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继宗《儒医精要》及其亡佚的主要原因

 johnney908 2018-08-15

       关晓光 

 

   笔者在开展《中医古籍在日本的流布》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涉及到赵继宗的《儒医精要》一书流布问题。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据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赵继宗条》收载的赵继宗《儒医精要》自序,赵继宗为明代浙江慈溪县人;著有《儒医精要》、《痘疹全书》等二十余种医书,涉及伤寒、伤暑、杂证……等门类;曾为进士,做过广东知县,后又历升佥事等官职。但今查《明史》、《明人传记资料索引》、《浙江通志》、《慈溪县志》、《国史经籍志》、《医藏目录》及《中国人名大辞典》[1]等均无该人该书的记载。在国内现存文献中,尽笔者目力所及,只有《续医说》、《中国医籍考》和《中医人名大辞典》[2]记载了有关赵氏及其著作《儒医精要》的部分内容。其中《中医人名大辞典》的记述,全部转引自《中国医籍考》,而《中国医籍考》除抄录了赵氏《儒医精要》自序外,又转引了《续医说》的部分内容。另外,《中国医学人名志》[3]仅有:赵继宗,明,慈溪人,著有儒医精要。的字样。至于,《儒医精要》一书,上面提到的《中医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医籍通考》均认为已亡佚。而且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4]也未收入赵氏及其书,故我们同意该书在大陆已亡佚的说法。
 
   
最近,我们《中医古籍在日本的流布》课题组人员,在日本留学期间,却意外地发现了日刊本赵继宗《儒医精要》一书。现将该书目录详列如下:一、医道;二、人身五脏之图;三、脉理;四、三部九候;五、脉有阴阳;六、脉有动止;七、脉有轻重;八、五行之相生;九、论王叔和左关左尺与三焦及命门属火之误;十、论王叔和十二经脉之有差;十一、论诊脉尊王叔和脉诀分各脏与左右手歌诀之误;十二、论诊脉有先后;十三、男女之脉不同;十四、论伤寒不必传经;十五、论伤寒吐汗下三法之误;十六、论伤寒称四时之误;十七、论世人言痰火之误;十八、论痰为诸病之误;十九、论痰病为痰之误;二十、论补阴之误;二十一、补心丸论;二十二、论用药不宜执方。《儒医精要》在日本也并非只有一种刊本,据和刻本汉籍医书出版综合年表5]所载,该书有两种刊本,分别为1614年刊本和1648年刊本。《儒医精要》在日本的存藏情况,详见下表:
 
   
刊本种类藏书地点藏书目录名称目录制作单位目录制作时间1614年刊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杏雨书屋藏书目录临川书店1982年川濑-马著《增补古活字版的研究》19761648年刊本国内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内阁文库1956年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杏雨书屋藏书目录临川书店1982年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所藏和汉书古典分类目录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1979年鹤见大学图书馆鹤见大学图书馆藏的古医书目录及解题户出一郎
 
   
通过查阅有关历史文献发现,日本现存这两种《儒医精要》刊本,是1528(赵继宗自序嘉靖七年)之后从中国传入朝鲜,之后又大约于1596(日本侵朝的文禄庆长之战”)前后从朝鲜传入日本的。该书在日本前后刊行两次,幸存于世。
 
   
尽管日本至今仍存有《儒医精要》的传本,但在我国可认为已经亡佚。究其在明代就过早亡佚的原因,说来也十分费解。第一,并非当时不受官府重视。因该书己呈廷,并御批送太医院。关于这一点,在赵继宗《儒医精要》自序中可得以证实,嘉靖七年,著《儒医精要》一卷,呈于朝廷,御批送太医院,礼部知道。’”(见《中国医籍考·赵继宗条》)第二,也并非此书价值不高。我们仍以赵氏《儒医精要》自序原文为例,赵继宗……素体多病,遍访名医不效,后博览历代医书,研究脉理、药理、自疗自愈。……凡遇官僚军民人等有患诸证,俱继宗处方用药,并无失误。那么,该书在国内亡佚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赵氏之说,悖逆了中医传统理论。其根据如下:第一、赵氏一驳丹溪补阴以并阳,是谓逆阴阳之常经,决无补阴之理;二辩王叔和命门属火之误;三辩张仲景伤寒无汗吐下法……并云:赵公偏执己见,妄立邪说以欺人,乖悖经旨,得罪于名教多矣。噫,仲景、叔和,医之圣也,百世之师也。继宗何人,而敢轻易如此,多见其不知量也。”(见《续医说》)第二、赵氏身为进士,作过广东县令,原籍浙江慈溪县,又为明代医家,著述涉及中医各科,共计20余种,现绝大部分在大陆亡佚。即使这样一个人,在《明史》、《明人传记资料索引》、《浙江通志》、《慈溪县志》、《国史经籍志》、《医藏目录》及《中国人名大辞典》等都未记载。这其中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大凡历代县令均收入,但也未收入赵氏。是其人的政绩影响了他的医道呢,还是医学观点抹煞了他的政绩呢。根据现存关于他的有关记载,还是后者可能性大。第三、该书传入朝鲜和日本,又在日本刊行两次,为什么没有受他的反中医传统的观点影响和限制呢?因为朝鲜,尤其日本十分善于收藏吸收异国文化,而且他们也不十分崇拜仲景叔和,如在日本重视腹诊,轻视脉诊。[6]这样赵氏反中医传统、反中医之圣的观点,并未成为其在他国广为流传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臧励和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第一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2]李云主编。中医人名大辞典。第一版。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625
 
   
3]陈邦贤、严菱舟合编。中国医学人名志。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00
 
   
4]薛清录主编。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第一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
 
   
5]小曾户洋等编。日本医史杂志。199010月,第4号;
 
   
6]桑木崇秀。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6)8

                          黑龙江中医学院(哈尔滨,150040)关晓光 指导 王铁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