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仗词语锤炼三题

 杏坛归客 2018-08-17

楹联,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其应用之广泛,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楹联又有严格的规则,以及不易掌握或是容易混淆词性和结构等方面的对仗要求,这些使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甚至让有些联家困惑不已。比如形容词和动词的对仗问题,动补结构的理解问题,状谓结构同并列动词的区别等等。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对仗问题


在《联律通则》中,规定词性要对品,简单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而最不容易掌握的就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应对。动词和形容词,很多人都认为是可以相对的,但是我认为不绝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举个例子:

心花终伴雪花舞;

诗韵堪及凇韵娇。


这副联里的句脚,舞是动词,娇是形容词,此处应对是可以的。


再看一个例子:

折柳一枝别远客;

香醪百盏话离愁。


这副联前面两个字,折柳、香醪,它们是不同词性的词,构成了不同结构的词组。词组折柳由动词+名词构成动宾结构,词组香醪由形容词+名词构成偏正结构,由于它们的结构不一致,因此对仗时就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动词和形容词就不能应对了,所以此联可改为:

折柳一枝别远客;

斟醪百盏话离愁。


而此联中的远客、离愁,其中远、离也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应对,但由于远客、离愁的结构一致,都是偏正结构,这种情况下,形容词和动词应对是允许的。


在楹联中,形容词和动词单独成为独立的节奏点(比如处于句脚时)或者它们分别构成相同结构的词组,形容词和动词就可以应对了。


二、动补结构问题


在《联律通则》中,规定结构对应。所谓结构对应,就是相对应的词组或句子的结构要一致,就词组而言,就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对于这些词语结构,大家比较清晰,在楹联创作时也容易运用。而动补结构、状谓结构,时常会被忽视或混淆。


动补结构,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叫作动补短语,如打开、举起、抬高等都是动补结构。如:

赶尽花潮春谢幕;

吹欢麦浪夏登台。


赶尽、吹欢,都是动补结构,从应对角度来说,是非常工稳的。

 

幻化心雕就;

晶莹梦筑成。


雕就、筑成也都是动补结构,上联是动补结构,下联也应该尽量用动补结构去应对。动补结构是楹联创作或应对时经常遇到的,也是比较容易忽视的,所以一定注意。


三、状谓结构与并列动词的区别


要想了解状谓结构,首先要了解状语。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词。而状谓结构就是状语+谓语,如快跑、缓行、狂饮等。尤其是动词作状语,如笑看、倾听、争渡等,非常容易和并列动词混淆,并列动词如:打拼、磨砺、成长等,两个动词是并列关系。由动词作状语组成的状谓结构与并列动词的相同之处是,都由两个动词组成;不同之处是状谓结构存在着修饰和被修饰关系,而并列动词不存在修饰或被修饰关系。


例如唐代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中的对仗句:

笑看儿童骑竹马,

醉携宾客上仙舟。


笑看、醉携就是典型的状谓结构对仗,但很容易被看成是并列动词,其实不然。


再如宋代范成大《马当洑阻风居人云非五日或七日风不止谓之重阳信》中的对仗句:

趁墟渔子晨争渡,

赛庙商人晚醉归。


争渡、醉归都是状谓结构。


一些状谓结构词组是好识别的,大吃、大喝、浅笑等,而由动词作状语组成的状谓结构,相对来说就不太好识别了,必须引起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