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厨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能烧得一手好菜,只要菜烧得好,就有可能前途无量,傲视同行。
但当你正为了这个目标,沉浸在后厨挥洒汗水、辛苦打拼时,一位名叫王刚的厨师,已凭借头条号“美食作家王刚”发布的做菜视频,走红网络并揽粉无数了!
8月1日,王刚的短视频“麻辣小龙虾的正宗做法”凭借着超高人气,以922.5万的粉丝投票打败了“办公室小野”、“新世相”、“papi酱”等短视频大号,获得了国内首个新媒体短视频奖项——2018金秒奖观众选择奖。 而在去年年初,王刚还只是社会餐饮店的一名普通厨师长而已。如今,他在全网的粉丝已超过600多万! 网络时代,粉丝意味着流量,流量意味着利润。 从去年3月开始尝试网络上传菜谱,到11月,王刚在头条号的粉丝就超过了60万,一个月的流量分成,超过了他做厨师长时一万多的薪资。而在今年5月,王刚又新开了一家淘宝店,正式向电商发展,开张不久,就卖出了数千包火锅底料。 通过直播、短视频等传播方式,王刚就获得了高于原工资几倍的额外收入,与其他厨师在后厨静默工作、无人问津的状态相比,实在是天差地别。 因此,除了王刚之外,不少厨师也选择了在网络上大秀技艺,企图一夜爆红,换取风光。而在王刚之前,就有红遍网络的撒盐哥、喊菜哥、拉面哥等。 但能够持续保证流量甚至让其不断增长的,只有王刚。 那么王刚的成功之处在哪儿呢? 下面红厨网记者就来给大家逐一分析。 内容扎实 输出干货 网红是时代的产物,很多网红厨师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掌握了大众认为的“资深酷炫”的技艺,但是在同行看来,那其实都是一些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在“美食作家王刚”上传的每一个视频里,旺火、铁勺、大锅灶、不锈钢操作台,干净利落的动作、简单直白的解说,整个场景包括言语,没有任何一件跟做菜无关的东西。 看过这么多的美食教学视频,网友们也是第一次见到“宽油”、“ 颠锅”、“刀工”、“旺火”等各种厨房专业术语。 而去年5月的一道“永州血鸭”,更是让粉丝们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做菜教学方式。“第一次见从杀鸭子开始教做菜的,太实在了!”“和重在营造气氛的‘小清新派’很不一样,接地气,有点意思。” ▲网友评价 所谓“有点意思”,实际上就是对王刚输出内容的肯定。正是那些让外行“望而生畏”的专业名词与专业手法,让受众对他的美食作品产生信任与认可。 尤其在当下流行的美食视频里,通常都是只给材料配比,然后演示烹煮过程。相比之下,王刚的指导更为详尽,不仅把做菜步骤和做菜原理解说得一清二楚,在调料的用量方面,也是精细到克,还在最后“划重点”进行30秒技术总结。 从实用性来说,王刚的视频既演示了做菜的流程,也解释了容易犯错的细节;从观赏性来说,王刚的动作干净利索,真实不浮夸的做菜教学,给人以一种新奇感,容易让观众产生模仿和学习的意愿。 ▲网友评价 “我就想把这个做菜的全部流程尽量还原,然后跟大家展示。”对此,王刚有自己的理念,“教人家做菜的话,你就应该实在一点,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真东西拿出来,不应该去加一些跟教做菜无关的东西。” 可见,王刚的美食视频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真刀真枪”。 如今,观众对于美食视频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看业余”,上升到了“看专业”的高度,教的菜可以土一点,但是想要干货。王刚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也提醒了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风格独特 逆行潮流 不同于许多美食博主选择柔美布景、精致餐具和清新音乐作为视频的基本要素,王刚的视频教学,习惯从挑选和处理食材开始,各种后厨常见的用具,再加上王刚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配音,视频效果堪称“朴实至极”。 