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铭恩与《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的红学情结

 新用户6526zsvC 2021-01-12

吴铭恩的红学情结

——与《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许映明

    铭恩老师说:《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系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脂本为底本,汇集了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批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对前人意见有分歧的,略参己意而取舍,力求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标新立异,整理成为一个方便阅读和检索的脂评红楼梦简明读本。

    2016年5月,吴老师送我《红楼梦脂评汇校本》三册,其时读了特别喜欢,时不时还可以查查脂批很方便。事隔两年,《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用繁体字竖排精装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次,他又送我三册。书细看之后,感觉这次再版,精装版美不胜收; 红艳艳的封面,题上金色书名; 更显得古典雅观,既可翻读,也可收藏,爱不释手。

   说句老实话,敢于涉及《红楼梦》脂砚斋校评本,不是一般人之所为!因《红楼梦》及(脂砚斋校评本)本来就版本繁多,因此,作者面临的是如何取舍那个版本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是在考验作者的定力与学识。值得庆幸的是,吴铭恩老师三册可以留史的《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终于引起红学界的高度重视!红学大家蔡义江先生,称赞吴铭恩老师的大著“对红学研究贡献不少”并说该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哈哈,蔡先生说“贡献不小”以我的理解:不小即大也!难怪“汇校本”被《红楼梦学刊》誉之为“网络红学的代表作”。我想,当“汇校本”在未出版之前,其电子版在网上广泛流传,誉之为“网络红学的代表作” 是恰当的,而现在简繁两体文字版的纸质书都面世了,就不可再称为“网络红学的代表作”,事物都是往复循环,从量变而转换,故看待事物需要与时俱进。客观来说,吴铭恩老师的“汇校本”已走在众多“汇校本”的前沿。

   又说多一句老实话,本人对脂评历来没研究,但吴老师的大著读了之后,实用性却非常有价值,它汇集了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等脂批; 取其精,舍其粗,舍其杂,这一点便是吴校本的特色与贡献所在。其次,网上红楼爱好者,对吴老师的大著倒是赞不绝口,且大著定价228元,已被网上炒至945元一套,果真一时洛阳纸贵!下面摘录两段写得极妙的网文,以表示对吴老师的敬意与祝贺《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繁体字竖排精装版出版!

  就目前的出版情况看,一些《红楼梦》新版虽然由名家校订,但各存门户之见,或墨守成规,或刻意标新立异,往往出现偏颇。《红楼梦脂评汇校本》重视继承、吸收前人的整理成果,对前人意见有分歧的,更加细致的探究、取舍,力求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标新立异,追求不可证伪的“原笔”。书中有校记,但很简明,是一个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读本,对于一般阅读和研究使用都合适。目前已经有不少红学研究者在著述或讲课中引文采用《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的文字。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曾以免费电子版的形式在网络上流传多年,在流传过程中,许多读者或指正错字,或参与讨论,使本书得以不断加工完善,真正的“慢工出细活”,十年磨一剑,在正式出版以前已经接受了读者的考验,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出版以来得到来自专家和普通读者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如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采用的版本及批语编排设计都非常恰当。校文也相当精审,实为难得的好书”;《红楼梦》权威研究期刊《红楼梦学刊》认为此书“可以视作网络红学的代表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使用价值”。而普通读者更是称赞其为“脂本普及的良心”、“几近完美”等等。

吴营洲:

    “读过数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带脂批的不带脂批的都有,而读吴铭恩的“脂评汇校本”《红楼梦》,就我而言,无论是对脂批本身,还是对《红楼梦》文本,都会时不时地涌起一阵阵别样的特新鲜的感受及认识。

    在我看来,凡是喜欢《红楼梦》的,还是适当地知道点脂批为好。而截至目前,已知的脂本,约有十余种,这对任何一位普通读者来说,恐怕都难搜罗齐全——其实也实无必要——而吴铭恩则将这些脂本,汇拢一处,进行了一番洞幽烛微、择善而从的汇校,这就大大方便了读者。吴铭恩的汇校本在编排方面,还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知到脂批的原始面貌,感知到脂砚斋的良苦用心,又无碍于对文本的流畅阅读,甚至更有益于品味《红楼梦》的原文原意……我个人认为,这一汇校本当是截至目前最为适合读者阅读的《红楼梦》校本。

    我这样说,并不是收了吴铭恩的卢布而特意为他鼓吹,而只是一种纯粹的真切的个人感受——

   其一,吴铭恩的汇校本,是以甲戌本、庚辰本为底本的,我特意翻到第六十七回。因为庚辰本是缺这一回的,我想知道他是怎样处理的。当年邓遂夫的庚辰校本印行时,这一回是空缺的。我问邓遂夫:“为什么不用其他版本把这一回补上呢?”他说他要保持庚辰本原貌。我又说:“个别脱漏的字你都补了,为什么不补这一整回呢。”他只是呵呵一笑。然而,当我得知他的庚辰校本要出第三版时,又觍着脸写信给他:“你的庚辰新三版,不知把脱漏的那一整回补上了没有。我觉得应该补上。用小字排,以示区别。你补上了,普通读者便不会为那一整回去买别的书了。”后来,不知是他听了我的“谏言”,还是听了他人的,再度印行时果真把这一回补上了。而吴铭恩的汇校本,不仅以列藏本补上了这一回,还附上了程甲本的这一回。吴铭恩的理由是,列藏本“较为啰唆拖沓,玩其文字,当非出自曹雪芹之手,或系脂砚等人根据曹雪芹原稿补写而成”,而程甲本“文字比较简练,显系经过后人整理,且存在删减过度及某些情节欠合理的问题”。窃以为,这样处理,更是为读者负责。

    其二,翻阅吴铭恩的汇校本,当我看到第三回的回目竟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时,不由地大吃一惊。印象里,市面上所有的版本都不是这样的,而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或“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从现有资料看,最早的甲戌本,该回目是“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后来的己卯本、庚辰本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再后来的己酉本、甲辰本是“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该回目之所以有此不同,自然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吴铭恩的汇校本则采用了甲戌本的回目,可见其识见之一。在我看来,唯有“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一说法,才符合林黛玉原型的“真实身份”,也才是曹雪芹最初的手笔。顺便说句题外话,《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生活原型”,绝对不是贾宝玉的“亲表妹”。

       其三,在《红楼梦》的版本中,我曾经关注过“龟大何首乌”这一话题。那是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向王夫人述说的药方里,有这样一行字:“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对此,几家不同的校本点校得各不相同。红楼梦研究所的点校是:“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邓遂夫的点校是:“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周汝昌的点校是:“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六足龟,大何首乌”。周汝昌认为其中的“不”字是“六”字之讹(《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而吴铭恩的点校是:“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我认为吴铭恩(以及邓遂夫)的点校是对的,不违作者本意。

   吴铭恩的汇校本还有许多优长处,诸如对人名问题、分回问题、回目问题等等的处理,都有自己的卓见,只是在这里难以细说。

    我觉得,吴铭恩的汇校本,既博采众长,又独具慧心慧眼,应该作为一个“定本”推介给广大读者。也有论者称:“《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系以甲戌本、庚辰本等早期脂本为底本,汇集了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批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对前人意见有分歧的,略参己意而取舍,力求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标新立异,整理成为一个方便阅读和检索的脂评《红楼梦》简明读本。”

    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是“十年辛苦”,吴铭恩汇校《红楼梦》,同样是“十年辛苦”。身为“完美主义者”的吴铭恩,自然想把他的汇校本做得尽善尽美,包括许多学人或读者习焉不察的细枝末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