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始祖伏羲到底出生在甘肃天水还是平凉

 河图李 2018-08-16

伏羲生于成纪

张 喆

人文始祖伏羲到底出生在甘肃天水还是平凉

远古时期的某一天,在西北黄土丘陵的一个河谷地带,有个叫华胥氏的女子在采集食物路过雷泽这个地方时,看见有一双硕大无朋的脚印清晰地印在地面上。谁的脚印能有这么大呢?华胥氏十分好奇,遂将自己的脚踩在这个大脚印上,看看究竟比自己的脚大多少。不料,这脚刚刚一踩,就顿觉腹部隐隐动了一下,一种异样的感觉洋溢着她的全身。自此,美丽而硕健的华胥氏就有了身孕,肚子也渐渐地鼓了起来。这个“履大人迹”而怀孕的孩子,在华胥氏的腹内一直呆了十二年才生了下来,这个男孩就是后来被尊奉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

人文始祖伏羲到底出生在甘肃天水还是平凉

之所以将伏羲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为伏羲在中华民族远古时代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对农业经济、政治制度、礼仪规范、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开天立极般的重大贡献,从而构建起了人类社会的雏形,以至于深深地影响和贯穿了我们这个民族漫长的历史。

人文始祖伏羲到底出生在甘肃天水还是平凉

伏羲女娲图

上古时期,人们饥即求饱,食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面对经常遇到的衣食短缺的困难,传说中伏羲“结绳网”,就是仿照蜘蛛网教人“造网”,用于捕鱼、狩猎,并教民养蚕,“化蚕桑为绵帛”,“制杵臼,济万民”,从造网、捕鱼、狩猎,到养蚕、做布,改进劳动工具,大大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保障了人们的衣食来源。“制嫁娶”,《竹书纪年》记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定姓氏、成人伦”,从而“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反映了原始先民由氏族内男女无别、群婚杂居向氏族外的对偶婚转变,意味着先民们开始摆脱蒙昧无知的原始状态,跨进了文明社会阶段。

人文始祖伏羲到底出生在甘肃天水还是平凉

“画八卦”,《周易·系辞传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就是人祖伏羲的又一称呼。这就是传说中伏羲“始画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 还“均土为埙,礼乐兴矣”。有研究者认为“八卦”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始。有了文字,就能教人“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文明社会就会如约而至。“龙纪官”是传说中伏羲“以龙纪官”,分天下为九州,建立九相六佐的管理制度。我们后人崇拜的“龙”的形象就是伏羲创制的,“龙的传人”不仅是远古图腾崇拜,也体现出由氏族社会向部落英雄时期转变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

人文始祖伏羲到底出生在甘肃天水还是平凉

伏羲画卦

古代典籍中记载伏羲“生于成纪,都于陈”,因华胥氏孕伏羲十二年而生,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因此,人们为感念伏羲的圣德,就将他出生的地方命名为成纪。近年来,学术界对伏羲出生地成纪展开了比较热烈的考证争鸣,基本形成了伏羲“生于成纪,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的共识。传说中自伏羲氏出现后,该氏族首领历经十五代都称伏羲氏,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伏羲“生于成纪,都于陈”这一历史现象了。

古代陈是今天的河南淮阳,而古成纪又在今天的哪里?随着考古研究的进展,对伏羲出生地——古成纪地处位置也有了新的认识。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新版《辞海》对李广释文“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改变了《辞海》旧版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的传统说法。2000年5月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对成纪县释义是:“西汉置,治所今甘肃静宁西南。”

人文始祖伏羲到底出生在甘肃天水还是平凉

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静宁西南治平古城的内外及四周发现了很多秦汉时期的板瓦、简瓦、瓦当、铺地砖、陶器碎片等及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刻有“成纪容三升”铭文的汉代陶壶等。其实早在清代就有学者提出“治平成纪、显亲成纪、秦州成纪”的成纪三迁说,再联系到伏羲“都于陈”的记载,这些说法正符合上古时期人们逐水草而居,并由河流上游向下游发展而不断迁徙的规律。

1993 年3 月,静宁西南治平的成纪故城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确认静宁成纪故城遗址为秦至宋时的成纪城。

人文始祖伏羲到底出生在甘肃天水还是平凉

可见伏羲生于成纪,而古成纪在历史的变迁中几经迁移,才有了“秦州成纪”之说,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伏羲庙”在天水而不在葫芦河上游静宁西南的古成纪了。

参考资料:孙立涛《“伏羲”名号考析》(《民族艺术》2014年第一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