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人得了癌,要不要告诉他?

 美中嘉和 2020-09-18

在美中嘉和,这样的场景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当医生告诉家属,患者诊断是恶性肿瘤的时候,家属第一个反应是紧张而惊慌地问一些“能治疗吗”、“还能活多久”之类的问题,下一个反应就是擦掉眼泪,努力平复情绪,然后出门故作镇定、谈笑风生地和患者说,“没事,良性的……”

我们特别理解家属向患者隐瞒病情的初衷:为了避免患者受到严重的心理打击,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对治疗和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一味地隐瞒或许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说与不说或者怎样去说是很艰难的选择,要综合多种因素去衡量,而且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作为家属,把握好下面几个原则就好:

充分考虑患者知情的权利和意愿

每个人都有获知真相的权利,患者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而且,从患者的主观意愿上来说,多数人还是希望知道真相的。2001年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研究显示87%的被调查英国患者,无论信息好坏,想知道尽可能多的关于病症的信息,高达98%的英国患者想知道他们的疾病是否是癌症。中国也一样。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一项对1023名中国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的调查,90.8%的被调查中国癌症患者认为应该让早期癌症病人知道病情真相,60.5%的被调查癌症患者认为应该让晚期癌症病人知道病情真相。

因此,从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知情意愿上来讲,不由分说地隐瞒病情就不是最佳选择。

瞒一时易,瞒一世难

确诊是一时的事,而治疗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破绽地保守秘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病理报告、检查结果为什么从来不给我看,良性疾病为什么要到肿瘤医院治疗,做了手术为什么还要长期服药,治疗后为什么会恶心脱发,每次复查为什么都要查这么多的项目……家属向患者隐瞒病情后,面临的可能是患者无尽的猜疑。

正所谓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圆。在这个过程中,指望家属、医护人员乃至病友都能通过高超的演技来瞒天过海显然不切实际,患者总会从家属不自然的表情、医护人员不经意间的流露或各种检查报告单中猜出一二

得知病情可以更积极地生活和配合治疗

从某种程度上讲,癌症其实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坏东西。很多情况下,它可以带给人更积极的改变。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患者,患癌前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抽烟喝酒、喜熬夜、不爱运动、性格急躁易怒,而在患癌后,开始反思过往、重新珍视健康,于是积极地改进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培养乐观的情绪心态。也就是说,癌症其实帮助患者重构了生活,而这种改变对患者日后的健康大有裨益

从配合治疗方面来讲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小毛病”来搪塞患者,或许患者面对治疗会逐渐松懈;而如果患者知道自己的对手非常强大后,才能时刻保持警惕、严肃对待。

给患者完成心愿的机会

在不同的境遇面前,我们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安排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正常状态下,我们会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学习;而如果我们被告知生命余额不足的时候,大概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及时去实现一个埋藏许久的愿望,好好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最后时光。这也是如实告诉肿瘤患者病情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对于处在晚期或时日不多的患者,隐瞒不如如实相告更有意义,毕竟,如果一定要离开,不留遗憾才是最令人欣慰的方式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尽管前面讲了很多,但是在到底要不要,和采用什么方式,将病情告诉癌症患者的问题上,其实没有固定的答案。这和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身体状况稳定、心理素质良好的患者,建议平静地将病情如实相告,并共同商讨接下来的治疗休养事宜。如果患者身体较差、心理素质不佳,为了避免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双重打击,建议不要一下子和盘托出,可缓慢地向患者渗透。而如果面对的是情绪极端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极差而治疗的依从性又比较好的患者,或许善意的隐瞒也不是一件坏事。

写在最后

总之,原则上讲,建议家属不要向患者隐瞒病情,应该让患者充分地参与到病情讨论、疾病治疗方案选择中来;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