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虾米107 2018-08-16

#  通讯作者

2017-2018年度学生们所做的读书报告系列如下,其中肾嗜酸细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已于2018年3月24日读书报告会后发布,大家可以点击下边的题目回看。

  •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肾嗜酸细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点击打开)

  • 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病理学诊断

  • 睾丸畸胎瘤的病理学新进展

  •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学新进展

这一篇的相关话题是“膀胱副神经节瘤”,也是2017年整理的内容。曾经我们整理过泌尿男生殖系统的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且都已经发表相关论著,唯一留下的是膀胱副神经节瘤,后来一直没有时间就搁浅了。可以说,膀胱的副神经节瘤并不常见,但见到了非常容易误诊,在常规工作中我们需得想到这个肿瘤,尤其是对于内窥镜标本,因此在2017年5-6月份借成兰云同学要完成读书报告的机会把这部分内容和大家一起梳理了一下。

该读书报告完成于新版WHO内分泌肿瘤分类出版之前,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用现在的观点看起来已经不太恰当,但我还是坚持原封不动地放到这里,大家可以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好地把握现在。


2017版WHO内分泌肿瘤分类中提到发生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一经诊断即为恶性,差别仅在于恶性风险的高低上。随着新版WHO内分泌肿瘤分类的出版,之前我们很难理解的事情现在也变得容易理解,比如“只要没有出现转移,即便是副神经节瘤的肿瘤组织浸润膀胱壁固有肌层,我们病理形态学上均不能诊断恶性“。现在常规工作中如再遇同样病例,可以不用再去纠结要不要去报告“恶性嗜铬细胞瘤”,因为“嗜铬细胞瘤”这一诊断本身就已经代表恶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