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佛像被修复成“喜羊羊”,你怎么看?

 Loading69 2018-08-15

类似的问题原本已经在之前的回答里谈过,不过看到一些答主对安岳石窟价值的不公正评价和对修复方式的错误解读,还是忍不住再来补充一些看法。

1.安岳石窟的价值

安岳石窟的造像,真的如一些人所说“就其艺术本身而言,未必具有极大的价值”吗?

答主认为恐怕未必如此。

从大的发展脉络看,安岳石窟的开凿,始于初唐或盛唐,到了晚唐、五代时蓬勃发展。这与当时的历史转折密切相关。

提到唐代石窟,相信大家都会想到龙门石窟,其艺术价值自不必说。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北方战乱不休,皇帝都带着贵妃娘娘往四川跑路,很多僧侣、画师、工匠也跟着跑,顺便将其理念、技术带到了四川地区。因此说,安岳石窟的艺术源头,实际上仍是北方积淀已久的石窟传统。

安岳石窟延续时间长,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大,包括卧佛院、毗卢洞、圆觉洞等多处集中分布点,以佛教为主,也有少量的道教主题。

有学者将安岳石窟的价值归纳为四个字——古、多、精、美。并非夸张。

  • 古:安岳云居山圆觉洞窟群中,有几处石窟中保留有古人题记,有“开元廿年”、“大唐开元廿四年”的字样,证明其开凿于唐开元年间。

  • 多:安岳石窟共有造像两万多具,够多了吧?
  • 精、美:单纯依靠语言难以描摹,不去现场看的话,大概是难以体会到的,故而将其视为“今天的乡间自发修建的庙宇,立的佛像一样”。还是放几张图大家自己看看。

(圆觉洞净瓶观音造像)

(茗山寺观音造像)

(毗卢洞天王造像)

(毗卢洞水月观音)

2.安岳石窟的研究

有些答主认为,安岳石窟没人去研究,真相果然如此吗?

可惜又不是。哪怕随便在京东上搜一搜,就能找到不少关于安岳石窟的研究著作啊。

更不用说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


不从事专门研究,就觉得没人去研究,这样真的好吗?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测其有无,可乎?


3.这样“修旧如新”是否可取?

有的答主指出,这些造像最初可能就是“花花绿绿”的,因此今天的信众重绘佛像未必错误。

这就涉及到文物的修复理念了。

答主在之前的回答中详细谈过,这里不重复,只简单说一下,所谓“修旧如旧”,只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意见,但是“旧”指的是文物在历史上哪个时间节点的状态,不容易把握。

的确,这些佛教造像在当年刚开凿好的时候,也需要上彩,如果今天的修复是要将其复原到那时候的状态,或者说“修旧如新”,也不是完全不行。

问题是谁来修?怎么修?

我们再看看这张对比鲜明的照片,仔细看,修复之前,造像的表面的确是有彩绘痕迹的,但是并不是像当代村民自发修复的那样整体涂抹颜色,而是描绘着许多细节的饰件。

那么就这个造像而言,我们如果真的想要把它复原到以前的样子,就得搞清楚:

原来的颜色是什么?用了什么材质的颜料?新的修复怎么样选择颜料才能不破坏造像?

另外,文物修复应该遵循可逆性原则,也就是说今人附加的东西必须是可以去除的,防止“修错了”。

这些东西,村民在自发修复的时候考虑到了吗?


分割线

答主在先前的回答中提到过,文物保护也应考虑到宗教信众的心理需求,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保护才是根本,如果文物本身都破坏了,相信广大信众们也不会开心。

珍贵的造像被这样“修复”是悲剧,其实也是违法犯罪,应该做的是加强对文物的管理,当然也要普及文物知识,否则大家都觉得这些珍宝“没什么艺术价值”,那还了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