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在山水画的写生自然和营造意境上是如何协调的?

 明远小筑 2018-08-17

陈仕彬_汶川新貌系列

问:心灵上的参悟和修为,需要读万卷书,也需要行万里路。想到清初“四王”的山水作品,虽造境甚佳,终逃不过闭门造车之嫌。陈老师喜欢亲近自然,能够把传统的笔法意蕴和蜀地的特色山川有机融合于一体,雄浑中不失俊秀,浩然气象夺目欲出。不知陈老师在写生自然和营造意境上是如何协调的?

陈仕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提出来的,它不单是对书画家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古代文人的要求。一个想在思想境界上有所提升的画家,不解决学问修养问题,在书画艺术上是走不远的。

读万卷书,指的是一个人知识积累的“量”和“面”;行万里路,指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这里的“万里路”并不是单纯的指行程上的远近,而是指对人生的历练与感悟。如果不把学到的知识消化掉,最终它还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行万里路就是锤炼自己的人生——包括很多坎坷的经历,把你的学问变成学养,把学养变成学识,把学识变成真正的本领。

对于一名画家来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印证自己的感悟,最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貌。获取知识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养”,就是孟子讲的“养浩然之气”。一个小城里面的人,他的视野不一定就囿于他所生活的范围。八大山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一生没有走出江西半步,但却拥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这种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从哪里来?一是读书,二是行走。我们一般都会把行走理解得过于表面化。其实,行走有多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可以单纯地理解为走路,理解为游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申为人生的经历。作为明朝皇族后裔的遗民,八大的心路历程不可谓不丰富和曲折。如果一个人生下来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好了,不去用心的对待这个世界,纵使他环绕地球一周又一周,也不能算作行万里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