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小麦:阅读于我意味着什么?

 江山携手 2018-08-15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或清晰或含混,终归得有,不然就像大半夜摸黑走夜路,你到底想去哪里、去做什么,总得有点想法对吧?可惜有些人真的就是几十年浑浑噩噩地走,既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想去哪里。这可真糟糕。但这还不算最糟糕的。如果平心静气地接受命运,遇到谁就是谁,走到哪里算哪里,倒也不失为一种轻松的活法,更可怕的是弄错了自己的人生主题,费了老鼻子劲才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半辈子已经过去了。

麦小麦:阅读于我意味着什么?

也有很多人比较幸运,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是来这里干什么的,或是刚开始糊涂,一边走一边摸索,慢慢就知道了。就像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是在各种伟光正的传统教育薰陶下,始终觉得读书只是一种方法或是一个乐子,直到过了三四十年才突然意识到,不对,读书于我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是一个乐子,它就是一个目的,一个主题,我到这个世界上来走一趟,就是为了读到更多的好书,并且把这些好书的好处告诉更多的人。

读到每一本好书我为什么会那么沉醉?读完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地想与人分享?读书这个行为本身为什么能带给我如此之深的满足感?如果遇到一个真正的同好,我为什么会有与他心灵相通的感觉继而觉得整个天地宇宙都与我心心相印?

因为,此生我就是为这些好书而来啊。

各种类型的好书我都爱。最心仪的还是厚厚的大部头小说,好的小说能让我长时间陷入其中,我偏爱那种柔和细腻的语感、不温不火的情绪、和一种能让我产生深深共鸣的意境。好的小说,仿佛是有限生命的延展,自己的人生平淡也好精彩也好,好书都带来一个无边无际的平行宇宙,在那里可以随意做一个又一个别人、体味一种又一种人生。对我真正喜欢的小说,除了那种深刻的代入感,我还像一位通晓书中人物前世今生的智者,站在一旁或欣慰或悲悯地目睹一切无可避免地发生。对人类来说,神的存在是不是也是类似呢?

老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我看来,这两件事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超脱于现实之外的体验,只是一个在头脑中体验,一个用身体去体验,如果不上升到心灵高度,读万卷书只是书呆子,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

大块的阅读时间于我们这些家庭与事业两头要紧的城市女性来说已是奢侈,只能利用被现实切割成小碎片的时间,挤压、拼贴、一心二用……时间也会变魔术,只要你想,它就会出现。一捧起书,马上忘了正在发生的事,咕咚一声掉进书中的世界,平凡肉身立时腾飞变身穿越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及至被各种现实打断,抬起头,会有一秒钟的恍惚,得用力给脑子按一个切换键,才能从书的超现实世界回到眼前。

记得小时候,好朋友们最爱轮流到各家去玩,玩什么呢?那时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不下棋不打牌,除了聊天,主要活动就是看书,总有人开个头,顺手拿本书看起来,最后大家人手一本各看各的。这玩法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有点奇怪,不过我们玩得很好啊,一点也不觉得闷,每次分手还兴致勃勃约定下回再去另一家玩,也就是去看另一家的书。说起来,真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小朋友啊,因为太过志同道合,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友至今仍是密友,无论网上还是见面聊天,总有一个人问起:“最近在看什么书?”有友如此,真是件幸运的事。

高三分班,我毫不犹豫选了文科班,那时仍然是叫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身为大学物理教授的父母眼见劝阻无效只得由我去了。高考填志愿,我将“看小说当功课”的中文系填入第一志愿,我如愿以偿,本科四年,真是读小说的四年,那叫一个爽!毕业考研,好多同学说正好借此机会转个实用的专业,我却想,还是继续看小说比较好。及至找工作,又主动选择了以“看小说”为本职工作的编辑。一切看似顺其自然,其实每一个关口都是自己哭着喊着要和书与文字在一起的。

到现在为止,我的生活基本都在围绕着书进行,当编辑编书、当作者写书、当妈妈与孩子亲子阅读、做了一个“爱读书会”与朋友们聊书、做公众号“麦小麦爱读书”分享阅读体验,还会在电视台、图书馆、书城等各种场合与相识不相识的人们分享阅读的乐趣……

如今,我们“爱读书会”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举办了近一百四十期活动,一帮朋友仍然隔周二晚上聚到一起,没有任何功利目地地读一本书。希望我和我的爱书的朋友们,能够一直因为书、因为志同道合而聚在一起,很久很久以后,我们都老了,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仍然可以在养老院里一起讨论一本书,在阅读中提升智慧、增长见闻,做一群不糊涂的老头老太。

作者:麦小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