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名房产中介暴雷,大量投资者梦断澳洲,陷阱总在你不留意处

 行走天下者11 2018-08-17

◎海外掘金(ID:gold1849) |  DJ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海外掘金(ID:gold1849),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没想到,澳洲这样成熟的市场也照样出事。


8月15日,一家号称中国最大、鼎盛时期一年可以卖出3000多套房屋的澳洲中介公司爆出了大事。


据企业管理层解释,出问题主要是因为投资不善,从而导致公司资金链出现严重断裂,短期内投资人投入的资金无法返还,涉及金额上亿元。


不管是投资梦碎,还是移民梦碎,反正微信群里炸开了锅,关于贷款申请遭澳洲银行拒绝、私抬价格的传言逐渐传开……


1


事情在8月中旬开始发酵。昨天至今,各个微信群里开始出现各种投资人上门维权的内容。


据爆料人称,昨晚有上百人到该集团上海分公司去讨说法:


(注:上文说的“倒闭”未经证实)


还有愤怒的投资者直接在他们门面涂写,要求还款。


(注:我们不建议用破坏的方式维权)


不过还好,这家澳洲公司没像中国那些融资公司那样跑路,只是表示:它在不断地想办法换钱。公司内部有文件陆续传出,根据每日地产得到的资料,这家澳洲中介已经停发员工薪水。



员工群里老板的语音也呈现一副无奈状,“公司没钱了,租金交不起了,大家要共同面对。”语音中还一再强调让员工保护好自己,但对客户要知无不答,不知不答。



直到8月15日入夜,一篇该公司中国地区老板署名的致客户的致歉信传遍了各个圈子,让这件事变得众所皆知。



字数不少,写作者情绪十分激动,我给大家拎出重点来体会一下:


我作为公司的领导人,财务管理上犯下严重错误(特别是客户交付的房款),现在公司资金严重困难,暂时无力偿还投资者交付的款项。


目前正在积极融资中。


我以个人信誉担保,并和各位签下债权协议、出让全部股份变现来还债。公司还将进行裁员、公开公司每月运营和财务情况,以各种可行方式积极还债。


还有这个重复了两遍的重点:希望各位给我2-3年的时间。


如果说这些天匹凸匹在国内收割了一群韭菜的话,这家澳大利亚房产咨询平台则是狠狠地收了一笔国内投资者的智商税。


我们试图致电这家公司咨询房产和售后服务,但无人接听。而根据网上受牵连者的反馈,部分投资者已经收到公司负责项目的顾问给出的欠条和还款时间——



2


每个了解澳洲房产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家公司,它在澳洲房产圈里小有名气。它在澳洲的业务量巨大,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移民和留学。近几年甚至把业务拓展到其它国家。


不过虽然这家公司是澳洲老板,但据了解业务主要在中国,老板把重点投向中国市场,前后成交了大量中国客户的订单。


只是这个澳洲房产的一方诸侯,其实早在2016年就被爆出各种问题。首先是贷款困难——



大致意思为,这家公司向澳大利亚贷款大户西太平洋申请贷款6亿澳币,结果遭到银行拒绝。


6亿澳币,直接关联着大约9亿澳币的房产的交接。网上有人算了笔帐,如果按一套房65万澳币来算,则有1000多套房无法交给客户,相当于28个楼盘的交易直接停摆!


这一消息当时震惊了澳洲房产业和华人圈。


但老板随即在同一个平台发出声明称,我们才没向西太平洋银行借款!



要看懂这条新闻,先得说明新闻的背景。2016年,澳大利亚对海外购房者出台严厉政策,严禁银行对赚取海外收入的贷款申请人发放贷款。当时这家大中介也是在这期间向客户保证能够申请到贷款,但申请相继被银行拒绝。


该公司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这么澄清,


“最近,西太平洋银行跟随一系列银行和贷款人宣布他们已经停止向有外国收入的投资者提供贷款。由于监管更加严格,本集团目前正在与几家国际和本地的金融服务提供商进行谈判,为这些买家提供解决方案。”


拿不到贷款自然无法支付购房后续款项,交不了钱开发商就给不了佣金。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一下损失上千个case,可见澳洲政府的这一政策对这家公司冲击巨大。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偏偏遇上丑闻,让企业信誉进一步受损。


这是澳洲整个房地产大环境资金收紧的缩影,谁也说不出谁对谁错,因为买房更难了。


可它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还有“私自加价销售”、“赚取回扣”的指责。该公司当然同样予以否认。


不过,揭露和丑闻依然不断传来。


一个自称这家中介的前员工在2017年5月于豆瓣发了一篇长文,对这家公司又进行了一番搜身式的批判,因为内文主要是作者的个人判断,在此我就不多做评价。这里是原文链接: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3072668/


不过一些现象还是值得反复思索,毕竟在平台暴雷之后看来,这篇文章确实有先见之明,具体拎几个给大家自行判断:


1. 一直到2016年上半年,该公司一直都是卖楼花的总冠军。

2. 该公司在中国卖的房子,全都是高佣金。

3. 该公司卖的很多盘都是“独家代理”。

4. 澳洲政府对海外买家连续加税,契税达到12.5%的历史高位。

5. 2015年下半年以后,中国限制资本流出趋严。

6. 成立了物业管理部后,在公司的地位低,管理有混乱的迹象。

7. 在出事前,一直在谋划上市。


从中你看到的,或许是一个公司在政策夹缝中,不断求生存的样貌。


接下来这个丑闻却是实实在在的——开设免费赴澳看房团,回国后却不归还60万元人民币的定金。



这些都是网上公开的信息。判决认定这家中介合作的旅行公司有经济犯罪的嫌疑,已立案侦查,而对这家中介,则驳回了原告的起诉。


但细想想,即便它未被惩罚,却也很难扯清管理上的疏失。如果说公司在与合作方制定免费赴澳看房方案时,没考虑到定金退还的问题就出了团,后续又不给投资人退款保障,这是让投资人资金“裸奔”的危险行为。


3


具体出事原因和后续的发展,我们还要等时间来给答案。这段期间掘金也会一直追踪善后情况,在留言中不断更新。


但从这件事上,我们得吸取教训。


一个业务庞大到一年能卖出3000多套澳洲房产给中国人的大中介,面对政策的变动却如此脆弱。


跟业内的朋友聊天时也说到,因为这段时间澳大利亚的资管越来越严、那边贷款又下不来,一些中介为了达成交易,非常轻易地就拍胸脯给客户承诺。澳洲的房价并不低,能全款付钱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有钱,也会卡在换汇这个环节。一些客户为了撬动杠杆,也选择铤而走险,轻信了中介的承诺。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所以呀,我们不能过度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海外投资者更要审时度势。澳洲房产市场大环境趋严,对海外买家征收重税以外,又冻结贷款选项,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你不是在海外工作,或者其他渠道能筹得充足款项,就要小心行事。


还有就是要选择可靠的中介机构。要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不是它“有名”、“大”就好。也要多从各个渠道去了解一个公司的运行,比如它的离职率高吗?老员工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它愿不愿意把承诺给你的所有好处都写在合同上?


纵观全球的投资,都是这个理。


本来在澳洲买房是为了减少风险、给自己的资产保值,结果却在选择买房中介上栽了跟头。


澳洲房产还能买,但要看你怎么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