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万豪旗下Edition创始人Ian Schrager的酒店故事

 MarkTang87 2018-08-16

       一提到Ian Schrager,大家更多会把他作为万豪旗下Edition品牌的创始人提及,也总会被媒体称冠以“精品酒店之父的名头,然而笔者对这个名头并不认同,也不觉得他在酒店设计界的地位有如此之重但不得不承认,Schrager的重要的贡献是在酒店行业引入了'夜店思维'。他早期的作品确实引起过酒店业的新风潮,让酒店集团的大佬们无法无视他的存在以及他做酒店的思路。早年的他特例独行,鄙夷酒店行业“百货商场”式的设计方法,经历无数事业上的波折,后来的他自己却又融入了酒店集团的玩法,开始批量贩卖他简约奢华的理念。我们今天就以他的作品来还原他真实的工作历程,相信你看完本文,也会有自己对Schrager的一份评价。


       Schrager毕业于Syracuse University的法学院,经历了三年的法律界工作后,他和好友Steve Rubell毅然决定去创业,而他们的创业项目就是夜店!经过6个月的改造,他们让Gallo剧院改造成了夜店,成为了大名鼎鼎的Studio 54,Schrager和Rubell在整个过程中聘请了非常专业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以及灯光设计师。1977年夜店开业,在纽约一炮而红。Schrager成为了当时纽约夜店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在他夜店事业的巅峰期,他开着蓝色奔驰450SL出入曼哈顿,后备厢里经常塞着数百万美元现金。而当美国国税局听说他和Steve Rubell瞒报了夜店的大笔收入时,突击搜查了他们的夜店。


Studio 54

       就这样,被成功和金钱冲昏了头的Schrager和Rubell偷税被判在联邦监狱服刑三年半13个月后出狱时,他们的大部分资产被剥夺,且无法获得卖酒牌照,他们不得不出售studio 54来偿还欠债。舍弃一栋大楼只换来薄薄的一张银行本票。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由于Studio 54的买家无力结清付款,Schrager和Rubell用那张银行本票换来了买家名下的酒店,它坐落在Madison Ave38号,灵机一动的Schrager心想为什么不就此进入酒店业呢?就这样,Schrager开启了他的酒店事业。

      当时的时代(1980年),Donald Trump还在筹建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型房地产投资和改造项目——Grand Central Terminal旁边的纽约Grand Hyatt。纽约大部分酒店项目乏善可陈,按着常规的方式运作着,然Schrager觉得这种方式太Boring,于是用上了他开夜店的经验,综合运用舞美、灯光等多种元素改造了原酒店,试图营造夸张且戏剧性的空间。1984年,这家名为Morgans的酒店重新开张,酒店工作人员全都请的是模特和演员经纪公司拥有较高颜值的帅哥美女们,这种感觉大概是你在某城市住惯了七天汉庭,突然听到大家都在聊一家很潮很夜店Bar里都是帅哥美女的叫做橘子水晶的酒店(对不起我只能以橘子水晶类比...)然后你忍不住也想去尝试下,就这样,Morgans在住客及前夜店客人的口碑传播下,迅速走红。

       所以期待下Morgans有多Fashion呢?其实也就长这样:

Morgans hotel-New York 1982年

      看看这客房和卫生间,看看这朴(pian)素(yi)的公区。顿感纽约人民当年被惊艳的点还是蛮低的,要怪也只能怪对手们太Boring....

      几年后,Schrager的第二家酒店Royalton开业,这家酒店以“大堂社交”为核心。而Schrager对大堂的执着,也会贯穿他整个酒店生涯,此时,Morgans酒店也变为了Morgans Hotel Group酒店集团。Schrager开始扩张他的酒店版图。

Royalton hotel-New York 1987年

Royalton hotel Bar(图P得超凶,供参考)

       Royalton的公区几乎已经确立了他未来酒店们大堂的统一语汇:咖啡色调、带高差的空间分隔、壁炉、大量的沙发组合等等。而Schrager也发掘了他早期的真爱设计师——Philippe Starck,Starck几乎承包了他家早期所有酒店的设计(现在他主要给雅高做Mama Shelter品牌)。

     之后Schrager陆陆续续在Miami、伦敦、旧金山、LA等地将酒店公司的酒店数量扩张到10家,他也晋升为纽约最大的私人酒店经营者。这些酒店几乎都是由单房入住式(共用卫生间)的廉价酒店改建而成,为了让狭小的房间看起来更大,施拉格用过将家具尺寸改小了10%,甚至将床腿锯短的手段;他特意让走廊保持昏暗,从而让房间在相比之下显得明亮宽敞。这些酒店的公区翻新依旧沿用他打造夜店的经验,再加上他聘请的高颜值的员工(酒吧和餐厅盈利较高),Morgans酒店集团的酒店收益都还不错。

注:以下每张照片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请仔细观看,为后面与Edition的照片对比铺垫...

