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睡眠健康

 渐近故乡时 2018-08-16

睡眠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儿童尤其是在婴幼儿期,大脑尚处于发育阶段。充足的睡眠是保障脑细胞代谢、生长发育、成熟的必要条件,对儿童的体格、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体格生长所必需的生长激素,只在睡眠状态时才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儿童失眠的问题需关注。


这一期的馒头说睡眠我们来讲一讲失眠

有人会问了,儿童也会有失眠吗?


是的。儿童睡眠十分独特,其睡眠生理特性伴随发育过程不断变化。在5月龄是婴儿睡眠昼夜节律基本形成,10月龄时夜间能够连续睡眠,1-2岁时需要白天小睡1-2次,儿童睡眠时间较成人明显延长,随年龄增加而逐渐缩短。新生儿需要超过70%的睡眠时间,3-4岁幼儿约需12小时睡眠,学龄前儿童需9-10小时,7岁以上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为8-9小时。由此可见,大部分儿童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幼童中有10%- 30%存在睡觉或夜间需父母或看护者陪伴相关性失眠。患有慢性疾病或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失眠症状发生率更高。幼童失眠主要有2个亚型,即入睡相关型和强制入睡型。

这两个亚型与看护者或父母的行为高度相关,也与家庭及其文化背景相关。青春期前男女孩失眠患病率相等,从1-12岁起女孩失眠多于男孩。


儿童失眠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但通常不及成人严重。儿童不擅于语言表达失眠感受。他们常常通过行为来表现,如疲劳、瞌睡、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多动,以及在该就寝时不愿上床等。在幼童时期,常表现为入睡困难、不愿睡眠或两者都有。



这通常是不适当的睡眠联系或限制性设定的结果。

不适当的睡眠联系是指儿童对起始睡眠或醒后再入睡需要一种特殊形式的刺激,如:看电视,喂饲或口含奶嘴,或者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明亮的房间,父母的陪伴等。若缺乏这些条件,则难以入睡或夜间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对夜间独自睡眠产生恐惧或焦虑。


还有一些儿童的失眠是与其他原因相关的,比如:

1、高竞争、快节奏的学习方式、考试压力。

2、睡眠与饮食的不良习惯、睡前过饱、过饥或饮用过多兴奋饮料、高糖饮料等。

3、高科技的影响:手机、电脑、网络等,如恐怖电影导致大脑兴奋失眠或惊醒,降低睡眠质量。

4、睡眠环境:噪声刺激、温度过高、过低等。

5、自身躯体因素:睡眠呼吸障碍、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

6、精神障碍:自闭症、双向情感障碍等。



如果宝宝有以上的问题,家长该怎么做呢?

且听馒头为您一一道来


入睡困难 培养健康入睡方式:每天按时在孩子醒着的状态下将其放在小床上,让他学会独自入睡,睡觉时简要的检查一下孩子的状况;在白天父母应该定期将熟睡中的孩子唤醒,避免睡眠过长;孩子夜间醒来,请先等上片刻再喂奶,给孩子一个自己安静下来的机会;抚触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加快婴儿入睡并减少生理性夜醒,增强亲子关系。


分床睡最健康: 大人小孩同床睡也是造成孩子睡眠障碍原因之一。父母跟宝宝由于生活、睡眠习惯不同,同睡一床,容易影响彼此的睡眠质量;大人盖得被子对于婴幼儿来说,过于厚重,容易压迫宝宝的呼吸,导致呼吸不畅;大人的翻身动作会影响宝宝睡眠质量,而宝宝夜间哭闹,也容易令大人睡眠质量降低。所以,有条件的家庭,一岁以后大人孩子最好分房睡。


不睡午觉不是错: 一般幼儿园都会让小朋友睡午觉,可是总有部分小朋友不爱睡午觉。睡午觉其实只是一种习惯,正如大人是否有睡午觉的习惯,能睡午觉固然好,利于补充下午的精力。但是宝宝如果不爱睡午觉,也应顺其自然,只要不影响他人休息就好。

创造良好入睡环境 为宝宝提供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的睡眠环境,不要频繁地变换睡眠环境;在白天时,父母们可以让宝宝进行适当的运动,让宝宝身体疲倦,那么晚上自然会睡得比较熟。晚饭不要过饱,晚上最好不要加餐。在临睡前,父母不要让孩子玩的太过兴奋,最好进行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比如读书、听轻音乐等。一个舒服的热水澡有利于孩子晚上睡得更加安稳、香甜。

馒头温馨提示:当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或频繁的出现,需要到当地的睡眠中心进行排查,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认。


转自《 汕头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中心

编辑:彭志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