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世界唯一汉文木刻佛经出版中心 | 《金陵刻经处》新书分享会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8-08-15

这里是中国近代成立最早的佛经出版与佛学研究机构,一百五十多年来刊布佛经数百万卷,培养大量佛学人才,被誉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的中心。


如今,这里是中国仅存的刻经机构和收藏木刻佛教经典像版的文物中心,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汉文木刻佛经出版中心。现存十二万五千余块经版,完整地保存了雕版水印和线装函套等传统工艺,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保护单位,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


这里就是金陵刻经处




2018年8月19日(周日)14:30,“江苏符号”系列丛书《金陵刻经处》作者、著名学者薛冰将携新著做客金陵刻经处,与几位嘉宾共同对话一段激荡思想、雕刻时光的故事。当晚19:30,江南剧院还将有南京市话剧团年度原创历史大剧《杨仁山》专场演出,欢迎参加。




人文与艺术夏季论坛  第四讲

《金陵刻经处》新书分享会

部分图片承蒙《中国书房》杂志提供,特此致谢



公元1898年9月23日,谭嗣同在家中约见了从南京远道而来的一位年轻人,他神色凝重对来人说:现在京城局势紧张,万一有什么变故,我身受皇恩,不能逃脱,但你要不顾一切,回到南京去侍奉老师。

 

年轻人与谭嗣同洒泪而别。


第二天,谭嗣同就在浏阳会馆被捕。四天以后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他与另外五名一同赴死的维新同仁,被称作“戊戌六君子”。而谭嗣同临终前心心念念的那位老师,正是这位年轻人的父亲、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大名鼎鼎的杨仁山居士(名文会,1837-1911)。


杨文会居士

 

两年前,身为江苏候补知府的谭嗣同,正是因为在南京跟随杨仁山研习佛法,深受大乘佛教积极入世、无我度生精神的感召,不仅写下了戛戛独造、冲决网罗的名著《仁学》,也以舍身成仁的一死,完成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历史使命。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杨仁山,就没有后来的谭嗣同。

 

杨仁山是什么人?

 

他自幼生长官宦世家,早年曾入曾国藩幕,深受赏识,面对晚清危急存亡的社会现实,他从大乘佛教中看到了进取精神和救世情怀,进而发愿以毕生精力,弘法利生。1866年,他与同仁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融雕版、印刷、流通、佛学研究及教育于一体的私人佛经出版机构——金陵刻经处,成为近代中国佛教命运的转折点。中国近现代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复兴的恢宏篇章,由此正式启动。杨仁山本人,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佛学复兴之父”。


《金陵刻经处重印经书因缘略记》

 

谭嗣同去世十几年后,75岁的杨仁山居士在金陵刻经处安然辞世,而他筚路蓝缕开创的佛经刊刻与佛学教育事业,却仍旧薪尽火传,普照众生。

 

又过了十几年,当年与谭嗣同一道鼓吹变法的梁启超来到南京,问道于“竟无先生吾师”,言辞恳切、执弟子礼甚恭,这位被梁启超尊奉有加的欧阳竟无先生(1871-1943),正是杨仁山弟子,金陵刻经处第二代的掌门人物,也是近代著名的佛学大师。


梁启超致欧阳竟无信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这样写道:

 

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相关。……今代治佛学者,十九皆闻杨文会之风而兴也。

 

的确,近代中国思想史上,金陵刻经处影响所及,几乎泽被整个学界,诸如沈曾植、汪康年、陈三立、章太炎、梁漱溟、汤用彤、熊十力、吕澂、太虚等著名学者,都与金陵刻经处有着密切关系。


1914年鲁迅为母亲六十寿辰捐刻的《百喻经》


金陵刻经处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佛教文化机构。今天的金陵刻经处,是中国仅存的一家刻经机构和收藏木刻佛教经典像版的文物中心,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汉文木刻佛经出版中心。现存十二万五千余块经版,完整地保存了雕版水印和线装函套等传统工艺,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保护单位,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既体现着深厚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底,也洋溢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精神,推动了中外学术文化交流。





2018年,著名学者、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薛冰先生出版了新著《金陵刻经处》。全面梳理了金陵刻经处的历史源流,探究其思想意义,力求准确呈现金陵刻经处的卓越贡献,并插配多幅珍贵历史照片,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