Paramount Hotel-New York 1990年


Delano South Beach-Miami 1995年


Mondrian LA hotel-LA 1996年


St Martins lane hotel-London 1998


Sanderson Hotel-London 1998


Hudson Hotel-New York 2000

Clift Hotel-San Francisco 2000


Shore Club Hotel-Miami 2002

       然后进入2000年,酒店行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98年,SPG在纽约开了第一家W,同样把夜店风引入酒店设计,关键是SPG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设施体系和更完善的体验。W的推出大受好评,并在全球迅速扩张,短短几年内就扩张到30多家。这让客房相对简陋,Dining设施单薄的Morgans的酒店们显得挺尴尬的。


第一家W:W New York-1998年

       就在纽约W开业同一年,NorthStar资本投资公司筹资2.55亿美元,从Schrager手中收购了Morgans 84%的股份。Schrager继续管理公司的酒店业务,到2001年,他和新合伙人原本签署了合同,打算以13亿美元出售集团,但不幸碰上了911,交易也就搁置了。Schrager越来越不喜欢担任公司的CEO,进行行政管理,他仍想卖掉公司。但他的合伙人追求的是公司上市,终于到了2005年,他觉得自己受够了。于是便退出了Morgans。

      2005年,Schrager成立了自己的公司——Ian Schrager Co.。他的第一个项目是纽约著名的Gramercy Park hotel:Schrager在买下这家酒店后,在Julian Schnabel的帮助下,进行了翻修改建。

GramercyPark Hotel-New York-2005

      Gramercy不像他以前的酒店那样大搞噱头和夜店风,正是这个成熟版的酒店在06年首次吸引了万豪集团时年74岁CEO Bill Marriott的注意。多年前,Marriott就曾造访过Schrager的部分酒店,当时,他对这些酒店的成功感到不解。“就是个大酒吧,楼上有客房而已。而且客房也不是特别好!我费劲脑汁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想住在这里。”他的评论相当精到,我也并不认同Schrager在Morgans时期的酒店能被称为“精品酒店”。

       可是对万豪集团来说,一个更关键的问题迫在眉睫:他们一度认为“精品酒店”、Lifestyle式的酒店很小众,不足以成为一个大市场,然而到06年,W已经相当成功了,而万豪似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产品与其竞争,他们感觉到自己正在错失年轻一代的客户。于是Marriott约见了Schrager,寻求合作的机会。万豪在Gramercy酒店看到了Schrager不仅能做新潮时尚的酒店,也能驾驭传统稳重的风格(其实只是Schrager放手让Julian Schnabel发挥了而已)。

       于是双方的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2007年,双方宣布建立合作关系,表示未来十年将开设100家Edition酒店。每家酒店将由独立投资方所有,万豪负责经营,Schrager负责设计,正当Schrager选中了Yabu&Pushelberg准备大展拳脚时。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了......

       08年金融危机公司在全球运作的10个Edition酒店项目中,只有两个存活下来。2010年底,第一家Edition在夏威夷Waikiki开业。


Bar@The Waikiki Edition-Hawaii-2010

Lounge@The Waikiki Edition-Hawaii-2010

客房@The Waikiki Edition-Hawaii-2010

       然而不到一年后,这个项目以惨败收场。酒店业主提出诉讼,要求万豪和Schrager对酒店的失败负责。尽管双方签署了30年的合约,但酒店业主将万豪踢出了局,连夜把酒店更名为Modern Honolulu。这个项目在初期的失败是完全可以预计的,一个没有积淀的新品牌、高昂的价格、略显寡淡的设计、在一个度假胜地是会比较艰难,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营,Modern Honolulu已经在Tripadvisor的当地酒店排名榜上位居第二了。

       2011年,存活下来的第二家The Istanbul Edition开业,项目比较小,只有78间客房。Schrager和Y&P主要在这个项目中确立了客房部分的设计语汇:

大堂@The Waikiki Edition-Hawaii-2010

Bar@The Waikiki Edition-Hawaii-2010

客房@The Waikiki Edition-Hawaii-2010

客房@The Istanbul Edition-Istanbul-2011

       同样在2011年,留有余地的Schrager还创立了自己的新品牌Public在Chicago开业。他的理念是让Public酒店和Hilton Garden Inn一样低价(因为Edition还蛮贵的),但却和精品酒店一样时尚前卫。

大堂吧@Public Hotel-Chicago-2011

餐饮区@Public Hotel-Chicago-2011

Bar@Public Hotel-Chicago-2011

客房@Public Hotel-Chicago-2011

客房@Public Hotel-Chicago-2011

       有没有发现Public在设计上和Edition并没有明显区别!Schrager解释到他的审美情趣的核心就在于“新与旧、奢与俭的混搭”,然后我们就不能通过酒店所用材质一眼判断出酒店的定位了...就这样,Schrager的酒店可以随性的被他解读为平价精品酒店(Public淡季 100刀 )、或简约奢华的生活方式酒店(NY Edition 常年400刀 London Edition常年400磅 )...

