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儿科蜡笔小新 来源 | 医学界儿科频道 学步车,顾名思义,用来学走路的婴儿车车,具有广泛的市场,许多父母也希望孩子通过学步车尽快学会走路。况且,学步车省事,把小孩子往里一放,远远看着他自己学走路就行了,父母还可以一边做其他家务,可谓省时省力。 学步车的花样越来越多,许多学步车前方还有很多玩具让小朋友玩,小朋友也乐意坐在里面玩。在保健科门诊,遇到不少小朋友因为下肢呈X型或O型或踮脚走路来诊,其中不少小朋友使用学步车。 图一:学步车花样越来越多,许多学步车前面还摆放着各种玩具
由于婴幼儿骨骼中钙少,骨骼较软,如果过早使用学步车走路,下肢则可能由于承受上身的重量而导致O型腿。而且由于学步车行走与正常行走的受力角度不一样,使用学步车的婴儿脚向外向后蹬,同时身体前倾来推动学步车往前行走,这与正常的行走受力完全不同。
事实上,应有成长过程,经历抬头、翻身、独坐、滚、爬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个动作的学习都有利于生长发育及肌肉骨骼的成熟。如抬头有利于形成颈椎生理弯曲,独坐及行走有利于形成胸椎和腰椎的生理弯曲。每个动作都是神经、骨骼、肌肉、视力及大脑平衡能力协调的结果,循序渐进地学习每个动作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 相反,违背生长规律,如还不太会爬行和独坐就开始学走路,会导致婴幼儿发育异常,无异于“拔苗助长”。很多家长在未满周岁就让孩子在学步车学走路,最终导致案例中的“O”型腿、踮脚走路等,对婴儿发育有害无益。 图二:正常腿型、O型腿和X型腿,学步车可导致O型腿和X型腿 双脚行走,是人区别与许多四脚动物的标志之一。学习行走,需要脑、眼、手脚协调配合。婴儿在正常的学步过程中,通过手脚协调、摔跤和爬起锻炼,逐渐掌握了平衡走路的本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本体感觉,提高婴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使用学步车固然给学习走路提供了方面,但过早使用,使得婴幼儿跨越“爬行”这一特殊发展台阶,影响身体的平衡、全身肌肉的协调,可能导致灵活性差、手脚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此外,正常的学步对婴儿心理成长也有帮助。学步车,由于婴儿在车内,怎么动都不容易摔跤,除了不利于培养平衡能力外,也不利于培养婴幼儿的危险意识。而正常的学步,由于需要从不断的摔跤来学习走路,有利于培养应有的危险意识、建立挫折感及集中注意力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