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种抗菌素(二)

 怀瑾抱玉张兆旺 2018-08-15

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是为数不多的热稳定性的抗生素,因而广泛应用于培养基配置。中国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广谱抗生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科技成果之一。它开始研制于1967年,成功鉴定在1969年底,取名庆大霉素,意指庆祝九大以及庆祝工人阶级的伟大。庆大霉素[Gentamicin,正泰霉素(gentamycin]系从放线菌科单孢子属发酵培养液中提得,系碱性化合物,是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庆大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罗红霉素

锁定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英文别名为ClaramidRulid,西医药物,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其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类似,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

药品名称

罗红霉素

外文名称

Roxithromycin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

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

用法用量

每日2次,每次150mg,或每日1300mg

胶囊

化学分子式

C41H76N2O15

目录

1. 1 化合物简介

2. 基本信息

3. 物化性质

4. 安全信息

5. 生产方法

6. 用途

7. 2 药典标准

1. 鉴别

2. 检查

3. 含量测定

4. 类别

5. 贮藏

6. 制剂

7. 3 药物说明

1. 分类

2. 剂型

3. 药理作用

4. 药代动力学

5. 适应症

6. 禁忌症

7. 注意事项

1. 不良反应

2. 用法用量

3. 药物相互作用

4. 4 专家点评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罗红霉素

中文别名:蓓克;郎素;罗力得;罗迈新;迈克罗德

英文名称:(E)-roxithromycin

英文别名:roxyithromycinbiaxsigBrilid;MakrodexRomycinRoxithromycinumRulidRulideRu-28965Surlid

CAS号:80214-83-1

罗红霉素

分子式:C41H76N2O15

分子量:837.04700

精确质量:836.52500

PSA216.89000

LogP2.2096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密度:1.25g/cm3

熔点:115- 120ºC

沸点:864.7ºC at 760 mmHg

闪点:476.7ºC

折射率:1.535

储存条件:2-8ºC

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E),比旋度为-82°-87°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2941500000

危险类别码:R22

安全说明:S26

危险品标志:Xn

生产方法

以红霉素为原料,和盐酸羟胺在三乙胺和甲醇中反应,生成肟,然后和甲氧基乙氧基甲基氯在丙酮中反应,即得罗红霉素。

用途

本品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1]

药典标准

鉴别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786图)一致。如不一致时,可取本品适量,加丙酮适量,溶解,在室温挥发至干,测定。

检查

1碱度

取本品0.1g,加水150ml,振摇制成每1ml中约含0.7mg的混悬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H),pH值应为8.010.0

2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4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除二甲基甲酰胺峰(用流动相制成0.001%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同法测定,按保留时间定位)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4倍(4.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1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3残留溶剂

甲醇与丙酮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置顶空瓶中,精密加二甲基亚砜5ml使溶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甲醇和丙酮适量,用二甲基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甲醇0.12mg、丙酮0.20mg的混合溶液,精密量取5ml置顶空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P第二法)测定,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40,维持5分钟,以每分钟30的速率升至200,维持3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3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105,平衡时间为30分钟。取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各成分峰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均应符合规定。

二甲基甲酰胺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二甲基亚砜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二甲基甲酰胺适量,用二甲基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二甲基甲酰胺4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P第三法)测定,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似)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20,维持4分钟,以每分钟30的速率升至200,维持5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30;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应符合规定。

4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M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3.0%

5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6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D)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67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5)-乙腈(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取罗红霉素对照品和红霉素标准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1mg的混合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罗红霉素峰的保留时间约为14分钟,其与红霉素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0,罗红霉素峰与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95处杂质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0,与相对保留时间约为1.2处杂质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2.0

2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罗红霉素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类别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制剂

1)罗红霉素干混悬剂2)罗红霉素片(3)罗红霉素分散片4)罗红霉素胶囊5)罗红霉素颗粒 [2]

药物说明

分类

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

剂型

1.片剂:50mg75mg150mg

2.胶囊:50mg75mg150mg

3.颗粒:25mg50mg75mg

药理作用

罗红霉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半合成的14元大环内酯类药。其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主要是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基结合,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移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其特点是能较快进入巨噬细胞、肺细胞、肺泡、多形核白细胞内。罗红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其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罗红霉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比红霉素略差,对嗜肺军团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罗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外)、链球菌(包括ABC型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但G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斯特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脑炎弓形体、衣原体、支原体、溶脲脲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也具有一定作用;对螺旋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较弱。罗红霉素能抑制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对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支原体及军团菌等的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对沙眼衣原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效,对梅毒螺旋体有效。

药代动力学

罗红霉罗红霉素耐酸而不受胃酸破坏,从胃肠道吸收好,血药浓度高(罗红霉素峰值血药浓度为所有大环内酯类药中最高者)。口服单剂量150mg2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平均为6.67.9μg/ml。药物吸收后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比红霉素高。在扁桃体、鼻窦、中耳、肺、痰、前列腺及其他泌尿生殖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可达有效治疗水平。但在母乳中含量很低。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及血药峰值浓度与剂量成正比。罗红霉素蛋白结合率在血药浓度2.5mg/L时为96%,清除半衰期为8.415.5h,远比红霉素长。药物主要随粪便以原形药物排泄,也有部分以脱糖代谢物排泄。另有约7.4%经尿液排出。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延长,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严重肝硬化患者,半衰期可延长两倍。罗红霉素吸收速率不受年龄的影响,一般不良反应少,毒性低。

适应症

1.适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

2.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适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和非特异性尿道炎(宫颈炎)。

4.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禁忌症

对罗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患者对一种大环内酯类药过敏时,对其他大环内酯类药也可能过敏。

2.慎用:1)肝功能不全者;(2)孕妇、哺乳期妇女。

3.长期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罗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需监测茶碱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罗红霉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较低(总发生率约为4%)。

1.较为多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但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

2.偶见轻微的皮疹、荨麻疹、瘙痒、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3.少数患者用药后偶可出现肝功能异常。

4.少数患者用药后偶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用法用量

1.成人:1)一般感染的治疗:每次150mg,每天2次;或每次300mg,每天1次。(2)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轻度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时间延长一倍(每次150mg,每天1次)。(3)肝功能不全时剂量:严重肝硬化者的半衰期延长至正常水平2倍以上,如确实需要使用,则150mg每天1次给药。(4)老年人剂量:不需调整剂量。

2.儿童:每次2.55mg/kg,每天2次。

药物相互作用

1.罗红霉素与磺胺甲基异噁甲基异噁唑联用(119),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抑制作用可提高24倍,耐药性的发作率可从47.2%下降至10.0%

2.罗红霉素与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奥美拉唑)联用时,不会改变两者的系统生物利用度,但可使罗红霉素在胃中的局部浓度升高,这种效应可能有助于罗红霉素和质子泵抑制剂联用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3.罗红霉素与华法林同用时,罗红霉素可能会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升高华法林血药浓度,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4.罗红霉素与苯并二氮卓药(如普阿唑仑、地西泮、咪达唑仑、三唑仑)合用,可抑制负责苯并二氮卓代谢的肝酶,通过减少清除率,延长半衰期和增加分布容积导致苯并二氮卓药血药浓度升高。

5.罗红霉素与匹莫齐特同用,可能抑制匹莫齐特的代谢,导致后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增高,引起某些心血管不良反应,如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和猝死。

6.罗红霉素与地高辛同用,可清除肠道中能灭活地高辛的菌群,导致体内陆高辛降解减少,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

7.罗红霉素与丙吡胺同用,可能导致丙吡胺血药浓度水平升高。

8.罗红霉素与阿司咪唑同用,可能导致阿司咪唑血药浓度水平升高。

9.罗红霉素与环孢素同用,罗红霉素可能促进环孢素的吸收并干扰其代谢,使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

