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书道德经第十二章检欲

 禅艺惜霜 2018-08-16





陶醉于尘世的十色五光,

会使人的眼花缭乱;

置身于嘈杂的高音低调,

会令人的听觉失常;

沉溺于丰盛的佳肴美味,

会使人食欲倍减;

驰骋于猎掠的郊原旷野,

会令人意乱心狂;

迷恋于财富的巧取豪夺,

会使人行为乖张。

圣明的人满足于温饱的适量,

不强求无尽无休的声色感官。

物资的需求当取舍有度,

知足常乐,物极必反。







      老子通过观察发现,使人心狂乱、行动妨乱的原因是:五色、五音、五味、畋猎、难得之货。

  所以,圣人用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方式,代替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

故圣人去彼取此。彼是指社会浮华,此是指人的本真天性。


    其实陶渊明在世外桃源,梭罗在瓦尔登湖,都是过着一种老子倡导的朴素而又心灵富足的简朴生活方式。拥有真正的幸福,持久的幸福,纯粹的幸福。

    寓言故事中,中国的樵夫妻子狂喝了不老泉水变成女婴,外国的渔夫妻子贪用聚宝盆把家变成了烂房子的故事,都在讲述着贪欲女人不知道适可而止,不懂得把持“度”的可笑之举动。这和第九章中劝戒贪欲男人功成身退,知荣辱、懂进退,一个道理。



      人的毁灭,多是由于丧失了人的本真本性,而陷入到对外物贪欲的怪圈中。商人牺牲自己去求财宝,读书人牺牲自己求取名声,官员牺牲自己去求权位,国王牺牲自己求取天下。历史上的著名兄弟“隐士伯侇、叔齐”和“柳下惠的弟弟盗跖”,一个为了好名声饿死在首阳山,一个为了富家小姐淹死在涨水中。一个求名一个执情,都是为了身外之物不知辩证看待而丧失了生命本性残害了自己身体。

    老子倡导人的生命自由、本性回归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对于犬儒的君臣序列、烈女名士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小时候我听到王祥卧冰,郭巨埋儿的故事,幼小的心灵吓到颤抖。还是老子提倡的天人合一、天地和谐更温和暖心又劝诫教育世人。

  当今许多人为了口腹之欲、声色之乐等出卖自己的心身,得到了财色声名权。还以为自己有所得,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情。其实,这与被卖到笼里的猴子没什么两样。人们陶醉在用自己的生命时间与快乐心身换来的金钱地位中,不仅不知道可怜自己,反而还飘飘然得意起来。

    不知道老子在天上是如何悲悯的笑叹我们呢?

正如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你要发现万有,在你的虚无里。唉!涓涓今天悟道却也没有做到。在尘世的漩涡中陀螺般旋啊旋,害怕一旦不努力,因停下来而至的生命终止。你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