯定其为真品,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唯有从图案的设计、定位线段、定位小凹洞与小圆实点、定位参数..等来探讨真、伪,才能在鉴别大清机制币的功力上更加精进,也避免吃亏上当。该款『银、铜』币都是出自该假币之相同钢模,因此不在此赘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