10.罗红霉素与麦角胺衍生物合用可致急性麦角中毒(如末梢血管痉挛)。

11.罗红霉素与避孕药同服,对口服避孕药的效用没有影响。

12.罗红霉素对卡马西平、雷尼替丁基本无影响。

13.罗红霉素对茶碱的药动学影响与红霉素相似,但较轻,可使茶碱半衰期延长8%,消除降低16%,和茶碱合用时,不需减少茶碱的剂量,但应监测其药物浓度。

14.与红霉素不同,罗红霉素对卡马西平的药动学参数没有影响,可以同时使用。

专家点评

罗红霉素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活性与抗菌谱和红霉素相近。是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国外报道,对1313例上、下呼吸感染患者口服罗红霉素,每天200600mg,连续314天,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8%58%。另一项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对3240例患者进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效率为96%,下呼吸道感染中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有效率为94%,肺炎的有效率为95%。另一报道,对180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143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口服罗红霉素,每次150mg,每天2次,连续714天,结果对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7%96%96%,对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7%94%95%,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国内报道,对50例呼吸系统患者应用罗红霉素治疗,每次150300mg,每天2次,连续710天。结果咳嗽、咳痰、咽喉痛症状消失天数为4.74±1.71天,临床痊愈率为70%,临床有效率为90%,细菌学清除率为87.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某医院对6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患者(男29例,女39例,年龄356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口服罗红霉素,每次0.15g,每天2次,连续20天;对照组29例口服米诺环素,每次0.1g,每天2次,疗程同前。结果两组分别治愈32例和25 [3]

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和链阳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

竹桃霉素

罗红霉素

交沙霉素

醋竹桃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美欧卡霉素

罗他霉素

地红霉素

氟红霉素

替力霉素

噻霉素

林可胺类

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

链阳菌素类

普那霉素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参考资料

  • 1. 罗红霉素 .摩贝化合物百科[引用日期2017-04-24]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 3. 罗红霉素 .医学百科[引用日期2017-05-02]

词条标签:

医学

罗红霉素片

锁定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罗红霉素片,用于治疗由罗红霉素敏感病原体导致的感染。耳、鼻、喉感染: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脓疱病泌尿生殖道感染: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药品名称

罗红霉素片

药品类型

工伤医保乙类双跨

汉语拼音

Luo Hong Mei Su Pian

用途分类

抗生素类

目录

1. 1 成份

2. 2 性状

3. 3 适应症

4. 4 规格

5. 5 用法用量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罗红霉素
  结构式


  分子式:C41H76N2O15
  分子量:837.07

性状

白色薄膜衣片。

适应症

用于治疗由罗红霉素敏感病原体导致的感染。
  耳、鼻、喉感染: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
  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脓疱病
  泌尿生殖道感染: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规格

罗力得150mg 罗力得300mg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饭前15分钟或空腹(如饭后3小时)用足量的液体送服,完整吞咽。空腹服用本品是疗效最佳。
  剂量和给药方法视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患者的综合健康状态而定。一般疗程为510日。
  成年人可每天早上服用300mg薄膜包衣片一片,每日一次;或150mg一片,每日二次;或150mg两片,每日一次。体重低于40kg的患者不适干一次服用300mg
  肝功能受损患者的用药剂量-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每日剂量应减半(参见【注意事项】)。
  肾功能受损患者的用药剂量-根据可得到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一般不需要对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剂量调整。
  不过,建议对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血清中罗红霉素浓度的监测,如有必要,应减小剂量或者延长用药时间间隔。
  如果肝肾功能都严重受损的患者,需常规监测血清中罗红霉素浓度,如有必要,应调整剂量。
  老年患者的用药剂量-如果肾功能的受损纯粹是年龄相关的,一般不需要减小剂量。
  用药持续时间视临床和细菌学结果而定。如果感染体征消退,治疗应继续再进行至少两天。
  对链球菌致感染的治疗至少为10天,以防止复发和后期并发症。这也适用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治疗。
  但是,除非有可得到的临床经验,服用罗红霉素不应超过4周。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偶尔地(≥0.1%-<1%),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可以导致不同严重程度的过敏反应。这些过敏反应大多为皮肤和粘膜反应,诸如发红,伴有或不伴有搔痒或紫癜发红和肿胀,更罕见脸部、舌和/或喉部的肿胀,以及呼吸困难甚至有发生致死性休克的可能。在这些病例中,罗红霉素应立即停药;在某些情况下,应立即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电击治疗)。
  胃肠道不良反应:
  罗红霉素用药经常(≥1%-<10%)会导致胃肠道紊乱,诸如恶心、干呕和/或呕吐、胃痛以及腹泻,在罕见的病例(≥0.01%-<0.1%)中,它会导致出现便血性腹泻或者伪膜性肠炎。
  对肝脏和胆管的影响:
  偶尔地(≥0.1%-<1%),有报告显示血清中转氨酶(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胆红素的水平出现一过性增高。在罕见(≥0.01%-<0.1%)的病例中,曾经观察到伴有胆汁淤积的肝细胞损害(肝炎)。
  胰腺:
  在罕见(≥0.01%-<0.1%)的病例中,在使用罗红霉素治疗期间或者治疗之后,观察到胰腺炎的体征。一旦治疗停止,这些体征是可逆的。
  心脏:
  在极罕见(<0.01%)的病例中,报告有QT间期的延长以及心律失常,诸如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神经系统:
  在罕见(≥0.01%-<0.1%)的病例中,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或者感觉异常的症状。在罕见(≥0.01%-<0.1%)的病例中,也曾有过味觉和/或嗅觉紊乱的报告。
  其它信息:
  任何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都会导致对所用药物不敏感的病原体的增殖。因此,留心任何有这些病原体导致的继发感染体征是很重要的。对任何继发感染都应予以适当的治疗。
  在罕见(≥0.01%-<0.1%)的病例中,可能会出现由念珠菌导致的双重感染,例如口腔和阴道粘膜感染。
  不良反应的治疗
  伪膜性肠炎:
  对于这种病例,医生必须根据情况考虑停止罗红霉素治疗,如有必要,应立即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使用那些已经被临床确认有效的特殊抗生素和化学治疗)。不应服用抑制蠕动的药物。
  严重急性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反应):
  对于这种病例,必须立即对罗红霉素进行停药处理,并采取常规的急救措施(例如使用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拟交感神经药,如有必要,进行通气治疗)。

禁忌

罗红霉素禁止用于:对活性物质罗红霉素、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或者对本品中任何其它成分过敏的患者。
  由于存在导致血管收缩增强的危险,含有麦角胺或者双氢麦角胺的药物不能与之联合用药(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应在对下列情况的患者进行风险和获益的认真评价之后,再给患者服用罗红霉素:
  先天或获得性QT间期延长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
  临床相关的心动过缓
  症状性心脏衰竭
  有心律失常的病史
  同时服用能够延长QT间期的药物(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在罗红霉素的延长使用期间,应对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监测。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应服用罗红霉素。然而,如果明确需要使用罗红霉素治疗,则需要对肝功能实验室参数进行监测。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剂量应该减半(参见【用法用量】)。
  如果在治疗期间或者在治疗开始后第一周内,出现严重持续的腹泻,应考虑是否为伪膜性肠炎发作(参见【不良反应】部分)。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即使在正确用药时,该药物仍然能够充分影响反应(例如眩晕-参见【不良反应】),从而使患者驾驶、操作机器或者无稳固支持下工作的能力受损。这些作用在治疗开始阶段、剂量加大后以及与酒精共用时更常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
  无在妊娠期使用罗红霉素的临床经验。虽然在各种动物体内进行的相关试验表明无致畸作用或者胎儿毒性作用,除非经过对风险和获益进行仔细评价后认为罗红霉素有明确指征,否则罗红霉素还是不应在妊娠期用药。
  哺乳期
  没有在哺乳期使用罗红霉素的临床经验。在母乳中分泌的罗红霉素的量非常小(不到服用剂量的0.05%)。但是,哺乳婴儿可能会出现肠内菌群紊乱、白色念珠菌定殖和致敏作用。因此,除非经过对风险和获益进行仔细评价后认为罗红霉素有明确指征,否则罗红霉素不应在哺乳期用药。在这些病例中,建议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见儿童剂型(罗力得分散片剂50mg)说明书

