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尔杜克

 恶法者 2018-08-17

人物

“战神”马尔杜克,古代苏美尔-阿卡得时期的战神,巴比伦城邦之神。其名“马尔杜克”为阿卡德语,似来自苏美尔语“阿玛尔-乌图克”,意为“乌图之幼子”。其名有时作“马尔-杜库”,意为“杜库之子”。埃阿的长子,生于阿普苏,为水之化身,创造五谷并使其丰硕,确定诸天体运行的轨道,并决定人类的命运,被尊为“万物的创造者,众神之王,万方之主”,被视为木星的化身。据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的文献典籍,马尔都克被视为征服巴比伦之神;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2世纪),即已提及。直至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前16世纪),马尔都克被奉为主神,其地位在众神之上。
巴比伦创世史诗中出现的大女神,宇宙和万物之母,众神的最高主宰。其与男宠钦古的“母神-子神”组合,堪称宗教学中的经典模式(事实上,整个一部《埃努玛·埃立什》可以说就是宗教学中的“母神”、“太阳英雄”、“语言法术观”理论的活生生的演绎,直接拿这本书来当这几种理论的教科书都不为过)。作为万物之母的提亚玛特同时也是全体女神的总和,而马尔杜克则是全体男神的总和。或者也可以说,提亚玛特代表的是旧的时代和旧的信仰,而马尔杜克则是当前人类的信仰,所以提亚玛特尽管不存在于苏美尔宗教中,但从象征的角度来说,她已经涵盖了苏美尔乃至更古老时代的信仰。这两位神的战争本身就带有寓言性质。苏美尔-巴比伦神话与中国的哲学与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混沌女神纳穆生下了天神安和地神祺,这和中国哲学中道生阴阳两仪的理论是一样的。恩利尔分开安和祺,创生宇宙,又与所谓的盘古相似。而恩奇为万物命名的情节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中国最古老的巫师王-禹。巴比伦的神话虽然晚于苏美尔,但其创世史诗依然与中国思想暗合。作为宇宙万物的化身,提亚玛特无疑对应于老聃的道,而马尔杜克则是在宇宙中发号施令的上帝,钦古则对应于赤子。

技能

从《埃努玛·埃立什》的记载来看,提亚玛特主要有两项技能。提亚玛特死后,其尸体被用作创造宇宙万物的材料,可见她本身具有“化生”能力。她与阿普苏生下了众神,这则是生育能力的体现。最后,她还犹如工匠一般,可以制造各种奇特的生物,这是狭义上的“创造”。提阿马特的创造能力是这三种能力的总和。她在与马尔杜克决战之前,造了11种怪物,他们的威力与众神相当,甚至更强。
提亚玛特基本没有任何战斗能力,无论法术、近战格斗,她都不擅长。但是,唯独只在一个方面,提亚玛特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并且她只靠这一项能力,就足以让众神俯首称臣:那就是她的咒术。后世魔法师要在施法之前吟唱大段的咒文,并且吟唱完毕之后仍要另外施法。而提亚玛特则不同,她在对敌人说一句咒文的同时,神力就已经展开了。其实这种说法也不是最确切,应该说“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神力使用的过程,两者完全同步,而且,所谓的咒文就是一、两个单词,无需长篇吟诵。实际上,“咒文”这个叫法也是不严谨的。传说,众神有他们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本身就具有魔力,原初的人类也会这种语言,但后来人类逐渐演化出自己的语言,所以就没人懂得神的语言了。神的语言不是现存的任何一种人类语言,无论自诩高贵的希伯来语还是故作神秘的梵语,它们都不是原初众神所使用的神语。虽然神语本身具有魔力,但由于众神的力量强弱不同,所“说”出来的效力也有天壤之别。
提亚玛特的克星是风元素。在创世史诗中,她正是被风扰乱之后才被打败的。而在另外的传说中,她的天命牌则被风之半神祖(Zu)所窃取。在苏美尔神话中,神王恩利尔正是风神,他的风之暴力远远凌驾于太阳和雷电的暴力之上,虽然马尔杜克取代了他,但是在创世史诗中,风作为唯一一种可以打败提阿马特的利器——终极的暴力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马尔杜克是太阳和火的象征,而风元素则可以加强火的力量,虽然光与火本身并不能伤害提亚玛特)。

终章

创世神话中,提亚玛特虽然被杀死,但是马尔杜克用她的尸首创造了宇宙万物,并用她的男宠钦古的身体创造了人类。所以,人类、万物实际上与神王只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与战败的女神才是真正的“亲缘”关系。也有些神学家直截了当地把奥默尔卡称作月亮和“宇宙的灵魂”,主宰着万物的规律和内在,而神王只能控制万物的外在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