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广东省名中医表彰大会上 我市三名医生成为新晋的“广东省名中医” 其中 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董明国 成功入选 董明国的看家本领可不简单 在脾胃科领域中 他可是全市、全省乃至国家级的权威 平日里 他的号都是属于“秒杀”型 想挂他的号的患者太多了 今天 我们就来跟大家讲讲他的从医故事 请他拿出看家本领 与我们分享他的调理脾胃防癌大法 广东省名中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 挽救病人生命 在东莞,患者想看中医脾胃疾病的,基本上无人不晓董明国。他可是咱们东莞中医界治疗脾胃病领域的超级大咖,不仅名满东莞,在我省乃至全国,也都是非常有名。 1993年,董明国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东莞市中医院临床一线工作。他的实力,从那一长串的头衔上,我们也能窥知一二。 简简单单数一下,他身上的头衔就有:东莞市中医院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东莞市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主任,广东省第一届中医师承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同时兼任广东省中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分会常委…… 拿奖也是拿到手软,曾获得:中国中西医青年突出贡献奖、广东省优秀中医人才称号、东莞市特色人才(三类)、东莞市首届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第三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算上本科的从医时间,董明国至今已从事中西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31年,他的秘密武器在于,“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疣状胃炎的诊治水平处于国内前沿。特别是在消化道早期癌症的研究上成效显著,成功挽救大量病人生命。” 许多东莞市内以及市外病患慕名而寻其诊治,董明国也是东莞市中医院专家门诊工作量最多的主任医师之一,年门诊量约11000人,每天病人络绎不绝。 出身中医世家却想当名飞行员 爷爷偷偷改志愿走上中医路 别看今日的董明国这么牛,其实当年学中医并非他所愿。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他,是个典型的理科男,也是个学霸,目标是当个飞行员。初中的他还拿过全国奥数冠军、黄冈地区的中考状元,以他当年的高中成绩可以保送清华。 可是,爷爷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董明国来自世代中医家庭,家中中医氛围浓厚,只是到了董明国父亲这辈便断了,身为中医的爷爷在填报志愿时,硬是要求孙辈的董明国一定要学中医。 “当时,我已经通过了飞行员的初试,爷爷知道后,私下改了我的志愿。”董明国说,正是爷爷的私心让他与中医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1987年,董明国本科毕业后,分配到黄冈下属的镇级医院。工作三年后,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 待到1993年研究生毕业,他便到了东莞市中医院工作。说起与东莞结缘,也是一段佳话。当时,董明国来深圳开会,司机把他“卖猪仔”卖到东莞运河边的招待所,招待所对面就是市中医院的老院区。他便自己走进院长办公室自荐,伯乐马上就相中了这匹千里马。 东莞引进的首个中医研究生 多次委派治疗重任熬白了头发 理工男读中医,“其实很痛苦。”董明国说,刚上大学的时候,自己并不喜欢中医,为了考试高分,他拼命念书。 真正喜欢上中医,还是在东莞工作期间。 1993年,东莞出现了第一例出血热病例。作为东莞市引进的第一个中医专业研究生,董明国被委派重任,参与治疗当中。 1994年,东莞又出现了这种病例,有经验的董明国再次上阵。后面发现的麻疹病例、钩体病例等,董明国也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治疗重任。 截至目前,董明国已经在东莞市中医院工作了24年了。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临床一线,由于工作任务和科研任务,他把头发都熬白了。 在成长过程中,董明国很感谢何炎燊。“何老很关心我们年轻医生,经常提醒我们,岭南中医和中原中医有所不同,看病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市民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看似同样的症状,也需要中医师有所辨证。”董明国说,医院年轻的中医师都受过何老学术思想影响,也在老前辈的关爱下成长起来。 创建国家中医及临床重点专科 每年看诊量超万人治病也治心 东莞市中医院于2009年成立脾胃病科,董明国任学科带头人以及科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使脾胃病科于2012年成为国家“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也是东莞市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专科。2012年以后,董明国继续带领全体脾胃病科医护人员共同奋斗,并于同年使脾胃病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市中医院目前有两个国家级名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是地市级中医院领跑者,两个工作室也都是由董明国牵头完成,并任科室主任。 找董明国看病的人很多,年门诊量有11000多人,每天看病50多人,网络挂号需要提前7-10天抢号,属于秒杀。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他为了满足患者需求,尽力加号满足,“本来放号是50个,明天还是加到70个号。”董明国说,从医者不仅是机械的开几张处方,大医者,要懂得剖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善治心者,方能治病加倍。 其实每天看诊的病人中,至少有10名是“无效病人”,不需要找到他看病。但是患者信任他,让他看病能给予患者安慰作用。“记得把心放宽”,是董明国常对病人说的话,脾胃病患者或轻或重伴有心理焦虑的状态,“把心放宽”是病人战胜病魔最锋锐的武器。 【名医分享】 董明国的专长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疾病。尤其是消化道早期癌症的研究上,董明国的造诣颇深。 在董明国看来,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 数据显示,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 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为36%,这意味着,每个人一生的癌症发生率都在三成以上。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鼻咽癌成为中国人患病最多的癌症,其中消化道肿瘤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肿瘤有两类,一类是良性肿瘤,一类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 “不良饮食习惯是消化道肿瘤的罪魁祸首,约40%的癌症是由饮食因素引起的。在我国因消化道癌死亡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65%。”董明国说,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早期经治疗而痊愈的。 董明国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身体检查,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早癌筛查,以及积极治疗癌前病变都是比较好的预防对策。 董明国认为,调理脾胃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关键。癌症细胞就像体内的一粒种子或毒蘑菇,身体就是土壤,种子能否发芽或毒蘑菇是否疯长,均取决于身体的这片土壤是否适合其生长。 我们要杜绝肿瘤的发生,不能一味用高浓度高毒性的化学物质杀灭种子,这样很可能连土壤原有的有用成分也破坏了,以致寸草不生,应该是努力改善土壤环境,令肿瘤种子或毒蘑菇无法生存。 而人身的土壤就是脾胃,改善脾胃功能,使气血津液等运行通畅,不给邪气滞留的余地。 【中医抗癌食疗方】 ![]() 食疗方1: 灵芝15-20g代茶饮或冲服灵芝孢子粉。 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荥功赤芝的种子实体,其性味甘、平,入肾、脾经,能滋补强壮、益气补血、安神健胃。 灵芝含有高分子多糖和纯天然有机锗,能双向调节机体平衡,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预防细胞突发性恶变。 牛蒡根30g,瘦肉2两煲汤。 《本草纲目》载牛蒡具有“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的作用。牛蒡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及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肝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适合偏实热证为主的癌症患者。 薏苡仁30-50g,打粉或研碎,久炖成糊状,可加适量食盐调味,早晨顿服,用以代替早餐。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等功效。薏苡仁有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综合抗癌作用,对胃癌、宫颈癌、食道癌、直肠癌、膀胱癌均有一定疗效。 【名医说】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董明国反复叮嘱大家的一点,要怎么做呢?他也给出了9点建议。 1.合理安排饮食 2.避免炸、烤、焙等烹调方法 3.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食品 4.多选择抗癌类蔬菜,如十字花科、西红柿、洋葱、蒜等 5.少选择加工类肉食 6.少选择垃圾食品(十大垃圾食品): 油炸类食品 腌制类食品 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汽水可乐类食品 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 烧烤类食品 7.多喝白开水,尽量不喝酒、不吸烟 8.不迷信“保健品”,调理脾胃更靠谱 9.坚持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及良好心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