老年用药

见【用法用量】部分。

药物相互作用

避孕药
  在罕见的病例中,尤其是出现诸如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紊乱的病例中,避孕药丸可能不可靠。因此,在使用罗红霉素治疗期间,建议使用非激素避孕措施。
  麦角胺/双氢麦角胺
  罗红霉素和麦角胺或双氢麦角胺的联合使用可以导致循环障碍,尤其是手指和脚趾。
  茶碱
  使用高剂量茶碱的患者如果使用罗红霉素,可以导致血清中茶碱水平的提高,增加茶碱的毒性。因此,在使用罗红霉素治疗期间,应对血清中茶碱的浓度进行监测。
  抗凝血药
  在联合使用罗红霉素和维生素K抗凝血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报告有出现血凝抑制增强的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加,以及Quick值下降)。在这类药物与罗红霉素共用时,应对凝血参数(Quick值、INR或者PR)进行监测。
  不过,药理学研究并没有显示罗红霉素与华法林之间有任何的相互作用。
  地高辛及其它强心苷类药物
  罗红霉素能够增加地高辛的吸收。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也有类似现象。因此,应对联合使用罗红霉素与地高辛或其它强心苷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血清中的强心苷药物浓度也需进行监测。
  咪达唑仑
  罗红霉素与咪达唑仑的联合用药可以增加咪达唑仑的生物利用度和消除半衰期,加强其药效。
  环孢菌素
  罗红霉素与环孢菌素的联合用药可以导致血清中环孢菌素浓度增加。通常不需对环孢菌素的剂量进行调整。但是,建议对血清中环孢菌素浓度进行监测,并特别注意患者的肾功能。
  能够延长QT间期的药物
  一些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其它一些能够延长QT间隔的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不建议罗红霉素与以下药物联合使用:
  A类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双异丙吡胺)
  神经镇静药,例如匹莫齐特、抗抑郁药
  某些非镇静抗组胺药,例如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西沙必利
  这种联合给药可以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型室速。
  罗红霉素与下列药物之间无相互作用:制酸剂
  —H2-受体拮抗剂
  卡马西平

药物过量

对于药物过量的病例,应采取能够促进药物消除的措施,并对症进行治疗。目前尚无特异的解毒剂。
  药物过量的症状:至今为止,没有观察到药物过量的病例。药物过量可能会导致显著的胃肠不良反应,而且,在某些病例中,也会导致肝脏毒性(参见【不良反应】)。

药理毒理

药理:
  一般抗菌谱
  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主要起到抑菌作用。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下列细菌被认为对罗红霉素敏感:
  革兰氏阳性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无乳链球菌;缓症链球菌、血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
  非典型病原体——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阴道加特纳氏菌;嗜肺军团菌;军团菌属;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
  革兰氏阴性菌——百日咳菌;卡他莫拉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属;杜克雷嗜血杆菌
  厌氧菌——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动弯杆菌属;丙酸杆菌;放线菌属;双歧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
  下列病原体对罗红霉素中度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敏感)
  耐药株-肠杆菌属对罗红霉素耐药,假单胞菌属和难辨梭菌也如此。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株(MRSE)一般也对罗红霉素耐药。
  葡萄球菌的其他属,诸如溶血葡萄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有时对罗红霉素耐药,耐青霉素G的肺炎球菌和肠球菌素总是对罗红霉素耐药。
  作用机理:
  罗红霉素的抗微生物作用基础是通过与50s亚单位的细菌核糖体进行结合,抑制核糖体蛋白的合成。
  临界值:
  至今为止,德国医药业工业标准委员会(DIN)还没有对罗红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的临界值进行任何规定。与之相似,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也没有对其进行指导建议,在欧洲亦是如此。红霉素一般被用作测定病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的试验药物。事实上,在红霉素和罗红霉素之间存在完全的交叉耐受性。正因为此,从红霉素敏感性试验得到的结果也同样适用于罗红霉素。
  红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临界值如下所述:
  *德国工业标准[德国标准]DIN 58940-敏感≤1mg/L;中等敏感24mg/L;耐药≥8mg/L
  *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对于某些菌属,获得性耐药的流行程度因地点和时间而异。因此,尤其在严重感染的治疗中,需要获得当地的细菌耐药情况。
  毒理:
  重复给药毒性:对大鼠和猴持续4周口服高剂量(400mg/kg/天)罗红霉素可导致肝脏毒性作用。大鼠还表现出雄性器官、胰腺内分泌、牙齿以及骨的毒性反应。此外,由于钙吸收减少,出现骨钙负平衡。
  在犬体内,出现肝脏和雄性生殖腺的毒性变化,罗红霉素给药超过六个月后,还会导致胰腺外分泌部的毒性变化。
  在幼犬体内,罗红霉素从给药第六天起,可导致软骨骨化。在幼猴体内,口服高剂量罗红霉素超过四周后,可导致股骨骺软骨的组织学变化。
  在生殖研究中,给大鼠、小鼠和家兔母体毒性剂量后,可导致流产增多及胎儿体重下降。
  罗红霉素可穿过胎盘,胚胎内药物浓度可达到母体血药浓度的25%左右。
  基因毒性:基因毒性的标准试验结果为阴性。

药代动力学

单次给药后的吸收
  在口服罗红霉素后,受试志愿者表现出对活性物质的快速吸收。口服后的吸收率约为60%。在给药15分钟后可在血清中监测到罗红霉素,在大约2小时后血中药物浓度达到最大。单次给药150mg的成年受试志愿者得到下列数值:
  平均血浆中药物浓度最大值6.6mg/L,给药12小时后血浆中浓度均值为1.8mg/L
  罗红霉素表现出非线性动力学。
  重复给药后的吸收
  12小时后重复给药150mg可在24小时内得到对敏感病原体的有效血浆药物浓度。每12小时重复给药可在24天达到稳态。
  活性物质的平均浓度如下:最大血浆药物浓度为9.3mg/L,最低血浆中浓度为3.6mg/L(在即将进行下次12小时给药之前)。
  每24小时给药300mg罗红霉素11天后,最大血浆药物浓度为10.9mg/L。由于罗红霉素的动力学为非线性,这一数值比预期的要低。在稳态时,24小时后残留药物浓度为1.7mg/L
  特殊患者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
  老年患者
  单次给药300mg薄膜包衣片后,大约1.5小时后达到最大血浆药物水平,平均为17.8mg/L。在老年患者体内,对线性动力学的偏离更为明显。
  因此,重复给药后的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增加值比预期的要低。
  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单次给药300mg薄膜包衣片后,2.2小时后达到最大血浆药物水平,为10.2mg/L24小时后,血浆中药物水平仍可达到3.4mg/L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罗红霉素的分布体积为0.4L/kg。口服给药后,在肺、前列腺、附睾和皮肤中得到高浓度的罗红霉素。但是,无脑脊膜炎症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不到罗红霉素的存在。
  罗红霉素在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嗜中性白血球细胞中积累。
  蛋白结合
  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具有浓度依赖性,主要与酸性α-1-糖蛋白结合。血清中罗红霉素浓度增加时,游离罗红霉素的比例上升。在0.84-4.2mg/L的浓度范围内,血清蛋白结合率在96.4%93.3%之间,血清中药物浓度为8.4mg/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86.6%,血清中药物浓度为12.6mg/L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73.4%
  代谢
  约有35%的罗红霉素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已鉴定出三种代谢物,可在尿液和粪便中检测到。
  血清中的半衰期
  在成年人体内,血浆中药物消除半衰期约为8-12小时,在儿童体内,这一数值为20小时。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药物的半衰期延长。
  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的药物消除半衰期约为16小时。
  排泄
  罗红霉素在胆汁中消除,约有54%经粪便排泄。约30%的在粪便中被消除的药物含有失活的代谢物。尿液中,给药剂量的10%左右的药物为原形。肾廓清率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
  依赖性。总的(total)廓清率和肾外(extrarenal)廓清率如下:
  Cltot=3.63±0.49ml/min
  