凭借着这种毫无掩饰的“朴实”,王刚被网友称为“互联网美食圈里的一股清流”。 他的视频风格生猛,干净利落,没有废话,没有滤镜,没有音乐,也没有猫……被认为是凭一己之力开创的“硬核美食”流派。 ▲网友评价 他的画风简单粗暴,没有大光圈,没有补光灯,不卖弄情怀,厨房里也没有辅助性的道具,有的只是实打实的技术。 最重要的是,在王刚的教学视频里,从封面到做菜演示,再到视频结尾的技术总结,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简单直接,一气呵成,解说直白而清晰。虽然夹杂了不少后厨专业用词,但对照着视频,也很容易让人理解。 ▲网友评价 这些,都让王刚的视频带上了极强的个人风格,甚至连他的自贡味普通话都成了标志之一。 而在观众心目中,王刚和常见的美食博主都不太一样,杀鸭、宰鱼、剁排骨,这些都紧紧抓住了用户的猎奇心理,让不少网友戏言,“别人教人做菜,王刚教人开饭店”。 ▲网友评价 其实,王刚当初并没有想过要开创什么“硬核美食派”来与“小清新美食派”分庭抗礼,他说,自己也很爱看小清新的美食视频。 “但我自己的视频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想要修饰的想法,我的视频定位是‘真实的后厨’、厨师的真实工作状态’、‘做菜的实际与理论操作’、‘把一些秘方和烹饪手法通俗化’,让大家在视频中看到的手法与我平时的工作是一致的。” 短视频市场从2016年开始,经过近两年的野蛮生长,最终还是以“内容为王”。当小清新的赛道上已经挤满了人,王刚的真实与硬核,就给了人们“眼前一亮”的感觉。 从那些“万万没想到”的评论来看,王刚的视频的确给足了观众新鲜感。 ▲网友评价 抓住时机 付诸努力 任何成功,都和机遇脱不开关系,更重要的是,懂得抓住机遇。 王刚的成功,远不是那种“一夜爆红”式的走红,从他开始接触短视频到火速蹿红,其实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谋划。 2017年年初,正是喊菜哥爆火的时候,还在珠海某餐厅上班的王刚,马上被这种野生的美食视频吸引住了,随后,他试着在头条号上发布了“盘龙茄子”的制作图文,阅读很快就破万了。于是,他趁热打铁又发了两三条,但效果却非常惨淡。 随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王刚慢慢调整思路,他试着把做菜的过程拍成视频,拍过一镜到底,也做过“字幕+配乐”,虽然让人感觉“视频比图片效果好多了”,但每条7~9分钟长的视频,还是不够讨喜。 痛定思痛之后,他又试着砍掉1/3的视频时长,用精简过的后期配音代替现场解说,每期以“今天教大家做一道XX”为开头,把视频时长缩到最短,剔除多余的信息量,呈现最精华的部分。 直到在一道调整后的“拔丝土豆”中,达到了4小时播放量破百万的效果,王刚才觉得自己摸索对了,然后,简单利落的视频风格就这么延续了下来。 到了去年10月,王刚头条号上已经有了不少粉丝,收入已趋于稳定。而后根据粉丝反响,王刚意识到,自己的硬核型视频恰好是市场空白,于是,他毅然辞职回家,租了一间拍摄工作室,成为一名内容创业者。 虽然王刚有实力,也有粉丝支持,但要在短视频市场上立足并发展,却并非易事。当拍摄短视频成为正职后,王刚更是为此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去完善与调整。 从几千点击量到拥有600多万死忠粉,从一人试玩到如今成立了20人团队的公司,对于视频的拍摄和剪辑,王刚依旧坚持亲自操刀,“不懂做菜的人不知道怎么剪视频的,比如画面和配音讲解的配合,最后的技术总结等等。” 人格魅力:踏实而真诚 在很多妹子看来,王刚的长相十分讨喜,虽然不是标准的大帅哥,但也长得浓眉大眼,憨厚善良。 除此之外,王刚能够圈粉的其中一点,就是不管粉丝有多少,他始终看重粉丝留言,坚持对粉丝评论进行回复,这在网红世界里,实属难得一见。更何况,他已是一位拥有近600万粉丝的大流量网红。 ▲王刚回复网友 此外,细心的观众应该也会留意到,广告作为网红标配,却从没有在王刚的视频里出现过。 “粉丝80万的时候,就曾有一个酒类品牌找到我,一上来就很直白,我这里给您准备了280万,现金一次性支付,未来三年,您需要做的就是在您的平台定期推广这款酒。”王刚当时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是教人做菜的,280万去卖酒,这把粉丝都得罪完了。” 而于今年5月开始做电商卖火锅底料和家乡特产,也是出于偶然,“之前有人冒充我的身份兜售质量欠佳的红油,有粉丝上当买了。”王刚说,这让他心里很不好受,“那我就自己开店!” 可以说,王刚打的是“放长线钓大鱼”的长远算盘。 兴趣使然 一片衷心在厨房 一时的流量,只能换取短期的利润,满怀真诚才能长期收获观众的真心。王刚的真诚,在于他不是纯粹为了利益,而是源于自己对做美食的一腔热情。 今年才30岁的王刚,已有15年的从厨经历,从进入厨师行业之前他就知道,“把自己留在厨房的,不是生存,而是热情。”所以即使父母反对,但王刚依然坚决要当厨师,“我入行做厨师,是因为我喜欢这个。” 王刚说,为了能够学到东西,在日常工作中,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做,师傅们的衣服、帽子,以及工作台的卫生,他都主动去做。 当然,工作之余也没放松,那会儿领到的工资,他一分钱都没有存起来,全部用来请师傅们吃吃喝喝,向师傅们讨教经验,争取能在茶余饭后,从他们口中学习到一些“独门秘笈”。 王刚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大概是因为他们喜欢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态度,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才愿意教我的吧。” 从18岁到25岁,这七八年的时间里,王刚都是靠着打“游击战”来到处学习,期间工作过的餐厅多达50多家,而他找工作也从不计较薪资、岗位,“只要能学到东西,我都会去”。 直到后来成家了,王刚才结束了四处学艺的生活,开始稳定下来。经过这十来年的学习,从杂工一路走来的王刚,已经能在厨师长的岗位上游刃有余。 难的是 如何保持一直红 “输出内容、风格独到、把握机遇”, 这是不少厨师能够走红的原因之一。 “撒盐哥”的走红,是其与众不同的撒盐方式,而且还是帅气猛男;“喊菜哥”的走红,是其教学方式粗暴粗野,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而“拉面哥”则是一次偶然被拍到,随即走红,后借着热度持续营销自己…… 所以,能做到以上、又有点实力、长得帅气、又懂点营销,这样的厨师想借助网络出位,应该妥妥的没问题了。 难的是,如何保持“一直红”? “拉面哥”田波在爆红之后,一度拥有48万粉丝,直播更是打赏不断,风头可谓一时无两。但走红后的田波,却开始自我膨胀起来了,不仅忘记了自己的本质是拉面师傅,还不断要求老板加薪,原本只是3千元月薪,最后竟逐步提到了2万元,以致老板无力接受只能辞退。 最后,拉面哥走上了商演的道路,但由于叫高工资而离职这件事遭受舆论谴责,最后落得个无商演可接的下场。无奈之下,只好重操旧业当回拉面师傅,而月薪也是恢复如初。 所以,走红也会走岔。 与“拉面哥”与之相反的是,王刚却越来越火。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王刚的成功是踩中了短视频的风口,以及独树一帜的内容风格,但如果对王刚有足够了解,就会发现“幸运”和“偶然”不足以概括王刚所取得的成绩。 总结 王刚的走红,或许是顺应了互联网的浪潮,或许是坚持自己理想的结果,又或许,是热爱做美食带来的回报。 透过“美食作家王刚”,我们会发现,“网红”的养成,在于真才实学、坚持不懈,“网红”代表的不是“吸金”能力,而是传播和发扬自己的所学,从而影响到更多人去爱上一项技能。 只有真材实料,才能让你赢得更长久的人气。 最能证明一个人的,永远是他的实力。 现在, 你知道他为什么红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