       2013年,真正意义上Edition成熟之作——The London Edition开业了。在这个项目中,Edition的设计语汇在Chicago Pubic的基础上全面成熟了。

大堂@The London Edition-London-2013

Bar@The London Edition-London-2013

餐厅@The London Edition-London-2013

客房@The London Edition-London-2013

       2014年,The Miami Beach Edition开业,作为带有度假性质的Edition增加了保龄球馆、溜冰场等设施,由于没相关经验,Schrager的夜店审美情趣充分暴露...用力过猛,而酒店常规部分的设计实在是乏善可陈。浓重的套图感...

餐厅@The Miam Beach Edition-Miam 2014

SPA@The Miam Beach Edition-Miam 2014

溜冰场-The Miam Beach Edition

保龄球馆-The Miam Beach Edition

    2015年开业的New York Edition设计师变成了Rockwell(前四个全部是Y&P设计),其实对Rockwell来说也没什么好设计的,几乎就照搬前任。Rockwell估计也是蛮郁闷的,好歹也是创立了W品牌的设计师,怎么一轮到做Edition就只能套套图呢,相比之下Y&P做广州W就能各种发挥!而且Y&P在同城还能做Park Hyatt这种旗舰!两个设计师互换品牌做设计的待遇简直So Sad...

前台-The New York Edition-New York 2015

大堂-The New York Edition-New York 2015

大堂吧-The New York Edition-New York 2015

餐厅-The New York Edition-New York 2015

客房-The New York Edition-New York 2015

      好了,至此你终于可以回顾一下文章前部Schrager那些早期的酒店了,你会发现Edition的咖啡色色调、木盒子前台、壁炉、沙发组合、黄色酒柜、紫色台球桌、照片墙、白纱帘白沙发甚至沙发和床上的毛毯都能找到原型和似曾相识的片段!你不得不感叹Schrager的审美之“执(wu)着(liao)”。

       顺便说说Edition的入住体验,对万豪礼赏会员相当Unfriendly,白金严格执行升一级的规定,保证的双早就别想了,人家是精品酒店,餐厅都是单点的,当然不会有Buffet这种恶俗的东西,而且人家也假装不知道业内有没Buffet早餐给餐饮Credit的做法...

       所以下次去住Edition的时候多拍几张照片发Instagram和朋友圈,并配合“好美哦!不愧是精品酒店之父的作品”之类的评论(白眼)。

      虽然Edition已经扩展到曼谷、上海、三亚等地,不过在万豪收购了SPG的状态下,我并不看好这个品牌未来的发展。一是品牌内涵太弱,二是扩张策略也太简单粗暴了,标准化程度简直赶上了Aloft,这好歹是万豪定位第三的品牌啊(第一是Ritz,第二是BVLGARI)! 不过估计在中国也能火。谁叫中国壕和网红嫩模多呢,而且W在国内也有越来越Low的趋势...估计到Edition开业时还是能俘获一大批网红和嫩模的。

       那也顺便讲讲国内的三家Edition:

The Bangkok Edition

      曼谷Edition在Ole Scheeren设计的曼谷第一高楼里面哦,建筑学子们做高层设计时最爱参考的Top 3案例吧...旋转挖洞然后得到各种有的没的平台...


The Shanghai Edition

       上海Edition的选址就是去年引起上海建筑圈一片哀嚎的华东电力大厦,为老一辈建筑师罗新阳的作品,曾入选上海“十佳建筑”之一,在市民眼中“怪诞”的后现代风格也成为了不少上海人的记忆。当时改造后的土豪金风格一放出立马引发各种吐槽。现在你们知道改造后的Edition到底是个什么品牌了吧(然而并没有产生一丝好感= =)。


The Sanya Edition

The Sanya Edition

客房@The Sanya Edition

       三亚Edition应该算第一家Edition Resort(我自己取的),除了常规的海景客房,酒店还造了一个“海”在并在周边放置了各种“盒子”,也是一种蛮有特色的海景Villa。不过客房长这样也太情趣了...不过总体来说,在三亚的酒店格局之中还是能有一席之地吧(真爱当然还是太阳湾Park Hyatt!)。


      把Schrager的酒店作品简述了一遍之后,相信你已经对他“精品酒店之父”之称的含金量了解一二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文章开头评价他最后融入了他早期最不齿的体系,开始批量贩卖情怀的原因了。想想也可以理解,早期面对各种改造项目,一事一议。Schrager还是能有所发挥的,当与万豪这样的大型酒店集团合作发展单一品牌时,作为非亲生的待遇,在严格的管控体系和时间周期要求下。Schrager选择简单粗暴的复制模式似乎也情有可原。只是,在这个挑剔的时代,他的路能走多远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说不定,在可能的“危机”下,他又能爆发新的能量呢。

       最后附赠Schrager酒店一览表(吐血整理!):


—— the end ——


这篇如此干货,你有什么理由不关注!猛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