Clextrarenal=3.24±0.59ml/min
  约有给药剂量的10-20%的药物随呼吸排除。

  生物利用度
  在1985年,对12名志愿者进行了一项生物利用度研究,与参比物质相比,得到如下结果:


  数据为计算值和实际范围。

贮藏

室温存放。

包装

铝塑泡眼包装。

有效期

24个月。

[1]

参考资料

药品名称:庆大霉素

外文名称:Gentamicin

目录

1. 1 化合物简介

2. 基本信息

3. 物化性质

4. 安全信息

5. 发现历史

6. 2 药物说明

1. 分类

2. 剂型

3. 药理作用

4. 药代动力学

5. 适应症

6. 用法用量

7. 注意事项

1. 不良反应

2. 禁忌

3. 药物相互作用

4. 物质毒性

5. 中毒

6. 3 专家点评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庆大霉素

外文名称

Gentamicin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主要适用症

治疗细菌感染

主要用药禁忌

对于肾功能不全者或长期用药者

是否纳入医保

纳入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庆大霉素

中文别名:正泰霉素;宝乐;小儿利宝;艮他霉素;庆大

英文名称:Gentamicin

英文别名:GENTAMYCINEGentavetGentacycolAmpullenCidomycinGenmycinGentalin

CAS号:1403-66-3

分子式:C60H123N15O21

分子量:1390.71000

精确质量:1389.90000 PSA627.1700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透明琥珀色液体

密度:1.3 g/cm3

沸点:669.4ºC at 760 mmHg

闪点:358.6ºC

蒸汽压:8.85E-21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3004909090

中国海关编码:3004909090 [1]

发现历史

王岳,乳名钟五,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19158月出生于上渡通明巷。上世经商,开王大盛烟铺,有200多年历史。其父蔼庐,清末秀才,以文章、书法闻名,是福州一个颇有名气的文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光复后担任省建设厅、财政厅秘书。王岳幼承父教,秉性刚直,待人诚恳,勤学好问,勇于进取,十二岁(1927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1929年转入福州三一中学,学习刻苦,名列前茅。

1933年王岳高中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3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继续留校攻读化学研究生兼任助教。不久,日本侵略军进犯华北,北平沦陷,他被迫辗转于昆明。19398月,他到昆明的清华大学植物生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翌年3月,聘为成都华西大学讲师,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

19418月,他经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荐引,赴美国新泽西州的洛格斯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在著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抗生素研究先驱、链霉素和新霉素的发现者瓦格斯曼教授的指导下,他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完成全部研究课题,1943年以优异成绩取得微生物博士学位,获得SIGMX学会的金钥匙奖,并受聘为美国默克药厂化学治疗研究所研究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的导理师瓦格斯曼教授很器重他,劝他留在美国从事微生物研究工作,并给他提供优厚的就业和科研条件。但他认为,中国尽管贫穷落后,毕竟是自己的祖国,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返回祖国,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献身。特别是在19439月爆发的全美华侨抗日救国浪潮的推动下,他于1944年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毅然回国。

19444月到194812月,他受聘为中央卫生实验院技师。1947年,他发表了探讨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沼气过程的一系列变化的论著,这在中国是首创。他还发表了介绍各种新抗生素的学术论文,希望能够推广和进行试验,以发展中国的抗生素事业。但是,他的满腔热情得不到当时政府的重视,没能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使他感到失望。早在学生时期,他就关心中国农村的卫生事业,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农村粪便的科学处理。后来在教学之余,他常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留学回国后,又继续进行农村卫生和农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不少建议和意见。在1947年,他首次发表了探讨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沼气过程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论著,这在中国是首创。可是国民党当局对他的研究成果根本不重视,他的科学救国的理想和抱负成了泡影。他感叹自己十年寒窗最终一事无成

19491月,他被聘任为福建研究院研究员,3月转任协和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4月,任福建师范学院教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解放初期,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把抗生素作为战备物资,对中国实行禁运。当时正是世界各国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国内却极度缺乏抗生素药品,在这紧要时刻,王岳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国为民分忧,立志要填补祖国医药学上的空白。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1953年他在福建师范学院简陋的条件下首创抗生素研究室,开始了筛选抗生素的研究。1954年,受聘兼任中科院菌种保藏委员会研究员、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初创时期,他因陋就简,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医用抗生素作为长远的研究方向。经过努力,终于在1955年从链丝菌中找到对癌症有一定疗效的放线菌素“2321”的产生菌,并提取结晶样品,随后在全国第一次抗生素学术会上作了详尽的报告。他的这一发现,为中国找到了第一个抗生素药品,随即投入生产。他重视从实际出发确定研究项目,努力发展抗菌素研究的新领域。1965年,他在中国首先提出从小单孢菌中寻找新抗生素的研究领域。

1966年,他和助手从小单孢菌中分离到闻名全国的庆大霉素产生菌,并在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大庆时正式投产。据统计,自投产到1985年,全国有40家工厂生产,产量达868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庆大霉素的发现,将中国抗生素研究、生产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为中国医药界做出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迫害。身处逆境仍动摇不了他对祖国的忠诚,他说:我深切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伟大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者最信科学三十年来的科研实践证明,科研必须由党来领导,只有按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科学研究,结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进行研究,科研就不会迷失方向。因此,他在困境中,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译作,掌握国内外微生物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请他出来工作,他提出了研究微生物新领域的战略设想,并且翻译出版了20多万字的《生物学家的物理化学》一书,受到科学界的高度评价。

1978年,他参加审编的《抗生素生物理化特性》一书和庆大霉素的研究成果都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是年1011日,他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19791月,他当选为民革第五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委,不久,又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岳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担任了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并兼任福建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教授;当选为福建省科协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等职,还曾被评为福建省职工劳动模范。

王岳既从事科研工作,又从事教学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福建微生物研究所不断开创科研新局面。他坚定科研必须改革才有出路的信念,经常深入省内外有关工厂,在生产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提出改革意见,签订了30多个技术协作项目。他还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对他们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事业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他治学严谨,重视不断更新知识。在他的认真教诲、精心指导下,许多学生已成为国内科研、教学和建设的骨干。

1980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成功地制备了庆大霉素C族的、各单组份的国家标准品。1981年,他在中国首先倡导并组织干发酵产出沼气的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现已成为中国北方农村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工艺。1982年,他所领导的微生物研究所又从小单孢菌分离到疗效更高、更为安全的抗感染的新的氨糖类抗生素,这就是紫苏霉素和武夷霉素的产生菌。同时,他还提出开辟酶抑制剂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新领域的设想,不久就组织实施。是年,他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微生物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参观了美国太空研究中心、科研机构和大学、制药厂等,签订了学术交流、选派研究生的协约,带回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样品。他还在国际微生物研究中心瓦格斯曼研究所的讲坛上作了自己研究工作情况和成果的报告,使美国的科学家们感到震惊。母校洛格斯大学授予他该校“R”纪念章荣誉。是年他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1983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找到当代用于器官移植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的产生菌,后又找到几种胃蛋白酶抑制剂的产生菌,这些新发现,引起全国医药界的强烈反响,大大推动中国器官移植和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开展,把中国抗生素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领域,并产生深远的影响。19551月,福建省政协召开第一届委员会会议,他作为科学技术界委员,出席了会议。1959年和1964年,他被推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协商。198310月,他当选为民革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846,当选为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席。次年11月,出席全省各民主党派为四化服务双先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就在这一年,发现自己患了晚期胃癌,他认为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为自己提出一息尚存、奋斗不已的座右铭,抓紧时间多做工作。在医院手术后一个多月,他就到研究所听取工作汇报,修改工作总结,制订工作计划,表现了顽强的精神。

