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增学位通堵点,200亿元97个项目将落地回龙观天通苑!

 泰坦阳光 2018-08-16


刚刚,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计划》)


《计划》提出,将在4个领域,实施17项任务,通过97个具体项目,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路网建设、交通、供水排水和供电等方面的问题。


都有啥新亮点?北京日报(ID: Beijing_Daily)第一时间为小伙伴们圈出来!


回天“有术”



一、拟实施26个教育项目 解决入园入学难


针对用地资源十分紧张,在天通苑地区甚至已没有土地的现实矛盾,加快推进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投用。

启动建设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和一批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完成天通中苑西区小学、天通中苑西区体育馆、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等项目回购投用。

有效补充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养老设施缺口。


东方剑桥天通中苑幼儿园正在改造,很快将成为一所普惠性幼儿园。饶强摄



教育项目拟实施26个,预计可以提供学位1.3万个。

包括:幼儿园18个、小学3个、中学2个、九年一贯制学校2个以及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扩建项目1个。

天骄文化艺术幼儿园、东方剑桥第三双语幼儿园等10所幼儿园,全部完成移交后,将全部建成普惠性幼儿园。预计总共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数3300多个。

政府按相关规定给予生均700-1000元/月的定额补助,要求其收费项目和标准不高于同级公办幼儿园政府指导价。

预计将由原来的生均2000元/月到5500元/月不等,降为600元/月到750元/月不等(降幅有多大,自己算!)


天通苑中苑西区I-1小学,校园已搁置5年,目前由清华附小接收,改造后明年招生。饶强摄


实施一批文化体育项目,改变当地没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的空白局面。

拟回购的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总面积32775平米,其中地上面积达18352平米,进行移交回购后,将用于建设室内运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场地。

回龙观镇鑫地市场原址,拟规划建设的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占地面积19.14公顷,将建设室内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等设施。

同时增加室外文体资源,着力打造公园绿地与体育文化设施相结合的市民休憩空间。

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和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的投用,将填补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大型综合公共文体设施的空白。




二、“一纵一横”快速化提级 缓解交通拥堵难题


《计划》提出,坚持公交优先,鼓励绿色出行,建设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规划区域慢行系统,引导出行结构和出行方式转变。

加快启动北清路和安立路“一纵一横”快速化提级改造、加快完善定泗路、北苑东路等“五通五畅”的骨干路网架构,系统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疏通北郊农场桥、林萃路五星啤酒厂等堵点断点,加强停车管理,实现交通有序好转,有效缓解区域交通拥堵。


改造两条快速路

(1)北清路

现有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东西向连通性较差,北清路承担了大部分东西向交通流,随着北清路周边城市化水平提高、功能逐步完善,现状东西向道路无法满足交通流增长需求。

目前,项目单位已完成快速化改造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并报市规划国土委。规划路由为京新高速-京承高速的东西向城市快速路,全长约18.5公里。

计划开工时间为2019年,全部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予以安排。


(2)安立路

目前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南北向与五环连接的道路主要有京藏高速、安立路(立汤路)、北苑东路、林萃路(尚未打通),进城车流主要集中在京藏高速和安立路,早晚高峰拥堵严重。

未来将安立路(立汤路)升级为快速路,并打通林萃路,可有效优化地区南北交通联系。目前公联公司已完成改造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并报市规划国土委。规划路由为科荟路—北六环路的南北向城市快速路,全长约18公里。

计划开工时间为2019年,全部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予以安排。


重点疏通5个堵点断点


(1)陈家营东路桥

是中滩村路与陈营东路在清河上的一座跨河连接桥。

陈家营东路桥北侧存在大量高密度居住小区,在未打通该断点之前,附近小区居民主要通过清河北岸双向两车道清河路经由安立路前往城区,清河路较为狭窄且外部连通性差,早高峰经常发生严重拥堵。

今年2月初已建成通车。


中滩村路与陈营东桥今年2月14日通车,通过该桥居民可直达安立路,减轻立水桥交通压力。饶强摄


(2)太平庄东路桥(实际为太平庄中街桥)

是太平庄中街路终点与朝阳区清苑路相接的一座跨河桥。

该桥需要与太平庄中街路一同实施建设。目前太平庄中街路尚未按照规划实施,现状道路狭窄(其中立汤路以西为双向两车道,支路标准;以东为双向四车道,次干路标准),部分现状路段为小区内道路,实际沦为小区停车场,无法满足交通流量需求。

实施太平庄中街道路工程并建设太平庄中街桥之后,天通苑居民可以绕过立水桥,通过清苑路分流,减轻立水桥和安立路交通压力。

目前,市交通委正编制项目设计方案。


(3)辛庄桥

位于北清路和京藏高速交道,是现有回天地区经由京藏高速进入城区的唯一高速入口,承载交通流量远超设计容量。

现已完成北进口疏堵工程(通过占用辅道林地新辟一条右转车道和一条调头专用车道,另增设信号灯),长期疏堵将与北清路提级改造同步进行(北清路建设跨京藏高速立交桥)。


(4)林萃路(五星啤酒厂)