1985年,他被民革中央推荐出席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但是在会前,癌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他于198597日在福州逝世,享年70岁。

他共发表了60多篇(部)科研论著和译作,主编了《抗生素》一书。他热心协助地方研究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生产问题。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为纪念他对微生物事业的贡献,选编他的67篇论文,出版《王岳教授论文集》。

药物说明

分类

抗生素>氨基糖苷类

剂型

1.片剂:20mg40mg

2.注射剂:20mg1ml),40mg1ml),80mg1ml);

3.缓释片40mg

4.颗粒:10mg40mg

5.滴眼液:4U8ml)。

药理作用

庆大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庆大霉素可首先经被动扩散通过细胞外膜孔蛋白,然后经转运系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不可逆地结合到分离的核糖体30S亚基上,导致A位的破坏,进而:

1.阻止氨tRNAA位的正确定位,尤其是妨碍甲硫氨酰tRNA的结合,从而干扰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诱导tRNAmRNA密码三联体错误匹配,引起完整核糖体的30S亚基错读遗传密码,造成错误的氨基酸插入蛋白质结构,导致异常的、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

3.阻碍终止因子与A位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并阻止70S完整核糖体解离。

4.阻碍多核糖体的解聚和组装过程,造成细菌体内的核糖体耗竭。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吲哚阳性和阴性)属、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奈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包括耐甲氧西西林菌株)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庆大霉素对链球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厌氧菌(拟杆菌属)、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病毒和真菌无效。

药代动力学

肌注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局部冲洗或局部应用后亦可经身体表面吸收一定量。吸收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其中5%15%再分布到组织中,在肾皮质细胞中积蓄,该品可穿过胎盘。分布容积为0.20.25L/kg(0.060.63L/kg)。尿液中药物浓度高。支气管分泌物、脑脊液、蛛网膜下腔、眼组织以及房水中含药量少。蛋白结合率低或很低。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后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成人肌注后的血药峰浓度(μg/ml)一般为按体重肌注剂量(mg/kg)4倍,静滴完毕后可达46μg/ml,婴儿单次给药2.5mg/kg后可达36μg/ml;发热或大面积烧伤患者,血药浓度可能有所降低。T1/2成人为23小时,肾功能衰退者4050小时。发热、贫血、严重烧伤患者或合用羧苄青霉素的患者T1/2可能缩短;但在妇科、外科及烧伤的不同患者间有很大差异。小儿T1/25l1.5小时,体重轻的T1/2较长。该品在体内不代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尿中浓度可超过100μg/ml24小时内排出5093%。新生儿出生3天以内者,给药12小时内排出10%;新生儿出生540天者给药12小时内排出40%。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可从血液中清除相当药量,使T1/2显著缩短。

适应症

1.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新生儿脓毒血症、败血症。

2.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胆道感染等。

3.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除外单纯性尿路感染初治)。

4.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烧伤感感染等。

5.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或结肠手术前准备

6.肌内注射并联用克林霉素或甲硝唑可用于减少结肠手术后感染发生率。

7.鞘内注射可作为铜绿色假单胞菌或葡萄球菌所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室炎)的辅助治疗。

8.庆大霉素也可用于治疗利斯特菌病。

9.庆大霉素滴眼液适用于凝固酶阴性和阳性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淋球菌等所致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眼睑炎、睑板腺炎等。

用法用量

1.1)用于肠道感染或术前准备,每次80160mg,每天34次。(2)肌内注射:①一般剂量:每次80mg8万单位),每天23次,间隔8h;或11.7mg/kg,每8小时1次;共714天。②单纯性尿路感染:体重低于60mg,每次3mg/kg,每天1次;体重超过60mg者,每次160mg,每天1次;或每次1.5mg/kg,每12小时1次。(3)静脉滴注:剂量同肌内注射;将每次剂量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200ml中,使药物浓度不超过1g/L(碱基)(相当于0.1%的溶液),在3060min内缓慢滴入。(4)鞘内或脑室内注射:每次48mg,每231次。将每次剂量(浓度为2g/L)抽入5ml10ml的无菌针筒内,进行腰椎穿刺术后,先留取脑脊液标本送实验室检查,再将装有庆大霉素的针筒连接腰椎穿刺针,使相当量的脑脊液流入针筒内,边抽边推,然后将针筒内的全部药液于35min内缓缓注入,注入时使腰椎穿刺针略向上倾斜,如脑脊液呈脓性而不易流出时,庆大霉素也可用生理盐水注射剂稀释。(5)肾功能不全时剂量:给予首次饱和剂量(12mg/kg)后,对肾功能不全者所用维持量可按以下方法调整:①每次剂量不变(12mg/kg),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100ml×8;②给药间期不变(每8小时给药1次),减少维持剂量;维持量可按下式计算:每次剂量=患者体重(kg×常规用量(mg/kg/患者血肌酐(mg/100ml)。③也可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调整用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0ml,用成人常用量的10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70100ml,用成人常用量的8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5570ml,用成人常用量的6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4555ml,用成人常用量的5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4045ml,用成人常用量的5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3540ml,用成人常用量的4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3035ml,用成人常用量的3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2530ml,用成人常用量的3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2025ml,用成人常用量的2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520ml,用成人常用量的2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15ml,用成人常用量的1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ml,用成人常用量的10%。(6)透析时剂量:血液透析后可根据感染严重程度,按体重补给一次剂量11.7mg/kg

2.儿童:1)口服给药:用于肠道感染或术前准备,每天1015mg/kg,分34次给药。(2)肌内注射:①早产儿或1周以内足月产新生儿:每次2.5mg/kg,每1224小时1次,共714天。②1周以上新生儿或婴儿:每次2.5mg/kg,每12小时1次,共714天。③儿童:每次22.5mg/kg,每8小时1次,共712天。(3)静脉滴注:剂量同肌内注射;将每次剂量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200ml中,使药物浓度不超过1g/L(碱基)(相当于0.1%的溶液),在3060min内缓慢滴入。(4)鞘内或脑室内注射:3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每次12mg,每231次。(5)透析时剂量:血液透析后可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小儿(3个月以上)按体重补给一次剂量22.5mg/kg

注意事项

(1)应监测血药浓度,尤其在新生儿、老年和肾功能不全的患

血药浓度检测

者。

应避免高峰血药浓度持续在12μg/ml以上和谷浓度超过2μg/ml。但外科、妇科、产科或烧伤患者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按计算剂量可能低于最小常用量或超过最大常用量。接受庆大霉素鞘内注射者应同时监测脑脊液内药物浓度。

(2)不能测定血药浓度时,应根据测得的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3)给予首次饱和剂量(12mg/kg)后,有肾功能不全,前庭功能或听力减退的患者所用维持量应酌减:剂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或给药间期不变,每次剂量减少或停用庆大霉素,其维持量可按下式计算:延长给药间期(小时),每次剂量不变(12mg/kg),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100ml)×8减少维持剂量,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剂量=患者体重(kg×常规用量(mg/kg/患者血肌酐值(mg/100ml)。由于庆大霉素在体内不代谢,主要经尿排出,因此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可能引起药物积聚达中毒浓度。

(4)患者应给予充足的水分,以减少肾小管损害。

(5)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

(6)有抑制呼吸作用,不得静脉推注。对链球菌感染无效。由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应使用。

不良反应

(1)曾有报道庆大霉素全身应用合并鞘内注射时引起

大剂量用药容易导致水肿

腿部抽搐、皮疹、发热和全身痉挛等。庆大霉素引起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妥布霉素为高。

(2)发生率较多者有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耳毒性)、血尿、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或尿量减少、食欲减退、极度口渴(肾毒性)、步履不稳、眩晕(耳毒性,影响前庭;肾毒性)。发生率较低者有呼吸困难、嗜睡、极度软弱无力(神经肌肉阻滞或肾毒性)

(3)停药后如发生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需引起注意。不良反应与卡那霉素进近似,用量小时反应较轻.如用量大,疗程长,偶见肠道菌群紊乱,一旦出现即停药,可恢复正常.可有白细胞减少,听力及肾损害.个别病例口周、面部和四肢皮肤发麻,眩晕,耳鸣.偶有过敏性休克,主要症状为呼吸道阻塞及循环障碍、半数以上病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故有人认为该品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可引起罗姆伯格氏症(闭目难立,暗处和洗脸时站不稳)中毒症状。

大剂量用药容易导致水肿

大剂量使用可有尿闭,急性肾衰,及神经系统症状.吸入可有过敏反应,哮喘.滴眼可有水肿,中毒性结膜炎.该品偶可引起呼吸抑制,国内外均有报道。该品还偶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变和中毒性脑病。过敏反应少见,偶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一般不影响药物的继续应用,停药后皮疹很快消退。该品引起过敏性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也偶有所见。该品偶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低血压。该品可引起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改变,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絮浊反应阳性等。二重感染也有发生者。

禁忌

1.对庆大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药过敏者;

2.孕妇(尤其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

药物相互作用

参阅硫酸链霉素。该品与青霉素G联合,几乎对所有粪链球菌及其变种如屎链球菌种、坚忍链球菌均具协同作用。该品与竣苄西林足量联合时,对绿脓杆菌的某些敏感菌株具协同作用(但两种药物不可混合在同一输液瓶内应用,因青霉素类可使氨基糖苷类的血药浓度减低)。该品与头孢菌素类合用时肾脏毒性增加的问题,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权威学者认为目前尚无定论,但从临床经验及有关专著均倾向于二者合用可致肾毒性增加,故临床在选用前宜充分权衡利弊、慎重对待。氨基糖苷类药物相互作用:

(1)与强利尿药(如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联用可加强耳毒性。

(2)与其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联合应用,耳中毒的可能加强。

右旋糖酐连用增加肾毒性

(3)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可致肾毒性加强。右旋糖酐可加强本类药物的肾毒性。

(4)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种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联合应用可致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加强。新斯的明或其他抗胆碱酯酶药均可拮抗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5)本类药物与碱性药(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联合应用,抗菌效能可增强,但同时毒性也相应增强,必须慎重。

(6)青霉素类对某些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氨基糖苷类的联用而得到加强,如目前公认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在应用青霉素的同时可加用链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但对其他细菌是否有增效作用并未肯定,甚至有两种药物联用而致治疗失败的报道,因此,这两类药物的联合必须遵循其适应证不要随意使用。

物质毒性

文献、期刊报道的毒性作用试验数据

编号

毒性类型

测试方法

测试对象

使用剂量

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

静脉注射

成年女性

8200 ug/kg/12D

1.耳毒性——前庭功能发生变化
  2.行为毒性——出现幻觉,感知扭曲
  3.行为毒性——运动行为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

急性毒性

静脉注射

人类

2 mg/kg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

急性毒性

静脉注射

人类

23 mg/kg/1Y-I

1.周围神经毒性——三叉神经感官发生变化

4

急性毒性

肌肉注射

成年男性

8 mg/kg/2W-I

1.眼毒性——视野发生变化
  2.眼毒性——出血
  3.皮肤和附件毒性——毛发变化

5

急性毒性

肌肉注射

婴儿

20 mg/kg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6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6600 mg/kg

1.行为毒性——震颤
  2.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3.胃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7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73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8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71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9

急性毒性

静脉注射

大鼠

7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0

急性毒性

肌肉注射

大鼠

463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1

急性毒性

口服

小鼠

10 mg/kg

1.行为毒性——睡眠时间发生变化 (包括翻正反射变化)
  2.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3.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12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23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3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小鼠

274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4

急性毒性

静脉注射

小鼠

43500 u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5

急性毒性

肌肉注射

小鼠

167 mg/kg

1.行为毒性——运动行为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16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71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17

急性毒性

静脉注射

184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18

急性毒性

肌肉注射

75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19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304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0

急性毒性

静脉注射

88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1

急性毒性

肌肉注射

43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2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135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3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123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4

急性毒性

静脉注射

81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5

急性毒性

肌肉注射

78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6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豚鼠

53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7

急性毒性

皮下注射

豚鼠

740 mg/kg

1.行为毒性——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3.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8

慢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1 mg/kg/10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过氧化氢酶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其他酶

29

慢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140 mg/kg/14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0

慢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400 mg/kg/5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31

慢性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4200 mg/kg/4W-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32

慢性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120 mg/kg/6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量增加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磷酸酶

33

慢性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560 mg/kg/14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34

慢性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720 mg/kg/12D-I

1.免疫系统毒性——细胞免疫应答减少
  2.免疫系统毒性——过敏性免疫延迟

35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大鼠

1890 mg/kg/30D-C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6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大鼠

1050 mg/kg/21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量增加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7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大鼠

700 mg/kg/10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8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大鼠

7280 mg/kg/26W-I

1.血液毒性——红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3.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9

慢性毒性

未报告

大鼠

560 mg/kg/14D-I

1.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40

慢性毒性

未报告

大鼠

420 mg/kg/7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生化毒性——抑制或脱氢酶诱导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其他酶

41

慢性毒性

未报告

大鼠

520 mg/kg/13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血液毒性——其他变化

42

慢性毒性

皮下注射

小鼠

560 mg/kg/7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其他酶

43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600 mg/kg/30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出现蛋白尿

44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1890 mg/kg/30D-C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45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420 mg/kg/2W-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46

慢性毒性

皮下注射

525 mg/kg/21D-I

1.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2.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47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630 mg/kg/21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48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1750 mg/kg/35D-I

1.耳毒性——前庭功能发生变化
  2.耳毒性——耳蜗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49

慢性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560 mg/kg/16D-I

1.耳毒性——前庭功能发生变化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50

慢性毒性

腹腔注射

300 mg/kg/3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出现蛋白尿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其他酶

51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364 mg/kg/4W-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出现蛋白尿

52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60 mg/kg/10D-I

1.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酶

53

慢性毒性

皮下注射

豚鼠

1072 mg/kg/16D-I

1.耳毒性——耳蜗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54

慢性毒性

肌肉注射

豚鼠

2800 mg/kg/4W-I

1.耳毒性——前庭功能发生变化
  2.耳毒性——耳蜗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55

突变毒性

大肠埃希氏菌

250 ug/L

56

突变毒性

大肠埃希氏菌

2 mg/L

57

突变毒性

人类成纤维细胞

75 mg/L

58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500 mg/L

59

生殖毒性

口服

成年女性

10769 units/kg,雌性受孕20 周后

1.生殖毒性——肝胆系统发育异常

60

生殖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750 mg/kg,雌性受孕7-18 天后

1.生殖毒性——新生儿身体变化

61

生殖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660 mg/kg,雌性受孕10-15 天后

1.生殖毒性——新生儿晚产

62

生殖毒性

皮下注射

大鼠

660 mg/kg,雌性受孕15-20 天后

1.生殖毒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63

生殖毒性

肌肉注射

大鼠

900 mg/kg,雌性受孕10-21 天后

1.生殖毒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2.生殖毒性——新生儿体重增加量减少
  3.生殖毒性——新生儿身体变化

64

生殖毒性

肌肉注射

大鼠

1050 mg/kg,雌性受孕8-14 天后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65

生殖毒性

未报告

大鼠

90 mg/kg,雌性受孕9-14 天后

1.生殖毒性——胚胎或胎儿死亡

66

生殖毒性

肌肉注射

1456 mg/kg,雄性配种91 天前

1.生殖毒性——前列腺,精囊,考伯氏腺,附属腺体发生变化

67

生殖毒性

肌肉注射

1456 mg/kg,雌性受孕91 天前

1.生殖毒性——影响母体子宫,宫颈,阴道[2-50]