林萃路(五环路-回南北路)全长约7.6公里,是本市北部地区与城区南北连接的一条主干路。

截至目前,林萃路已完工6.6公里,仅剩五星啤酒厂(位于海淀区)以北约1公里道路和穿越城铁13号线以及国铁工程未实施,主要原因是五星啤酒厂拆迁未解决。

目前正在协调推进五星啤酒厂疏解方案。


(5)北郊农场桥

位于回龙观西大街与京藏高速交道,是家住回龙观地区的“码农”前往中关村科技园通勤的必经之路。

从大数据分析结论来看,回龙观地区早高峰通勤流量中有30%以上的目标地是中关村、北大和北航区域。拟在现状北郊农场桥南北两侧加宽,现正进行护坡桩施工,待管线改移及场地腾退完成后进行桥体施工。

预计2018年底完成。



北郊农场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预计年底桥梁主体结构完工。饶强摄


将建成国内首条自行车专用路


回龙观地区居民在上地工作人群较多,回龙观至上地之间将规划建设一条自行车专用路,引领绿色出行,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具体位置为,以回龙观地区同成街与文华路相交路口为起点,沿地铁13号线北侧绿地布线,向西经地铁回龙观站、龙泽站,上跨京藏高速及龙域东一路,下穿13号线及京包铁路,沿龙域环路北侧绿地至西二旗北路,后接入地方路系统,终点为后厂村路与上地西路交叉口,全长约6.5公里。

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条主要用于通勤的自行车专用路,为回龙观至上地通勤的“码农”,提供更多通勤选择。目前根据交通需求预测,断面高峰小时交通量将达到2000-5000辆。




三、编制排水规划 解决积水点问题


小伙伴们一定还记得,一个月前,那场强降雨,最大降雨量就出现在回龙观镇,240毫米,暴雨导致育知东路城铁桥下积水较为严重,最高水位达2米。

人难走,车被泡!虽然跟雨太大有关,但地区排水能力也是一大问题。

主要原因是,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建设年代较早,由多家一级开发单位分区域开发,缺少整体防洪排水规划指导建设。

目前,昌平区已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地区的排水规划。

接下来,将进一步梳理今年汛期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积水情况,制定区域防洪排涝治理方案,结合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善雨污水管网建设,加强积水治理,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



四、大幅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 提升社区品质


《计划》提出,要积极引入高品质商业综合体、文化体验型图书馆等高品质业态,因地制宜布局多种形式的高品质商业综合设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利用现代电商和物流配送,推进社区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便民服务网络,大幅提高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

推进绿色空间拓展,加快建成北中轴绿楔,推动生态绿楔与区域生态格局有机衔接,大幅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

支持实体书店、小剧场、电影院等文化休闲设施建设。


紧邻东小口森林公园(一期)的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项目,目前已启动建设,未来将有效补充该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饶强摄

积极打造绿色空间,规划覆盖区域的慢行系统。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位于昌平区东小口镇,总建设面积110.5公顷,建成后将与东小口森林公园、太平郊野公园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形成1000公顷的公园组团。

将在该公园组团中规划建设慢行绿道,实现天通苑、回龙观地区与中心城区的慢行连接,并逐步覆盖全区。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问题的形成,既有规划理念历史局限性的影响,也有超预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带着团队在回天地区进行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并为《计划》制定提供了第三方的研究支持,他就说,即便这些项目落地,也只能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问题,只有逐步地对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的持续优化调整,才能彻底解决这个区域的城市病。但这显然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而回天地区最终治理的效果,将是政府、社会和居民互动的结果。这就需要政府努力,同时更需要居民、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和努力!


亚洲最大“堵城”“睡城”,咋形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998年前后,北京在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启动大型保障房项目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由于周边毗邻中关村科学城以及租住成本较低等因素,该地区人口快速集聚。


截至目前,现状常住人口约86.3万人,接近东城区的人口总量。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三级医院,目前医院二期项目正在推进,规划增加600张床位,满足天通苑及京北地区的医疗需求。饶强摄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交通拥堵、职住不平衡、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日趋严重,被网民戏称亚洲最大“堵城”“睡城”。

问题有多严重,让数据来说话。

根据2017年9月份大数据监测数据,该区域拥堵时间长,早晚高峰比全市平均早1小时,全天拥堵时间长达8小时。

全市地铁站进站客流量排行前十的地铁站,4个在该区域

回龙观地区居住的人口,80%左右就业地分布在上地、中关村、望京、CBD、三元桥等区域;

天通苑地区居住的人口,85%就业地分布在立水桥北苑、亚运村、CBD、望京、三元桥、中关村、上地等区域。

地区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本地户籍学龄儿童更多到外区就读;

缺乏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以及高端的文化、商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服务设施。


记者:孙杰

摄影:饶强


监制:王祎

编辑:宋佳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