中毒

庆大霉素细菌耐药现象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本药口服吸收差,肌肉、静脉滴注给药吸收迅速而完全,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半衰期为23h。临床上常与哌拉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联合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在410μg/ml,中毒的血浓度持续> 12μg/ml血药浓度升高易诱发耳毒性。应用中主要对第8对脑神经和肾脏的毒性,3370例临床分析,发生肾毒性的约有4.1%,耳毒性的有2.3%1d的最大剂量5mg/kg,分2次给予。

临床表现

1.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等胃肠道不适,少数出现肝功能改变及引起二重感染。

2.肾毒性表现为非少尿性肾脏损伤或少尿伴急性肾衰竭,前者表现为多尿、血尿、蛋白尿等。个别严重肾脏损害者可因尿毒症死亡。

3.耳毒性表现为头昏、眩晕、耳鸣、共济失调等,有时可见眼球震颤,严重者不能行走、卧床不起,可进展到耳聋。

4.本药引起过敏反应少见,偶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偶见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过敏性休克。

5.本药偶可使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受抑制而引起呼吸抑制,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和中毒性脑病,如出现精神症状、癫痫样发作。

治疗

庆大霉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过量或中毒时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治疗尿毒症、癫痫等。

2.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能有效清除庆大霉素。

3.出现早期肾脏损害时,及时停药,肾损害大多是可逆的。如出现少尿、肾功能不全,应及时停药,10d左右后患者出现多尿期,肾功能的恢复需要数周至数月。

4.耳毒性症状早期发现,及时停药能恢复,一般不再进行性加重。

5.发生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予以相应的处理 [51]

专家点评

庆大霉素为小单孢菌产生的多组分混合物,是目前临床用于抗各种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主要抗生素之一,由于庆大霉素应用广泛,我国现已有一定数量的耐药菌株存在。临床多用于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 [5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5)

参考资料

  • 1. 庆大霉素 .摩贝化合物百科[引用日期2017-04-23]
  • 2. Acta Pathologica et Microbiologica Scandinavica, Section B: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Copenhagen, Denmark) V.78-82, 1970- For publisher information, see ACPADQ. : 81(Suppl 241),73,1973
  • 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 10 Shattuck St., Boston, MA 02115) V.198- 1928- : 303,1002,1980
  • 4.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AMA, 535 N. Dearborn St., Chicago, IL 60610) V.1- 1908- : 138,1621,1978
  • 5. 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 535 N. Dearborn St., Chicago, IL 60610) V.1- 1883- : 211,123,1970
  • 6. Pediatric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P.O. Box 1034, Evanston, IL 60204) V.1- 1948- : 77,848,1986
  • 7. Archives des Maladies Professionnelles de Medecine du Travail et de Securite Sociale. (SPPIF, B.P.22, F-41353 Vineuil, France) V.7- 1946- : 39,259,1978
  • 8.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Cambridge Medical Pub. Ltd., 435/437 Wellingborough Rd., Northampton, NN1 4EZ, UK) V.1- 1972- : 2,100,1974
  • 9. Japa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Japan Antibiotics Research Assoc., 2-20-8 Kamiosaki, Shinagawa-ku, Tokyo 141, Japan) V.21- 1968- : 35,461,1982
  • 10. Japa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Japan Antibiotics Research Assoc., 2-20-8 Kamiosaki, Shinagawa-ku, Tokyo 141, Japan) V.21- 1968- : 30,386,1977

新中国抗生素研制故事:让人又爱又恨、聋了一代人耳朵的庆大霉素

2017-10-02 10:09微生物/药物

庆大霉素(Gentamycin,Gentamicin)过去曾称为艮他霉素或者正泰霉素(Gentamycin的音译),1963年由国外发现,我国于1965年由中科院福建微生物研究所从福州湖泥中分离出庆大霉素产生菌——小单孢菌,于1969年投产并用于临床,当时正值建国20周年大庆,“九大召开之际,取名“庆大霉素有庆祝“九大和庆祝工人阶级伟大之意,因“庆大霉素读音也与Gentamycin相似,因此此名称一直沿用未改。

庆大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抗菌谱较广的广谱抗生素,相比之下,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主要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当时,庆大霉素对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弥补青霉素、链霉素之不足,加上其广谱抗菌作用和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较为明显,造成了很多致聋患者,某些小儿一针庆大霉素导致终身致残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现在全身应用,特别是小儿应用较少。

庆大霉素化学式

庆大霉素口服不吸收,口服应用相对全身应用毒性小,又有广谱抗菌作用,目前仍然以口服方式广泛用作抗细菌性肠炎腹泻药物,也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药物。

但是庆大霉素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研工作者从同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奈替米星(1-N-乙基西索米星)毒性较小这一点上获得启发:将烃基引入主环有可能降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将乙基引入庆大霉素中的一个组分——庆大霉素C1a主环,得到了1-N-乙基庆大霉素C1a,并定名为依替米星(Etimicin),过去曾被称为抗生素89-07”或者爱大霉素”,最终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其毒性远低于庆大霉素。

注意:庆大霉素等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是放线菌产生的,而是小单孢菌产生的,因此英文名后缀不用-mycin而用-micin,可以翻译为“XX米星,例如“小诺霉素现在应称为“小诺米星,但“庆大霉素等名称一直沿用。

国产青霉素菌种据说是上世纪4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防疫处处长汤飞凡,从旧皮鞋上发现的,但说法不一,难有定论。汤飞凡是沙眼衣原体的发现者,国际公认的衣原体之父”。

汤飞凡

春晚节目舞蹈“千手观音在带给观众华美震撼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种震撼。

参与“千手观音舞蹈演出的21名演员全部是聋哑演员,而21名演员中,有18名演员全部是药物致聋,致聋元凶主要是一类在上世纪70—80年代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又称为氨基甙类)抗生素,其代表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其中又以庆大霉素使用最为广泛。

很少有人知道,抗生素及其相关菌种也是一种战略物资,对于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发生战伤感染时,抗生素无疑是救命药,青霉素的发现和用于临床,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第一个投入临床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第二个投入临床使用的抗生素——链霉素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结核杆菌有抗菌作用,这两种抗生素抗菌谱都较窄,而且对于引起烧伤(战伤中常见)创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无效,当时对付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要使用毒性很大的多粘菌素,因此上世纪50—60年代,国内外都在寻找广谱、高效和低毒的新抗生素。

1963年国外发现由小单孢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Gentamicin(也写作Genta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抗菌能力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抗菌活性,毒性也较低,分析其化学结构,与链霉素同属一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国内曾译为艮他霉素”。很显然,Gentamicin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战略物资封锁的情况下,我国很难获取Gentamicin产生菌的菌种,只能立足国内微生物资源自己寻找。

链霉素化学式

1965年,中科院福建微生物研究所的一个研究课题组,在王岳教授的带领下,从福州湖泥中分离出一株小单孢菌,它产生的抗生素正是Gentamicin,自行研制出Gentamicin之后,我国于1969年投产Gentamicin并用于临床。当时正值建国20周年大庆,九大”召开之际,于是将Gentamicin取名为“庆大霉素,有庆祝“九大和庆祝工人阶级伟大之意,因“庆大霉素读音也正好与“Gentamicin”相似,因此此名称一直沿用未改。经临床验证,庆大霉素对于枪伤、烧伤等战伤感染具有良好疗效。

庆大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抗菌谱较广的广谱抗生素,能弥补青霉素、链霉素之不足,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加之庆大霉素相对当时容易引起过敏的青霉素和链霉素而言,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于上世纪70—80年代在国内获得了广泛应用。庆大霉素毒性较低,主要表现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有毒性——耳毒性和肾毒性,其肾毒性通常是不严重和可逆的,但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较为明显,而且往往是不可逆的,部分敏感患者只需一针庆大霉素就可能导致永久致聋,小儿往往更加敏感,因此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上世纪70—80年代导致小儿药物致聋的案例相当多,某些小儿一针庆大霉素导致终身致残的情况并不少见。当时国内医疗界有句俗语:四环素毁了一代人牙齿,链霉素(泛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聋了一代人耳朵!”

由于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加之耐药菌的增多,现在已很少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感染,对于小儿更是慎用,不过庆大霉素口服很少吸收,口服应用相对全身应用毒性小得多,又有广谱抗菌作用,目前庆大霉素仍然以口服方式广泛用作抗细菌性肠道感染药物,也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药物之一。

但是庆大霉素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人们并没有放弃设法降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肾毒性的努力,庆大霉素中含有C1、C1a、C2等多个相似组分,其中的一个小组分——庆大霉素C2b又称为小诺霉素(Micronomicin,Sagamicin),从化学结构上来说,小诺霉素是6'-N-甲基庆大霉素C1a,在氨基氮上引入一个甲基后,小诺霉素的耳毒性相对庆大霉素C1a有显著降低。西索米星(Sisomicin)耳肾毒性较大,但1-N-乙基西索米星(奈替米星,Netilmicin)的耳肾毒性则相当小,这些事实启发了我国药物科研工作者,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氨基氮上引入烃基,有可能降低这类抗生素的耳肾毒性。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科研工作者从庆大霉素C1a出发,半合成得到了1-N-乙基庆大霉素C1a,经试验证明,和1-N-乙基西索米星一样,1-N-乙基庆大霉素C1a的耳肾毒性也相当低,1-N-乙基庆大霉素C1a当时被称为抗生素89-07”,后被正式定名为依替米星(Etimicin),成为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庆大霉素,这个有着鲜明时代烙印名字的抗生素,以及由它衍生而来的依替米星,确实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注:庆大霉素等部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是链霉菌产生的,而是小单孢菌产生的,因此英文名后缀不用“-mycin”而用“-micin”,“-micin”应该翻译成米星”,而不翻译成霉素”,例如小诺霉素”应该称为小诺米星”,但庆大霉素”等名称一直沿用。

四环素

编辑

四环素是四环素族抗生素中最基本的化合物,本身及其盐类都是黄色或淡黄色的晶体,在F燥状态下极为稳定,除金霉素外,其他的四环素族的水溶液都相当稳定。四环素族能溶于稀酸、稀碱等,略溶于水和低级醇,但不溶于醚及石油醚。四环素族抗生素主要包括有金覆素(areomyein)、土衢索(eramyein)y 和四环京(etracyelin )。四环素族抗生素有共同的化学结构母体。金霉素和土霉素都是四环素的衔生物,前者是氯四环素(chloretracyelin),后者是氧四环素( oxyeracyein),四环素族均为酸碱两性化合物。 [1]

中文名

四环素

英文名

Tetracycline

别称

四环素水合物

化学式

C22H24N2O8

分子量

444.43

CAS

60-54-8

EINE

200-481-9

目录

1. 1 四环素简介

2. 2 物性数据

3. 3 分子结构数据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四环素

英文名

Tetracycline

四环素水合物

化学式

C22H24N2O8

分子量

444.43

CAS登录号

60-54-8

EINECS登录号

200-481-9

四环素简介

编辑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20 世纪40 年代发现的一类具有菲烷母核的广谱抗生素,该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内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感染。此外,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四环素还被大量用作生长促进剂投喂给动物。随着临床上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菌的大量产生及对其不良反应的深入了解,部分四环素类抗生素逐渐从临床应用退出,因此,临床上急需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以及能克服耐药菌的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

物性数据

编辑

性状:浅黄色结晶。无气味。遇光色渐变深。真空下,60干燥8小时成为无水物。

密度:1.644g/cm3

熔点:172-174(dec.) [2]

沸点:790.622°C at 760 mmHg

闪点:431.953°C

蒸汽压:0mmHg at 25°C

分子结构数据

编辑

1、摩尔折射率:109.08

2、摩尔体积(m3/mol):270.3

3、等张比容(90.2K):856.0

4、表面张力(dyne/cm):100.5

5、极化率(10-24cm3):43.24

计算化学数据

编辑

1、计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3

2、氢键供体数量:6

3、氢键受体数量:1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互变异构体数量:168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182

7、重原子数量:3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97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5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1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编辑

由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提取的广谱抗生素。熔点170175。旋光度-239(甲醇)。微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和乙醚。在空气中稳定,强光下颜色变深,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失效。

贮存方法

编辑

本品应密封于0以下干燥避光保存。

用途

编辑

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原虫、支原体、螺旋体均有抗菌作用。口服吸收不完全,24h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布广。主要由尿及粪便排泄。目前临床已少用。

2018-04-2498

参考资料

  • 1. 陈敏.食品化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 2. 四环素 .摩贝化学品[引用日期2017-11-03]

词条标签:

科学百科化学分类 微生物 医学

四环素牙齿

编辑

四环素牙是指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属于口腔科疾病。病因是在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族药物,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四环素牙一般是由于儿童时期或者母亲在怀孕期间用四环素药物导致。

四环素牙

常见发病部位

牙齿

常见病因

四环素药物导致

目录

1. 1 疾病简介

2. 2 治疗方法

3. 3 发病原因

疾病简介

编辑

四环素牙是指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

临床表现

1.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则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深灰色。

2.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着色又比恒牙明显,因为乳牙的釉质较薄、较透明,不易遮盖牙本质中四环素结合物的颜色。

3.牙着色程度与四环素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次数有关。

4.四环素引起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都只在牙齿发育期给药才能显现出来。一般说来,在67岁后再给药,则不致引起令人注目的牙变色。

治疗方法

编辑

轻度和中度四环素牙

轻度和中度四环素牙可以通过皓齿美白技术治疗,1小时后使牙齿达到自然白效果。皓齿美白技术通过氧化剂过氧化氢中的小分子,穿过牙釉质和牙本质渗透到牙齿的所有部分,在釉小柱间移动,分解清除牙变色的色素分子。不改变牙齿结构的情况下,15分钟就能产生美白作用。皓齿美白将牙齿色泽分成29个色系,大大提高了牙齿美白精度,美白立竿见影,一小时就拥有洁白的牙齿。 [1]

重度四环素牙治疗

重度四环素牙可以通过美容冠技术治疗,7天时间就可轻松拥有一口皓齿。美容冠矫正是一种目前流行于欧美日韩的新兴牙齿美容技术,美容冠是通过电脑3D定位后,牙齿成形后美观大方,色泽洁白自然,不拔牙安全无痛,比正常牙齿更坚固,高效快速。运用德国VITA比色技术,常年保持美丽天然的光泽,使成形后的牙齿达到完美的色阶统一。治疗采用无痛技术,美容后的牙齿恢复了口腔正常的发音且不需动及牙齿根部,保证良好的人体亲和性和口感舒适性。彻底解除您爱美又怕痛的顾虑。美容冠咀嚼时的力量作用在牙冠上,采用医学牙釉质相结合,足以承受咀嚼力,使牙冠比自然牙更坚固,终生不脱落。矫治过程仅需来院两次,只需7天时间就可轻松拥有一口靓牙。可以说美容冠是目前改善牙齿问题的最佳选择。

发病原因

编辑

1.在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的四环素族药物,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四环素分子可与牙组织形成稳固的四环素正磷酸盐复合物,因而能抑制矿化过程的核化和晶体生长。牙的着色是永久的。

2.同一次服用的四环素族药物剂量,牙本质中的沉积比在釉质中高4倍。

3.用药时期越在婴幼儿早期用药,牙本质的着色越近釉牙本质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临床见到的染色程度越明显。

4.牙着色程度与四环素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次数有关一般认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缩水四环素、地美环素、盐酸四环素引起的着色比土霉素、金霉素明显;在恒牙,四环素的疗程数与着色程度呈正比关系,但是一个短期内的大剂量服用比长期给服相等的总剂量作用更大。

5.在牙着色的同时,还有骨组织的着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是后者可随骨组织的生理代谢活动而使着色逐渐去除。

6.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